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文章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提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在过去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双向交流来开展教学活动,常常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事实上,课堂上的一切学习行为,大部分都发生在学生相互作用的情境之中。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同时对于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
  一、合理安排,小组分工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小组由4~6人组成。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最大限度地互补学习,互相帮助,一般不建议学生自愿组合合作小组,学生的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作共事的团队。目前,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即教师依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不同,让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对比较重要且不容易理解的问题,笔者采用这样的方法:在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时,让学生在读通全文内容后,了解“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这时笔者采取优差交叉合作的办法组织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就能找出“为救朋友,不惧危险”“青头知识丰富”“善于鼓励,安慰朋友”这些结论。但是这种交叉合作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如果一味地使用这种方法,优生难以有跨越式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有时候还可以采用同等生合作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一些较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时,笔者提出要求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的学习任务,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不同的方式概括,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参照课本来回答。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灵活分工,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的竞争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争取学生共同进步。
  二、布置任务,丰富合作形式
  (一)尊重差异,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思维能力也不同,特别是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更加明显。同时,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较多的讨论,开展小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帮助,共同进步。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常采用的是阶梯式学习法,即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兼顾能力差异,布置的作业分为层次不等的问题,有的学生负责基础知识题,有的完成更高层次的题目,对那些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思维拓展训练,在解题讨论时互相帮助。这样能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学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各种课程资源。
  (二)精心准备,实现学习多元化
  合作学习的成效是由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制定出合理的、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设置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思考价值的探究任务。另外,学习内容要多元化,听、说、读、写、演各项训练要相互穿插渗透,除小组讨论外,还可以采取辩论、竞赛、演出、朗诵、展览等多种方式,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时,笔者在指导小组合作时,提出以下学习任务:分角色朗读,并互相评价;推敲人物语言,体会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性格特点。学生合作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而那些胆小,或者不爱朗读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既锻炼了胆量,又学到朗读的技巧。
  三、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合作学习成果的呈现应该力求形式多样且灵活。呈现形式可以是读、说、演、画等等,也可以是一人或多人参与,还可以将师生间、生生间的评价渗透其中,形成互动的格局,在交流互动中深化认识。汇报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汇报交流,学生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展示呈现过程中,每位学生在其他学生汇报交流时,应该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既能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也能对其他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在課堂教学上,教师可采取分角色朗读、表演展示学习成果,也可以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深化理解,还可以进行片段训练。如在教学《将相和》中“负荆请罪”片段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廉颇脱下象征着身份和荣耀的战袍,背上荆条,穿街过巷,在众目睽睽之下跪在蔺相如门前,二人会说些什么呢?学生练习写对话片段,再与同桌交流,继而在班上汇报,汇报时可以是以对话的形式朗读,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来表演,将廉颇的知错能改、蔺相如的宽容生动地展现出来,学习效果明显,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与提升。
  四、教师点拨,给予恰当评价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励。”所以做好评价是每个教师不容忽视的环节。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形成积极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筛选问题,或由教师提出问题,围绕重点思考讨论真实的问题;参与学习对话,与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有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把新旧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质主要体现在评价的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时,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题,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要进行巡视,适当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应予以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这个思路进行讨论分析,梳理文章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合理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流于形式,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就要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挖掘,进而使其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燕芳.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张庆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应用探究[J].语文学刊,2015(23).
  [3]高世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吉林教育:综合,2016(46).
  [4]孙杰.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9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