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下文言文新问题之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做好基础的关键。然而,在新课标改革下的今天,文言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成为阻碍教学的重要因素。我将针对这种现象联系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当下文言文新问题解析”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树立正确的文言文教学理念。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方法 兴趣 传统文化
  小学文言文学习的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原因亦很普遍。当面临初学阶段时,无论哪个时期,都会出现同一问题:难学。为什么难学?难学便隐含很多种了。第一,因为厌学。文言文是古文,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实在是无用处可言,不喜欢学习自然厌学。第二,因为深奥。文言文的学习让许多同学望而生畏,现在的学生正缺少那主动攻克难题的品性,学习起文言文更是犹登蜀道,难于上青天!第三,因为方法。还有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方法,联系实际,学生终是被古文拒之门外。“为什么教师无论怎么去教,学生都难以深入进去?”这是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的问题。我们如何来实现文言文的发展性学习呢?
  一、教师指导 学生至上
  在新课标改革的理念要求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改革的关键,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的主体。也就是说,以往起到主导作用的教师要体现新的教学观,不能再用老套的方式强制灌输,一味的逐句翻译和死记硬背也已成为不适合学生的教学,充分的信任学生才是教学的首要。在实践中炼就他们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下文言文教学也在试图以学生为主,但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我看到的现在小学文言文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在学习新的文言文课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的是背诵。考背诵,考默写,几天下来,当全班大多数都能背诵并默写下来时,再来开始学习这篇新古文。机械的记忆的好处就是让学生暂时的记住文本,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学生勉强记住文本,累的同时也打消了对古文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教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就会使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学生主导地位的提高还是要在思想上的改变,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得到开发指导,而不是形式上的指导,希望教师的指导作用真正的让学生达到至上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讲究方式方法是其一,大量的阅读和记忆也是学好文言文的保证,但我觉得,更值得重视的,是兴趣。与“锲而不舍”相比,兴趣的本事更大,或者说锲而不舍的学习首要的也是靠兴趣支撑,初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读自己感兴趣的文言文去阅读,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吕氏春秋》,我想还是《聊斋志异》才是学生该选择的,也会是兴趣出生并成长的见证。于漪老师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兴趣的培養,为学生学好文言文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语感 建立感情
  我们读现在的书籍,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来标记文章,读起来很清晰明了。读古文就不同了,古代的书一般不断句,读古书时是需要我们自己来断句。刘永山在《古汉语读本》中写到“古人把语句意思已经完整,需要断句的地方叫‘句’,语句意思未完需要停顿的地方叫读(dou)。古时常用‘、’断句,在句终的地方点在字的旁边,需读(dou)的地方点在两字中间,以示区别。如何做到准确断句,弄通全义并不是最可取的,首要的是语感的养成,在看到新的文言短文时,我们想要明白大意就要靠语感的通读,切不可望文生义。 其实,语感是能培养的。朗读和背诵是培养语感的最佳方法,更是学习文言文的快速通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的体现,最好的是引导学生积极的去反复阅读,读的方式就要多种多样。
  如何建立感情呢?打个比方来说,语感就如同你和文言文初次相见,彼此有了好感,那么,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要深入交流,达到熟的程度,即所谓的熟能生巧,你跟它越熟,它跟你的感情才越好,越会给你机会让你多多了解,接触中知道它的性格和习惯,也就是它特有的性质和规律。像有一些词语,古今都用,但词义不同发生了变化,例如:“走”,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还是“行走”的意思。“禽”,古代是鸟兽的总称,后来只指鸟类。只有当你真正了解它,你才能更好地学习运用它,发现他本身特有的魅力与美丽。
  四、约定俗成 弘扬传统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存在着不同的现象,尤其古汉语,总有些现象是我们不能违背的。例如:在文言里,你可以称老朋友为“故人”,也可以称其为“故交”,但你不能类推称其为“故友”,故友在古代指的是死去的朋友。再如:“子疾病”(孔子得了重病)、“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在现代汉语中已不作动词用,在古代却作动词用。这样的规定下你不可追其原由,是约定俗成,亦是我们该遵循的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的多多积累,去更多的掌握这种模式,便是你学好古文的优越所在。
  我们无法对已经约定俗成的字形做字义的解释,是说明有的字词还保留了一定的文化学价值的。古汉语作为汉字的先行者,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学家对汉字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所持的观点就像美国人类学家怀特在《文化科学》[ 怀特.文化与科学[M].浙江:浙江出版社,1988.]中所说:“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式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文化的弘扬必然是要弘扬古代的优秀文化,教师在讲授优秀文言文的时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结语
  以上的几点论述,是对文言文出现的新问题的提出及解析,无论是对教师的创设情境的要求,还是对学生兴趣的养成,无论是约定俗成的概念,还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新问题的产生就会有新方法的出现。问题存在的确很顽固,但只要我们更新方法,更新理念,就能调动学生的思想观念,老师的创新更轻松了自己,活跃了课堂。当然,文言文的教法和学法是多样化的。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断向前,学习文言文保留古文化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宝珍.汉字与中国文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7).
  [2]付永林.新课标让初中古文课堂教学“活”起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6).
  [3]怀特.文化与科学[M].浙江:浙江出版社,19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