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插画艺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应用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带一路”给各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笔者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分析了插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分析了“一带一路”对设计的影响,并为插画艺术在新环境下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插画;“一带一路”;发展
  1 插画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1.1 插画历史
  在公元四五世纪时,很多有关宗教的手抄本上就附有插图,插画的发展是随着书本和报纸的变化在19世纪初开始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艺术家们在美国掀起了一阵插画热潮,插画最开始从美术作品中被分割出来的时候,还具有很明显的绘画色彩。受到抽象派的影响后,才从具象转为抽象。70年代,插画的风格逐渐由抽象变成写实。早期插画的模式是以版画、宣传画、黑板报等形式呈现的。
  插画最早跟随佛教传入中国。目前,《陀罗尼经咒图》是我国历史记录中最早的版画作品,其刊记的精确时间为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到了宋、金、元时期,出现了彩色套印插画。明清时期是古代插画艺术发展的顶峰,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刻书艺术的活动创作,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插画到后期慢慢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1956年发行的《闹天宫》,是由老艺术家刘继卣花费2年时间创作并发行的连环画,画中人物表情生动,动态自然。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在90年代中后期,设计师们更多使用电脑来设计插画。插画的应用形式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在设计行业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1.2 插画的发展现状
  插画发展至今,从传统到现代,插画被应用到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插画艺术不仅仅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增添了世界的丰富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插画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分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插画艺术发展越来越好的主要原因是插画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文字进行补充说明,让画面内容不再单调,其将视觉符号插入媒体,使视觉符号与文字拥有同样的功能。插画也可以直接摆脱与文字的联系,用其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含义,更加引人注目,更好地表达了画面的主要内容。在科技发展的新时代,设计师不再局限于一种单纯的风格模式,为了达到他们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效果,设计师们使用了各种手段,提升了插画艺术在当代发展的可能性。
  目前,插画艺术在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发展较好,相比之下,我国插画艺术仍然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设计元素最能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所以传统元素在插画设计中受到了设计师们的重视。具有我国传统风格的插画设计不仅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代表了我国的艺术特色。但我国插画艺术想走向世界,与其他各国的插画艺术媲美,还需要设计师们继续努力。
  2 插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前景
  2.1 插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应用案例
  2018年4月,苏州举行了“插画中国”新人选拔赛——2018“一带一路”主题创作大赛新闻发布会。此次大赛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让插画设计师们进行设计创作,并面向海内外征集作品。大赛自启动以来,就得到了国内外插画界设计师们的广泛关注。此次大赛的主要目的是找到本土的设计新秀,推动国内原创插画设计繁荣发展,促进中国插画艺术走向国际,并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插画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展现能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插画设计大赛与“一带一路”的主题相结合,共促国际文化友好交流。
  2.2 插画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的角色
  当今社会,插画设计表达了电子信息时代的现代性和审美性。由于新时代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审美要求也在提高,插画设计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一带一路”政策的出现,为亚非欧大陆及附近海洋的相互联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交流合作的背景下,艺术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不可缺少的,插画艺术就占有一个重要地位。插画已经从过去的古老艺术形式逐步蜕变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分支,其原创性和艺术性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艺术作品。一个好的插画作品所体现的内容要比文字精彩,“一带一路”主题应用到插画设计中,更容易让大众理解“一带一路”所表达的思想,推动大众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全球化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3 插画艺术的国际化趋势
  插画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一段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一开始宗教手抄本里的插图发展到现在可以应用到各个设计领域的电子版插画,插画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各个国家都备受设计师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背景成就了不同国家的插画风格特色。中国文化古典而淡雅,西方文化激情又奔放。在文化传承中,我国一向以接受外来文化,弘扬本国文化为宗旨,插画艺术设计具有国际化特征,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也是在国际背景下进行国际艺术交流的一种方式。我国助画方略创始人侯明亮也早早意识到推动插画行业国际交流化迫在眉睫,所以他在助画方略建立了插画资源交易平台,用来帮助插畫师和插画需求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仅仅成立几年的插画交易平台,竟与法兰克福书展合作设立了具有全球顶尖国际年度插画大赛奖之称的“全球插画奖”,而平台自己本身也汇集了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插画设计师。可以看出,插画行业的国际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带一路”的提出为我国及世界各国的文化传播交流开启了一个新的平台,我国传统插画艺术走向世界的脚步会越来越快。
