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和对策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高校体育专业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了。高校体育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能够有效摆脱当前体育教育方面的短板,帮助传统体育教学走出现在的窘境,实现高校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全能型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c)-0134-02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抑或是教学方法均采用传统的专业技术传输式教学,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高校体育课堂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专业的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就很难实现培养全能型创新素质能力体育人的根本目标。
  1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1.1 创新人才培养的结构调整和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构与体系主要是建立在我国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采用传统办学体制基础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国高校的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存在两种培养体系,且两种体系的矛盾比较尖锐。一种是计划经济时期构建起来的高校体育专业培养体系,该种体系目前尚未完全退出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市场;另一种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采用工学结合和校企联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但这种全新的培养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并为完全的建立起来。两种培养体系在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发展中并存必然会带来尖锐的矛盾问题,因此,要想实现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培养体系的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根本目标,构建良性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2 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协调
  虽然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对于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调整,将教育目标向着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向迈进,为了应对我国教育部针对体育专业课程方案改革的要求,高校体育专业对自身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大幅调整,如:提升选修课比例、增设新课程、降低总课时量等,但这些方向的调整都不能够满足体育专业素质人才培养的根本需求,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调整的不到位究其原因在于体育专业通才教材和专才教材的布局不合理,进而造成了我国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整与创新人才培养这个目标不能够达成一致,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不协调。
  1.3 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事实上,我国于1999年就开始倡导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开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虽然高校体育专业的教育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推进,但是受限于高校体育专业教材内容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使得高校体育专业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没有对自身进行创新观念培养和创新教育能力学习的紧迫感,多数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师并未经过专业的创新教育培训,因此造成了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
  2  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方法策略
  2.1 采用操作式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是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能力,也是现实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要求。高校体育专业要遵循社会需求,改进教学方法,以实践为切入点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首先,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偏重于实践,遵循社会实践发展需求和学生实践所需来设计课程;其次,教材编写在具备理论深度的基础之上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学生在进行专业理论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对现实生活有所参照。这种课程设置和教材的改革便于体育专业教师执行操作室教学,通过实践动作的讲解和示范来强化学生的专业代入感,这种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采用开放式教学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开放式教学的核心就是构建和谐、平等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课堂,教师要摆正自身的教学位置,与学生构建公平、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促进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开放式教学需要教师摒弃“先入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制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而促进创新意识的迸发。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要采用开放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绩,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维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2.3 采用激发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高校体育专业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就是要提升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思考、敢于竞争、敢于领先的能力,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要想实现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觅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激發式教学。激发式教学共分为:目标激发、形式激发和需求激发,高校体育专业教师要把握好这三点激发教学的分寸,来刺激学生身体和内心深处的潜在能力,唤醒每一名学生头脑中潜在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出学生的探索能力。
  3  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3.1 明确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所在。高校体育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备专业体育能力、深厚人文底蕴、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全面协调发展能力的素质型人才。
  3.2 构建高校体育创新教育文化
  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即是传统的继承又是创新的基础,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构建自身的校园创新教育文化,在思想根源上破除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为体育专业学生营造一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活跃氛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进而实现高校体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3 完善高校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高校体育专业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毋庸置疑,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高校要创建创新培养体系、完善竞争奖惩机制、重视创新能力考核体制建设,进而实现高校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培养,使得“创新型教师”能够获取全新的教学理念,摆正教学观念、发挥教学能力、改善创新教学短板,进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4  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重心就是创新人才培养,高校体育专业要想实现批量化的素质人才培养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素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转变教学观念、完善课程设置、革新专业教材、摆正教学位置,高校体育教育需以为社会输送全能型的创新人才为根本目标,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而促进我国快速实现“体育强国”的根本性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颉梦宁,李风雷,孙超,等.探析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化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1):8-9.
  [2] 王飞,耿廷芹,陈勇芳.对我国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2):83-85,92.
  [3] 叶蓁,张耆.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困境解析及对策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9):182-1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1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