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全国艾滋病疫情不断上升,青年大学生正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重点人群。但是,高校在艾滋病预防教育中存在“知行分离”现象普遍,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针对现存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问题提出鼓励实践参与, 增强自我效能、注重内部强化,倡导自我调节等相关举措,着力提高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社会认知理论 高校 艾滋病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1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是批判人们的行为是由环境或者人单项决定的,强调人类的行为由环境、人的认知、行为过程之间交互作用影响。包括自我调节、观察学习、自我效能、强化等对行为的作用。
  班杜拉认为人的功能被看作是个人,行为和环境影响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们如何解释他们自己行为的结果会告诉和改变他们的环境和他们拥有的个人因素,反过来又会影响和改变后续的行为。其中,人主要由认知构成,但也包括其他个人因素,如自我效能、动机,性格。在三元交互决定论中,一方面,环境潜在的决定人的行为,只有在与个人相结合时,适当的激活行为作用下才能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人和环境交互决定行为,人既不是只受环境决定的被动者,也不是只由人的想法思维决定的完全自由者,而是由环境和人的情感思维等交互决定。
  1.1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個人内在强化的心理活动,是个体通过与自己预期的行为和成果做比较,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来满足预期效果,其中健康行为是可控制的,有利于帮助行为的学习和维持。从班杜拉的观点书名,人不知是被受制于环境的影响制约,还受人的感知、评价等的自我调节,因为人有一个自我系统,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反映、自我判断。
  1.2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由后天学习所习得,尤其是是复杂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有两种习得方式,一种是个人通过直接经验而获得,另一种是通过观察别人的间接经验而学习到的行为过程。班杜拉所强调的观察学习是通过别人的示范而进行的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1.3强化
  强化 (reinforcement)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或者直接强化、自我强化、间接强化。是社会学习理论中的首要概念,是通过某种刺激增强反映发生概率的过程。正强化和奖励能够使行为能够反复重复,负强化或者惩罚可能降低某一行为的重复性,作用并不一定和正强化相反。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鼓励、奖赏的形式而使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外部强化能够使我们短暂的参与这个活动,改变我们的行为,但不能长久,不能维持我们长期的行为改变。
  1.4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可来自于自身经历、他们经历、言语劝导及身心状态感,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掌握某种特定技能并有良好结果的程度。是社会认知理论中最为重要的认知因素,能够通过认知、情感、动机、选择过程间接影响一个人对行为改变的努力程度。
  2 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策
  2.1鼓励实践参与,增强自我效能
  首先最有效的方法开发一种强烈的自我效能感是通过掌握经验出发。成功完成一项任务可以增强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我们的积极性,然而,未能充分完成挑战可以破坏和削弱自我效能。所以在促进预防艾滋病自我效能的时候,要合理的评估自身能力,增大事物成功的可能性。其次榜样学习是另一途径,从别人身上看到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在健康教育时可以多举成功的事例。最后,言语劝导、心理反应也不容忽视。
  2.2注重内部强化, 倡导自我调节,由他律到自律
  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人们成为有自控能力的人,自觉的遵守健康行为。如果行为只受外部奖赏和惩罚等因素影响,那人将会成为风向标,呈现不同结局,缺乏稳定性。所以行为还必然受到自我生成的心态和情绪的调节, 即自我调节。
  2.3创造有利环境, 加强外部支持, 由个体到社会
  人的行为是由客观环境的刺激作用,或是出于自身的生理心理需求所产生的,环境是社会认知理论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影响人健康行为尤为重要因素,无论是观察学习,还是自我调节、自我效能,都与环境息息相关,某些不良的行为并非个人的责任,环境在其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例如经济条件、文化教育、社会习俗、卫生状况等。
  2.4完善教育内容,改善对待HIV病人的态度
  对待艾滋患者的态度,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窗口,无知产生恐惧,恐惧造成歧视,歧视又引发更大危害。所以健全教育内容,全面的传播AIDS相关知识,有组织的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大学生系统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树立客观科学的态度,消除谈艾色变的恐惧心理,同时还可以起到正面的辐射作用,积极的向同学、父母及亲戚传播。因此应把全面健全教育内容的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态度看作是长久的战略,持久的进行下去,把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疫苗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通讯作者:刘丹)
  作者简介:刘丹(1981-),女,讲师,长期从事医院管理与卫生政策方向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萍,王沛,胡林成,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研究新进展——社会认知理论介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5(06).
  [2] 黄立清,社会认知图式理论评介[J].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
  [3] 邱扶东,李凌.社会认知经典研究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58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