  3 “一带一路”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3.1 设计与“一带一路”的内在联系
  设计是指跟随设计师提前定好的目的和计划,并融入设计师们自己的想法与创意。设计包含环境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多种类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当代设计代表的不仅仅是艺术性,更多的是根据大众的需求,来提升我们生活环境中对美感的需要。自“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开展以来,“一带一路”便成为一个新的设计主题,在我国各个设计赛中被推广,并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背景,帮助设计走出国界,跨越种族限制,成为现代社会上最普遍的艺术形态。   3.2 设计在“一带一路”中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的设计走向国际,必然面临各国文化异同而导致的设计风格融合困难等问题。“一带一路”是亚非欧各国为谋求共同发展而倡议的一个战略建设,其线路包括北线、中线、南线、中心线,涵盖了东盟十二国、西亚十八国、南亚八国、中亚五国、独联体七国以及中东欧十六国,共66个国家。在这个国际合作的大环境中,设计的发展必须在保留本土特色的同时,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这是我国及各国设计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思考与挑战,在迎接挑战的同时,“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机遇也令文化发展者感到振奋。21世纪的到来,“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多类似的词出现在我们生活里,“和平”“合作”成为现在社会的代名词。“一带一路”为各国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对文化交流传播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设计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的艺术,也是代表各国人民审美态度的一种形式。新的时代背景中,设计与经济密切相关,“一带一路”为我们当代设计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很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不能局限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设计模式,而要迎接和接受新的设计理念,拓宽自己的思路,以适应当下的国际形势。
  4 插画艺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方向
  4.1 手绘技术与电脑软件高度融合
  插画最开始是用画笔来描绘并达到某种效果的,由线条组成。一个好的插画设计师只有好的创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深厚的绘画功底。设计师在手绘时会不断涌出新的灵感,这种灵感是随意的、跳跃的,在不设限制、自由洒脱的联想勾画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中蕴藏着设计师的情感与灵魂。但是在新时代,单一的手绘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现在的生活需要,电子时代到来,插画改变了原有平面中所表达的内容,图像应用处理软件的出现,与手绘设计效果图高度结合,插画的表现空间也产生了新变化,突破了原有的一维、二维空间,逐步发展到了三维空间。在手绘技术与电脑软件的融合下,插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4.2 插画设计风格应该多国文化共存,求同存异
  世界各国文化不同,其插画的设计风格也不同。因我国传统文化流失,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成为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传统元素的插画设计在我国受到许多设计师的欢迎。在日本,浮世绘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插画艺术,是在江户时代兴起的最具有特色的民族艺术,闻名世界,不仅对我国插画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西方美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各国的插画风格虽然不同,但插画艺术的发展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一带一路”是我国插画艺术走向国际的一个重大机遇,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一个大平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的插画艺术可以保留自己的文化與个性,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共同促进插画的进步。
  4.3 插画艺术应该走向大众,走入生活
  任何一种艺术都应该是服务于大众的,插画艺术被大众需要,更是发展经济、传播文化的媒介。在“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提下,插画的发展模式也应有所创新。插画艺术要走向国际,首先应走入大众媒体与生活,插画设计的服务对象不应只是商业客户,更应该服务于百姓,插画艺术走向大众,为大众服务,使人人都能享受插画艺术带来的美感体验,为插画艺术镀上灵魂。插画艺术走向大众,也可以使插画艺术与经济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提高插画艺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让更多的国家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真正做到文化、艺术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现代插画的时代语言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
  [2] 杨超,肖凡.“一带一路”战略下社会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的影响[J].《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017.
  [3] 胡适.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新美术,2013.
  [4] 陈柏同,张倩.浅析插画在当今设计领域的应用及发展[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
  通讯作者:李艳花,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高校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