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猪肺疫的症状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猪肺疫;症状;防治
  猪肺疫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风”,“肿脖瘟”。急性或慢性经过,急性呈败血症变化,咽喉部肿胀,高度呼吸困难。
  1 病原
  猪肺疫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多杀性巴氏杆菌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常单个存在,较少成对或成短链,没有鞭毛,没有芽孢,没有运动性,产毒株有明显的荚膜。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需氧或者兼性厌氧,最适宜的pH值为7.2-7.4,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37°C,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抵抗力不强,在自然界中生长的时间不长,浅层的土壤中可存活7-8天,粪便中可存活14天。普通消毒药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把多杀性巴氏杆菌杀死。
  2 流行病学
  多杀性巴氏杆菌能感染多种动物,猪是其中一种,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一般认为本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当猪处在不良的外界环境中,如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疲劳、长途运输等,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这时病原菌大量增殖并引起发病。另外病猪经分泌物、排泄物等排菌,污染饮水、饲料、用具及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猪,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或者由咳嗽、喷嚏排出的病原,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此外,吸血昆虫叮咬皮肤及粘膜伤口都可传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时期发生较多,多数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3 临床症状
  3.1 最急性型
  俗称“锁喉风”,未出现任何症状,突然发病,迅速死亡。病程稍长,临床症状明显的病例可表现出体温升高(41~42°C),食欲废绝、全身衰弱、卧地不起、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跳急速,可视粘膜发绀,皮肤出现紫红斑。咽喉部和颈部发热、红肿、坚硬,严重者延至耳根、胸前。病猪呼吸极度困难,常呈犬坐姿势,伸长头颈,有时可发出喘鸣声,口鼻流出白色泡沫,有时带有血色。一旦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病情往往迅速恶化,很快死亡。死亡率常高达100%,自然康复者少见。
  3.2 急性型
  本型最为常见。体温升高至40~41°C,初期为痉挛性干咳,呼吸困难,口鼻流出白沫,有时混有血液,后变为湿咳。随病程发展,呼吸更加困难,常作犬坐姿势,胸部触诊有痛感。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或废绝,皮肤出现红斑,后期衰弱无力,卧地不起,多因窒息死亡。病程5~8天,不死者转为慢性。
  3.3 慢性型
  主要表现为肺炎和慢性胃肠炎。时有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
  难,有少许动液性或脓性鼻液。关节肿胀,常有腹泻,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有痂样湿疹,发育停止,极度消瘦,病程2周以上,多数发生死亡。
  4 病理变化
  4.1 最急性型
  病程短,死亡急,主要病变为全身粘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出血点,尤其以喉头部及其周围组织的出血性水肿为特征。切开颈部皮肤,有大量胶胨样淡黄或灰青色纤维素性浆液。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心外膜及心包膜上有出血点。肺急性水肿。脾有出血但不肿大。皮肤有出血斑。胃肠粘膜出血性炎症。
  4.2 亚急性型
  除具有最急性型的病变外,其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泡沫粘液。肺有不同程度肝变区,伴有气肿和水肿。病程长的肺肝变区内常有坏死灶,肺小叶间浆液性浸润,肺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胸膜有纤维素性附着物,胸膜与病肺粘连。胸腔及心包积液。
  4.3 慢性型
  身体极度消瘦、贫血。肺肝变区扩大,并有黄色或灰色坏死灶,外面有结缔组织,内含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与支气管相通。心包与胸腔积液,胸腔有纤维素性沉着,肋膜肥厚,常常与病肺粘连。有时在肋间肌、支气管周围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及扁桃体、关节和皮下组织見有坏死灶。
  5 防治措施
  根据猪肺疫传播特点,防制本病首先应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均衡,注意通风、干燥、保温,减少应激。养猪场应当实现封闭式管理,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引进隐性感染猪。必须引进种猪或者商品猪时,应当引进经实验室疫病检测为阴性的健康猪。新引进猪入圈前,圈舍要进行彻底消毒,新引进猪应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为健康方可合群饲养。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每年定期进行有计划免疫注射。目前生产的猪肺疫菌苗有猪肺疫灭活菌苗、猪肺疫内蒙系弱毒菌苗、猪肺疫eo-630活菌苗、猪肺疫ta53活菌苗、猪肺疫c20活菌苗五种,必须选择与当地常见血清型相同的菌株或者由当地分离菌株制成的疫苗进行免疫。发生本病时,应将病猪隔离、封锁、严密消毒;同栏的猪,用血清或用疫苗紧急预防;对散发病猪应隔离治疗,消毒猪舍;发病初期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治疗,一般连用4-6天;抗生素和高免血清共用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