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虚实意境在寿山石雕刻中的创作体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虚实意境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尤其是中国雕刻,与西方雕刻截然不同。雕刻中更多采用虚实意境处理,表现方式极具含蓄又不失张扬。比如雕刻中进行黑白对比、疏密对比、动静对比及虚实对比等,都能展示出其内涵意境。但是在寿山石雕刻中,怎样才能体现出虚实意境呢?这是各位雕刻工匠探索的重要课题。现阐述了虚实间的关系,以及对寿山石雕刻中如何体现虚实意境进行探讨。
  [关键词] 虚实意境;寿山石雕;体现
  从中国古典美学来看,意境属于一种民族特色,其中蕴含着古代艺术家长期的创作原则和审美规律。艺术家通过心灵折射出万象,体现出情调与自然景象的交融互渗,展示出一个个活泼玲珑、神韵结合的灵境,这种灵境构成艺术的“意境”。无论是作画还是雕刻,都需要通过意境判断其好坏。寿山石雕属于雕刻技术,自然意境设计同样如此,从中国各种雕塑作品就可以看出雕塑家在不断追求意境。由此可见,意境属于艺术类的最高境界,不但能够体现出人们的思想,还能揭示出人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从雕塑创作历史来看,现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灵,更加关注人本身。近年来,寿山石雕作品得到收藏界高度关注,而意境美是体现其价值的重要因素。在雕刻过程中,怎样才能体现出创作的意境呢?這是相关人士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虚实意境概括
  在寿山石雕刻中,并非照搬传统形式才能体现出其文化特征。而是要运用艺术表达形式及手法,从虚实与意境出发,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意蕴的雕刻作品。因此,在探讨怎样体现虚实意境前,就应该先了解虚实意境的内涵和关系。
  (一)虚实意境的含义
  事实上,虚实相生为意境自身的结构调整。从结构上来看,意境属于虚实的结合。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全局有法、境分虚实的说法。在意境中,实体部分即为实境;较虚部分称为虚境;实境就是直接描写的境、景、形,也被称为真境。虚境就是从实境诱发与开拓出审美想象的空间,称为诗意的空间。一方面对原来的画面通过联想有所延伸与扩展,另一方面随着这种想象产生出神、情、意的感悟和体会,即为意境。寿山石雕本身属于一种特殊工艺,源于自然但又超过自然,通过把握自然中丰富多彩的情景,再经过工匠加工与提炼,能够将人文的意象和思想从虚到实融入到作品中,使情境交融,让欣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从实到虚幻化出来,感受艺术的魅力,获取美的享受。
  (二)实境与虚境的关系
  一般而言,虚境属于实境的升华,体现出实境创作的意向与目的,体现出整个意境的审美效果和艺术品位,在意境中处于灵魂与统帅地位。创作意境时,还必须要从实境具体描绘入手,再完美的虚境都要通过实境来体现,因此寿山石雕创作时就要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规律。虚境与实境似乎是两个部分,但是从艺术表现角度来看,几乎要全落到实境的设计上,即对实体材料的刻画与塑造。
  事实上,虚实转换能够体现的深度,决定着寿山石雕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展示出工匠对意境营造的技法。在创作中,虚为实的根源,更是实的升华。没有虚空,石雕作品就没有生命气息,只有实现虚实合一,才能体现出作品自身拥有的活跃生命,才能为观赏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工匠在创作时,就应该考虑到虚境指导下对作品的加工和提炼,既要形似,还要神似。总而言之,虚境和实境属于相辅相成,互相衬托。虚境必须要通过实境来体现,实境要在虚境统摄下来加工。
  二、虚实意境在寿山石雕创作的体现
  从前面分析来看,在寿山石雕创作中,虚实意境属于作品的精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结合自身创作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和认知。
  (一)寿山石雕的虚实意境
  事实上,本文探讨的虚实就是书画中处理诗情画意笔墨的手法,即画面布局与结构的问题。自然,这种意境同样贯穿寿山石雕刻艺术创作的各个层面。虚实具有多层含义,创作构思为虚,而表现形式为实;情感抒发为虚,生活反映为实;内在精神为虚,外在形态为实等。意境本身指文学艺术作品所描绘事物达到的情景交融,具备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从雕刻角度来看,意境就是雕刻情调体现的形式与内涵,是灵魂,是品位,是个性,更是立意与时代的象征。
