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后抑郁症的防治措施你了解多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隨着人们对精神心理健康关注的不断提高,产后抑郁这一医学名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视野。但目前产后抑郁的发病现状怎么样、产后抑郁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防治,对于这些你又了解多少呢?如果你感到一无所知或者懵懵懂懂,不用担心,读完本文上述问题便会轻松解决。
  产后抑郁指从妊娠开始到产后四周内发生的抑郁症,和其他耳熟能详的疾病相比,它并不是一个特别独立的疾病,而是在妊娠开始到产后这一个相对特殊的时期发生的抑郁症。很多时候人们对抑郁症仍存有偏见,感觉患上了抑郁症就是一种耻辱,因此常常把抑郁症当做一种难言之隐,不愿与外人分享。但是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产后抑郁的平均发病率在14%左右,与国际水平相当,这就意味着产后抑郁并不是一个罕见病,它在产妇中占有一个较高的比例,理应得到这个社会对它的正确认识和足够重视[1]。
  产后抑郁究竟是什么,只有知道它什么样,才能自检自己和及时发现她人是不是患上了产后抑郁。曾经有人将抑郁症比作一只挥之不去的黑狗,它时刻伴随在患者身边,影响着患者的衣食住行。其实抑郁症并不神秘,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情绪低落:抑郁症患者经常挂着一副难过的表情,难过的情绪通常在早餐起床时最为严重,随着一天生活的进行,难过情绪在晚间有所缓解。②兴趣与愉悦感丧失:任何事物对产后抑郁患者来说常常都没有吸引力,她们在日常活动中体会不到兴奋的感觉。③精力不足:该类患者经常会无缘由的感到疲乏,即使并没有做任何重体力劳动,也会无精打采[2]。一般认为,如果有上述三个症状中的两个,就可以怀疑得了产后抑郁。
  那么对于产后抑郁我们该如何防治呢?产后抑郁的防治策略是综合防治,即采用一系列措施多管齐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心理支持:最核心的是增强产妇的自信心,让其意识到自己对婴儿、对家庭、对社会的独特价值。其次要对产妇做好心理疏导,了解其心理需求,让其敞开心扉的与外人交流,在交流中释放内心的压力,减轻焦虑感、孤独感。倾听者要有耐心,注意与产妇的互动,包括充满爱意的眼神交流和肢体动作的关心等[3]。
  ②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物质支持等。情感支持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是家庭,丈夫应该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多与妻子沟通,多陪伴妻子,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在饮食方面做到尽量满足营养需求的前提下按照妻子的喜好搭配食材,为妻子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庭氛围,重视妻子的睡眠质量,通过各种手段让其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还要多赞美妻子,让其恢复自信,增进积极感,与妻子一起进行一些活动,比如户外散步,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其恢复身材,还能舒缓情绪,促发正循环。信息支持方面,医务工作者应该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产妇接触妊娠生产的相关知识,帮助其克服对妊娠生产的恐惧感,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开展家庭随访等诸多方式教授产后护理的相关技巧,让其不再感到茫然。并且对于抑郁风险相对较高的患者,还要及时对其进行专业评价,运用抑郁评分量表等手段了解其抑郁水平,及早进行专业干预,避免其自由发展以致抑郁程度逐渐加深,出现伤己伤婴的行为。另外整个社会也应形成关注产妇关爱产妇的良好氛围,在各个层次上增进其满足感,比如增加公交孕妇专用座,在公共场所安排更多的志愿者,在孕妇有困难时能够及时帮助其解决困难;增大宣传力度,坚决摆脱传统“重男轻女”不良社会风气的荼毒。物质支持方面,根据孕产期独特的需求,给产妇准备孕产期专用的宽松衣服、碗筷杯子等。为产妇准备充足的新鲜水果,注重饮食搭配,尽量清淡,增进产妇食欲。
  ③药物支持:药物由于可能会通过代谢途径进入乳汁而影响婴儿的母乳喂养,因此对轻度产后抑郁患者一般不采用药物治疗。另外精神类药物对产妇身体本身也有较大的副作用,包括影响睡眠,降低食欲,肝肾损伤等。产妇刚经历完生产,身体还比较脆弱,故药物使用应该十分审慎[4]。但如果一旦诊断为高风险,那么就该谨遵医嘱按时服药。目前抗抑郁药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服药,根据病情变化逐渐调整药物用量,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抑郁症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摒弃对抑郁症的错误观念,对它应该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综合防治策略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发病率,帮助产后抑郁患者摆脱抑郁症的困扰,增进其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因此面对产后抑郁不要惊慌,调整心态才是正道,并及时需求医生的专业帮助,相信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孕产妇的产后必将也是更加精彩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产后抑郁防治指南撰写专家组.产后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的专家共识(基于产科和社区医生) [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15(6):574.
  [2] 姜蕾,王竹珍,邱丽蓉,等.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76-2578.
  [3] 谢幸,苟文阴,主编.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1.
  [4] 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9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