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预示着互联网技术正以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挑战并改变着传统行业的常规生存模式,随着全球掀起的互联网技术变革,很多传统行业不得不启动“互联网+”模式。“互联网+”的思维在教育行业中发展和重组,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新思维,教学新形态。因此,在高职院校推广“互联网+”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师团队的业务水平;改变传统教学形态;开拓教育市场机制,探索教育运营模式的科学化;校际合作的高度战略化;院校育人发展的长远化。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技术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总合,包括了移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界扩散、运用,促进着传统行业发展、实现跨界与融合、创新与开放、优化与生态的推进。“互联网+”教育则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运用交互工具、QQ、公众号平台、在线开放教育平台等手段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新模式。近些年来,“创客空间”“众创空间”“互联网+ ”等一系列全新教学模式走进教育事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阶段性产物,势必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严重冲击,并在教育行业产生影响。[1] 创新的管理机制、科学的课程设置、合理的团队建设、优质的资源开发、高效的授课吸引力、科学的运营模式等,都预示在教学中融入“互联网+”的理念,是对传统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高职教学模式的特性分析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前所未有地改变着高职院校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互联网的扁平化、去中心化以及自我组织等特性,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领域引发生产关系,经过解构与重构,创造出全新的教学方式与组织形态。高职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势必发生双面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充满着挑战与机遇。
  (一)促进高职教学模式的大众普遍化
  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发展,传统教育教学已无法完全满足日益增长需求,最初各个高职院校的各自为政发展理念,使得教育政策的受众面受到了影响;优质资源的有效使用性,受到了限制;教育资源没能很好地传播于大众。随着“互联网+”的融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新时代高技术、实践型人才的专门场所,得益于互联网自身的灵活性和丰富的多样性,打破了传统教育在空间和时间界限上的壁垒;打破了学习者在年龄和经济条件下的困顿;打破了教學方式上的单一模式。使得受众无论年龄、时间、地点、职业、身份等都可以享受高职教育的资源,使得教育最大化、平等化、大众化。高职教学模式中常用MOOC、微课、微视频、在线开放平台等数字化的教育资源,整合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引入基于移动终端的平台的APP,[2]借助信息化、大数据手段,让更多的教学互动在虚拟空间里自由地学习,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传统的教学内容,拓宽了教育视野,让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线上学习,实现了教育的大众化,提高了教学效率,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共享。
  (二)有助于高职教学模式的开放多样化
  高职教育教学的多样化、开放化、包容化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高职教育应该强化与世界的接轨,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慢慢开放化。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接受教育的时空间限制,国内外优秀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各种媒介平台之间的包容合作增多、院校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资源实现了师生共建共享,“互联网+”让育人方式更加人性化,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评价体系更加有效化,教学资源更加开放化,更有利于高职教学的发展。
  (三)激发高职教学模式的创新融合化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社会形势的不断变革,院校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唯一场所,更应该强化对有效知识的生产,建立全民信息化知识中心,打破传统院校界限,建立全新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培养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明确,在人才培养的需求、内容、方式上应该进行重大创新变革,注重培养目标的新型化、融入互联网思维;教学内容的全面化,打破传统课堂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信息化技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方式的创新化要更加灵活多变、生动形象,利用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提高师生参与度;能力培养的创造化,促进了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创新精神,对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互联网+”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探究
  (一)持续深化的互联网技术理念应用
  在传统教育领域中,信息化手段的日益多样,并且不断发展、应用、渗透,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新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3]就当前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的古板、保守、陈旧的教学模式问题,信息化技术的融入,能有效地重构学校教学组织结构、知识传授模式、成果评价体系等。要想在高职院校持续深化实施教学信息化,首先,高职院校自身应该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的教学成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信息化平台的组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树立信息化技术理念,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形态;其次,培养互联网运用习惯,通过国外学习平台和优秀课程资源的学习和借鉴,打造适合自身需求的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微课、SPOC平台、在线资源平台、学习公众号APP等,设计翻转课堂、MOOC、线上线下自主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最后,高职院校应该在教学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上,提供人财物上的支持。
  (二)打造信息化技术运用的教师共同体
