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音乐课堂“器乐助学”的方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这些年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器乐进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得到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分析小学音乐课中“器乐助学”的意义,探寻实施“器乐助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器乐;助学意义;方法
  在新课标中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歌唱、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1]目前,器乐进课堂在各学校开展得风生水起,我们切实感受到合理运用器乐辅助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器乐助学”的意义
  第一,提高音乐课堂的整体参与度。特别是对那些喜欢音乐却又不擅歌唱的孩子,小乐器更能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成为其音乐学习的动机,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环节中,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器乐对于课堂的作用和意义是解决问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完善和补充音乐课整体教学的工具。当学生在欣赏、歌唱、识谱、视唱、创造等方面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的工具作用,通过演奏技能把音乐当中不容易掌握的知识难点表现出来。
  第三,丰富音乐表现的形式。在传统音乐课堂中,常用“听”与“唱”的教学模式,器乐的加入则增加了“奏”和“演”的要求,在丰富课堂表现形式的同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使课堂上既有快乐的歌声,又有器乐演奏的美妙之声。这样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素养。
  2 “器乐助学”的方法
  选择器乐的种类和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音乐能力,以及教材上的内容。笔者在课堂实践中体会到,课堂器乐教学采用统一乐器进行集体教学效果更好。使用统一的乐器有利于教师结合课本内容统一施教指导,而且同学间相互比较也益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2.1 培养低段学生节奏感
  在沪教版教材一年级上、下册课本中出现的打击乐器有铃鼓、舞板、小铃、鼓、沙球、三角铁、双响筒等,这些打击乐器几乎囊括了小学阶段使用的所有打击乐器。通过对打击乐器音色的辨识,演奏姿势、演奏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参与打击乐的实践也可以囊括大多数知识点的学习,如音的强弱、长短等。
  在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的观念中就特别倡导“打击乐器伴奏”这一方式,因为它符合一年级孩子节奏学习的特点。学生通过演奏打击乐器感知音乐要素,在学习的过程中从依照教科书选择乐器到自主选择,从简单地模仿到自主创新。学生打击乐演奏能力提升的同时,对节奏的认识与应用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提升。
  2.2 辅助中高段学生识谱,提高视唱能力
  在中、高段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识谱情况出现两极分化,凡是识谱能力强的学生基本上都有器乐学习的经历。这说明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课堂理论,而在于课后实践。所以,引进有固定音高的乐器进课堂是促进学生识谱的最佳途径,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例如,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口风琴教学,乐谱中出现的所有音符、记号、节奏、节拍等都可以和口风琴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学,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第一单元学完高音谱号和五线谱之后,开始借助口风琴实践巩固刚刚掌握的音高位置,进而演奏乐曲。《乃哟乃》这首歌曲由3个音构成,适合学生初步尝试。《快乐的歌》由6个音构成,老师讲解清楚节奏难点后由学生自己摸索音高位置,视唱旋律,这样五线谱的知识点可以不断地得到巩固,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在实践中逐渐提高。在大家对口风琴的学习兴致盎然时可以在课堂开始设置“音乐会”时段,轮流为全班同学表演,老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有力地激励教师进取,促进学生发展,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2]
  2.3 辅助分声部音准,提高合唱能力
  小乐器是帮助学生学会倾听的有效手段,它让学生“关注自我与他人”的演奏效果,习得从单声到多声的聆听体验。[3]当单声部的音准能力得到提升后才有条件进行二声部的合唱。沪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下册的《晚风》开始尝试用轮唱的形式演唱,随后二声部作品的数量和难度逐渐增多和提高。我们以合奏教学作为实施合唱教学的突破口,口风琴合奏教学是提高学生合唱的音准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笔者在进行二声部歌曲《行进到普勒多利亚》的教学时会先让学生集体演唱、演奏歌曲旋律,再根据每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每组6~8人,自由选择高、低声部在口风琴的辅助下进行合唱乐句的练习。因为低声部的旋律特点不像高声部那样鲜明和容易记住,会适当偏重低声部,如指定一个同学用口风琴吹奏低声部旋律,辅助两声部合唱时低声部的音高准确。适当练习过后再挑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展示,进而全班分两声部演唱歌曲结尾。
  器乐进课堂是小学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音乐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课堂器乐教学呈现愈发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课堂器乐演奏活动更好地实践和体验音乐、融入音乐,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中丰富了情感体验,提高了审美品格。
  参考文献:
  [1] 課程改革委员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国音乐教育,2002(01).
  [2] 姜旻.以“奏”促“唱”:有效歌唱教学的新路径[J].教育观察,2018(04)
  [3] 黄长安.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研究[M].西安地图出版社,2011:2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5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