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发展的基石。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高的产值和效益,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采取措施进行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已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各地在探索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工作中大胆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成效明显。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改革;工作打算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发展的基石。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高的产值和效益,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采取措施进行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已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各地在探索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工作中大胆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成效明显。
  1 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民流转意愿不足
  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多数农户始终把土地视为命根子,不愿轻易放弃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影响土地合理流转。在农村,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而目前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决定了农民不敢轻易离开土地,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创业能力还相对落后,许多农民无法适应自主创业和外出打工的要求,一旦离开土地,便无法生存。
  1.2 土地产权归属不明晰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中,部分村庄因项目占地、县城规划、城增村减、社区建设、信访稳定、村班子不健全等原因尚未开展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从而影响了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
  1.3 土地流转的方式行为不规范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大部分农民以及一些基层干部對土地流转法律和政策认知度低,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掌握不够,依法规范流转意识不强。土地流转多以村集体和农户间自行流转为主,大多数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流转以口头协议较多。个别地方存在借土地流转之名,擅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现象。
  1.4 缺乏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
  当前,各地虽然已建立了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但运行还不顺畅,流转机制相对滞后,流转的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收集和有效沟通,土地估价缺乏科学依据,有的地方土地流转存在竞相压低租金、损害农户利益的行为;也有少数农户漫天要价,阻碍土地合理流转。
  1.5 流转后无法达到预期
  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动力是通过合理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从而增产增收,但是受农业比较效益的限制,目前农业比较效益仍然不高,增产不增收的情况突出,不仅直接影响了种养大户对流出土地的需求,还导致了土地流转收益不高,影响了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的积极性。
  2 下一步工作打算
  2.1 加强政策引导
  加强政策宣传。要结合工作情况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流转的文件精神,让农民了解、掌握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加强对流转合同的审查、监督,对合同的登记、立卷、归档,要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加强对土地流转后的监督检查,依法理顺流转秩序,打击违法现象,使农村土地流转走上健康、有序、规范、法制的轨道。
  2.2 健全流转机制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中心,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为工作正常运转提供资金保障。建立土地流转评估机制,开展土地流转前和流转后的评估工作。完善土地流转仲裁制度,对土地流转合同的执行和纠纷处理进行跟踪、调解和仲裁,确保土地流转工作公平、公正、合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3 消除农民顾虑
  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兴办养老、医疗、生育、伤残等保险,加大财政补助力度,不断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优先招用本地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民工纳入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打工农民摆脱依恋土地的心理,自愿流转土地。
  2.4 提升土地收益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实现规模流转、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经营和组织化程度,培育土地经营权流转主体,使之成为规模经营大户、流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的领头羊,积极鼓励其开展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生产技术,全面实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发展后劲,切实解决小农经济组织方式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5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出台鼓励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扶持政策。对集中流转土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以扶持,凡涉及农业、发改、财政、国土、水力等部门的资金和相应奖补政策向规模经营项目倾斜,不断改善和优化基础设施条件。
  2.6 遏制非粮化严禁非农化
  建立粮食生产经济激励机制。加大对规模化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缩小粮食生产与高效农业的效益差,引导流转耕地优先发展粮食生产,调动和保护好粮食生产积极性。积极探索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对于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的保护主体,应当加大补贴力度。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和自治组织在耕地流转用途监管方面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并结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变化情况监测及调查,确保对耕地流转用途监管到位。加强土地用途管制执法检查,将流转耕地用途检查纳入县、乡镇日常土地巡查范围,及时查处流转耕地未经批准转为非农建设、违法违规利用基本农田及耕地“非粮化”破坏种植条件等行为,确保耕地流转用途符合法律政策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