  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共同体,具有实践性、研究性、专业性等特点,在教师目标相同、兴趣相投的前提下,自愿组织合作对话,分享成果的教学改革团队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4]“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全体教师的教学改革,这种改革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维逻辑。更加注重课程内容设计、教师角色扮演、教学方法设计、评价体系建立。在“互联网 +”下实现教师共同体的组建,需要打造具备高素质、跨时空的教师专业团队,融入不同的专业人士相互配合协作,实现效率最大化。首先,从资源的筛选、视频的制作、角色的扮演、授课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评价等模块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提升院校办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其次,遴选优秀的、全面的、专业的教师组成合作团队;最后,采用激励制度,促进教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院校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建设通常都是“单打独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打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和师资不平衡、资源不共享的局限,让优质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在新时代的高职发展改革规划中,怎么有效地加强人才培养过程中院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培养方式,在“互联网+”下共建完整体系、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教学资源成为院校间合作的必然趋势。首先,院校之间利用互联网技术打开教学场域的新型合作方法,让院校之间的合作有了实质性联系,体现了真正的共建共享。其次,院校之间形成协同合作的创新中心,让优质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传播更加及时,受益者更加广泛,院校沟通更加密切,教学投入更加有效。最后,院校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让资源互通,不仅可以提高各个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还可以共享优质资源,提高老师科研能力。
  (四)科学的运营模式开拓市场机制
  在线资源的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于科学的运营模式,良好的市场开拓机制,通过“互联网+”保证教学资源的公平与竞争,发挥市场机制,激发院校合作意愿,调整优质资源配置供给。免费的资源保证了更多的人可以享受教学资源,但是难以维持资源的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耗时长、投资大,单个院校难以让其长久发展,投入了市场机制,采用科学的运营模式,可以注入新的技术和资金,让教学资源持续、创新地发展。
  (五)教学资源平台的学习体验提升
  在线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效果,“互联网 +”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就是从一个优质的资源平台开始。首先,保证平台中教学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教学平台使用的技术要过硬,要有线上的教学资源学习和线下答疑互动,要有教学评价和教学监督功能,要有检测结果和定时定量的反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学的过程分析也是优质教学平台应该必备的功能之一。
  三、高职教学模式的创新运用
  (一)教学资源平台的架构
  开展高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必不可少。首先,平台应具有丰富的课程展示工具、真实的模拟课堂情境,信息化特色的教学环境。教学平台不仅可以实施教学,还整合教学视频、音频,课件等一系列资源,实现数据同步共享、即时通讯互动、线上线下互动模块、远程定位培训、创新课程直播模式、强大的课堂管理等功能。其次,拥有优秀的教研师资团队,将授课内容实时直播给学生,学生在不同的场域环境下,同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师生参与课程互动交流,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评价反馈,真正实现“离校不离教”。最后,集成强大的区域优秀资源,突破资源学习瓶颈,破除资源因为院校差别、地域差别带来的分配不均衡问题,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均衡化发展,教师团队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同时教学资源平台还给教师提供交流、展示、学习的机会,促进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提升自我空间。[5]
  (二)教学资源平台的功能
  教学资源平台无需投入高昂的成本,普通的电脑、标准的音频、视频采集设备就能完成资源的截取,运用专门设备把教学资源转换成微课视频、教学文本、教学PPT等教学内容,借助QQ群、微信群、微博、APP平台、公众号、百度云、蓝墨云、SPOC教学资源平台等推送,实现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资源学习优势互补的整体课程优化。[6]
  (三)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
  首先,网络保障是教学资源平台运用的建设基础,智能域名管理设备,不同系统之间的互通,平滑使用网络服务资源是确保资源有效普及的关键。其次,必须有服务器部署方面的支持,保证不同的客户端能同时登录,交流互动有保障。[7]最后,应用模式的不同,对设备的要求也不一样,MOOC式的直播,主要是展示教学视频课件,视频与音频的质量要求不是太高,利用一般的视频制作软件就能完成,普通教学平台中的协作功能就能实现视频学习和交流互动;教学式直播是老师在专业的教室和专门场地进行实时教学直播,对视频、音频设备、场地环境、网络带宽度要求都比较高;互动式直播是在一个课堂上有众多的参与者,需要比较专业的声音采集、视频制作、虚拟互动等设备和实施互动交流的多媒体数字化专门场地。
  四、结語
  信息化时代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综合运用,迫使传统教育教学采取变革措施,在这场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教学变革中,“互联网 +”的出现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指出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将“互联网+”教育模式推广到教育教学的具体应用之中,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2]  颜文明.基于“互联网+教育”下的艺术设计教学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2):134-136.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7).
  [4]  王天晓,李敏.教师共同体的特点及意义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4,(3):25-27.
  [5]  林冬青.用互联网改变教学方式—省域优质教育共建共享机制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4-7.
  [6]  颜文明.教育信息化语境下的智慧教育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8):109-112.
  [7]  林逸,何瑛.“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后方法与泛在学习理论的商英教学生态模式[J].河北职业教育,2018,(6):26-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9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