  在寿山石雕优秀作品中,处处都有意境的身影,比如在寿山石雕作品《游春图》中就非常明显,这件作品巧妙的利用黄黑皮雕刻成一群仙女,仙女骑着大马到深山游玩,凸显出一片春色,田黄色衬托出一种黑色,将薄皮雕刻成一棵古树,犹如春天来临时树叶开始发芽,而一群春燕站到树枝上和春游的仙女融为一体,共赏春天的美景,将技法与巧妙创作相结合,尤其强调弱、强、虚、实结合的艺术实践,达到一种意境。通过巧夺天工,体现出工匠雕刻技艺的成熟。石中有诗、诗中有石。采用动静、虚实及意境等各种技艺手法来表达作品,使欣赏者不由自主的产生心灵共鸣。
  (二)虚实意境的创作体现
  怎样才能体现出虚实意境,这是寿山石雕工匠追求的最高目标,笔者对此进行大量探究,下面谈谈个人看法。
  1.把握主题,抒发与流露心中境界
  在寿山石雕创作中,工匠必须要把握主题,抒发与流露出自己心中的境界。从寿山石雕创作来看,创作者常用名人记事、历史故事及古代诗词内容作为主题,以此抒发出自己的思想情感,以文字表达诗词,而寿山石雕以寿山石的形态、材质十分巧妙的表达出来,虽然艺术语言存在差异,但本质是一致的。借助精髓部分,展示出非常丰富及深刻的内涵,这样就可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共鸣与无穷的联想。诗画比较讲究通过有限来体现无限,通过实境展示虚境,而在雕刻过程中,工匠必须要将有形的具象和无形的理想结合起来,体现出真实与暗示,将所象征的意义融入其中,这样就能够创造出强烈的空间美、色泽美、形态美及形式美。在寿山石雕创作过程中,应该体现出物境、情境及意境;其中物境就是创作时石材的客观物象与实质形体巧色的表现,体现出创作者的创作思想;情境就是创作者将日常生活的情感和特定的艺术形象,从静态转变到动态,再以静动态设计构想,与原材料完美结合,必定能为寿山石雕赋予灵气和生命;此处的意境就是作品的主题,作品的个性、情调、立意、品位及灵魂等各种因素,为欣赏者传达着创作者的心灵超越与内心感悟。   例如,寿山石雕作品《桃花村水飘花香》,雕刻成桃花芙蓉作品;在作品中总共存在三种颜色:金黄、白色及红色,使这块石雕成为爱不释手的奇石,作者非常巧妙地把红色雕刻成春天的桃花。在山崖边的桃花人家,石崖上潺潺流水,让欣赏者能够感受到溪水上漂浮着桃花花片,流过村子到百里香。这块作品给欣赏者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犹如桃花丛里的居住者,犹如闲聊家常的居民,陶醉在浓浓的春色中,陶醉在飘满桃花的春天里,此外作品还展示出非常含蓄的灵气,勾画的形象非常巧妙的与天然石材互相融合,照应而生,处处体现出桃花盛景中恬淡的韵味。
  2.借助形体,感受蕴含的情与景
  寿山石雕创作与绘画不同,绘画可采用描绘、气氛、色彩及丰富的内容展示给欣赏者,通过平面体现出整体效果;而寿山石雕主要借助形体、自身材质色泽、肌理及特定形体语言等,创造出特定的情境,欣赏者通过作品形体就能联想到历史中某个瞬间,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情与景。采用寿山石材质可以非常巧妙地实现雕刻者与欣赏者间的心灵互动,充分调动工匠的审美及生活体验,从而联想到灵活生动的艺术场景,创作中悄然形成意境。
  寿山石雕创作时形成的虚实意境,涉及工匠的艺术创作及鉴赏两方面。工匠创作时,只有表达出作品的意境,才能让欣赏者透过作品看到内涵,才能心驰神往。而且意境的产生依赖民族审美传统及审美心理,因意象在中国沉淀了数千年,当人们看到这种意象就会感受到传统艺术的历史感和民族性。例如醉芙蓉作品《童年》,石头两头为红色,而中间为白色,色泽醉人,通过雕刻叙说着美好的童年故事,以千年古榕作为背景,有效襯托出孩童的高歌,营造出一种幽香而遥远的童年回忆。通过这种看似非常平淡的形体,展示出超出形体的神韵。
  事实上,寿山石创作的虚实意境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但是怎样才能在创作中体现出虚实意境,还需要创作者依据实况,合理选材并选用适合的雕刻手法,以此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张新克.嘉兴古镇聚落雕刻艺术的宗教信仰观[J].文艺争鸣,2011(8).
  [2]赵华兵.中国雕刻艺术的奇葩:湘南民间木石雕[J].湘南学院学报,2011(4).
  [3]陈国兵.初探中国雕刻艺术中的吉祥之物:如意[J].雕塑,2013(3).
  [4]陈奕群.陈奕群雕刻艺术作品选[J].艺术教育,2014(4).
  [作者简介]
  徐丹,生于1984年,2000年进入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漆画,后进入中国美院进修由父亲徐朝平引导学习寿山石创作,先跟从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江依霖、江秀影学习传统寿山石薄艺雕刻,后得到艺术家陈达先生悉心指导。现为工艺美术师、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编辑:温子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7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