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口头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课程评价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口头评价是贯彻落实课程评价改革精神的需要,是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可是现在的课堂口头评价却出现了三大误区:
  误区一:评价就是表扬
  教师的评价只停留在简单的表扬上,评价语言、形式单一,用“太好了”、“真了不起”评价学生,或者对同学们说:“你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于是同学们就一起拍着整齐的“啪啪,啪啪啪.”的掌聲。
  误区二: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了激励学生,教师不敢轻易说学生错了。对于学生错误回答,教师只是含糊其辞的让学生坐了下来,没有通过让学生自主探讨或告诉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答案。还有老师简单的说一下好,就让学生坐下来。回答到底正确与否,有些学生到下课时仍不清楚。
  误区三:评价层次较低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停留在强调陈述性知识的回忆,还没有对思维、技能、品质、作品等方面作出具有启发性的引导。
  如何在数学课堂这块阵地上,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学口头评价,使“教”与“学”真正互动,使我们走出口头评价的误区,就摆在了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口头评价应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延迟性,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指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给予及时的评价,注意寻找学生身上被忽视的闪光点,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
  例如:在教学“9加几”一课时,学生由于提前预习了,题做得非常正确,我是这样评价学生:“你回答的太棒了,老师知道你一定回家预习了,对吗?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给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以后要继续坚持。”这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肯定。还有:“这个小组长真不错,已经把小组的工分好了。”这是对合作学习的方法的介绍。用这些贴切的激励语言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有所发展。
  二、启迪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启发点拨的最佳契机。教师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公园里下午来了55名游客,比上午多3名。公园这一天一共来了多少名游客?”时,一名学生将答案板演在黑板上:55-3=52(人),下面坐着的同学都哈哈大笑,有的学生还大叫着:“错了,错了!”而到黑板板演的学生也从同学们的笑声和叫声中意识到了自己可能做错了,紧张得涨红了脸,眼泪含在眼圈里。面对此情此景我先用手势缓解了一下学生的笑声,随即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同学们不要笑,××同学,你没有做错,只不过你还没有写完,你再仔细检查一下,你一定可以的,是吗?我相信你!请相信他的同学给他掌声!”听了我充满关心、安慰的话语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他平静下来又认真地读了一遍题目。经过简短的分析他终于他把这道题解对了:“55-3=52(人),55+52=107(人)”,而且,我可以看到回到座位上后他露出了成功的笑容。这样一个及时而又肯定的评价,极大地鼓舞其他学生,学生们又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55十55=110(人),110-3=107(人)”,体现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法。
  三、互动性。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口头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把评价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交往状态和情绪状态等方面,有效地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 “找规律”一课时,我让学生以6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找规律、表演规律”的游戏,6个小组表演后,接着要求学生对本小组或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你认为哪一组表演得最好?”
  有的说:“我认为A组表演得最好,他们是按睁眼、闭眼、睁眼、闭眼这样的规律来表演,跟别的组不同,不象闪B星组跟C组一样,都是学动物叫声。”
  有的说:“我认为D组表演得比较好,他们是按站、蹲、站、蹲来表演规律,使大家一看就非常清楚。”
  有的说:“我觉得E组表演得最好,他们是按一、二、一、二报数,报数的声音也特别响亮。”
  也有的说:“学动物叫的表演比较好,睁眼、闭眼、……的规律比较不符合生活规律,除非是布娃娃的眼睛。”
  还有的说:“我也是认为学动物叫声比较好听,如果叫的声音能大声些,那就更好了!”
  在同学们的互评后,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了同学们都说得有道理,既能赞赏别人的发言,又能客气地指出不足,老师认为这6组的同学们都能用表演的形式体现规律,都表演得不错,都能得到优秀合作奖。这样,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了从知识、语言表达、创新、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课堂气氛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延迟性。
  教师的评价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不应围着自己的“教”转,应多为学生的“学”服务。口头即时评价应该与延迟评价结合起来,多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总而言之,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我们千万不要吝惜这个瞬间,因为一句成功的评价,就是帮孩子推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一句成功的评价,会引领孩子到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发现、探索新知识,并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让我们不断努力,使我们的口头评价尽量避免过“滥”,多一点“价值”,让学生倍加珍惜。尽量避免过“露”,多一点“神秘”,让学生倍感“诱惑”。尽量避免过“假”,多一点“真实”,让学生倍添“生机”。
  参考文献
  [1]  王蓓编著 《基础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年版
  [2]  《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1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