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之一。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滑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指出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  高校体育教学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c)-0094-02
  国家从1985年起就对青少年进行身体素质监测,至今已有30年时间,从教育部发布的体质与健康变化情况数据显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20多年下滑,特别是大学生的爆发力、耐力、速度、柔韧等体质健康指标下滑明显[1]。这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以及身心健康的成长趋势不容乐观,国家在面对这种情况下强化了高校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其实际效果不佳,本文将从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因素为入手点,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提出教学改革方案。
  1  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因素分析
  1.1 缺乏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
  伴随着生活物质丰富而来的是高蛋白高脂肪等食物的摄取增多,引起了一部分孩子从小开始就体质偏胖;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念影响,部分学生节食减肥导至营养不良,身材消瘦。互联网的多元环境使大学生们沉浸其中,视屏时间与久坐行为增加,私家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的代步使学生们参与身体活动的频率大大减少[2],因此食多动少,饮食搭配不科学,不正确的审美观念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引发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隐因。
  1.2 缺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一种习惯与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积累而养成。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中,以文化成绩、高考作为众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指挥棒,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出现体育课等于自由活动或者干脆以各种理由减少体育课的实际时数,这样的情况让身体素质本就不容乐观的学生在常规体育锻炼上无法得到保证。体育教学只是存在于课表和文件之中的影子教学[3]。家庭作为学生的另一个重要教育阵地,关注的也主要是学生的文化成绩,在体育锻炼上只是喊喊口號,并没有正真落到实处。学生体育锻炼的社会基础薄弱,至使学生在最关键的基础教育时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2  当前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课程不受重视,课时量不足
  大学体育教学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差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通过对当前大学校园的体育教学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可知,目前,很多大学的体育课的实际课程次数较少,每周2课时,每学期15~18周不等。因此,体育课即使是正常开展,其课程内容也非常浅显,课时数不足的情况让身体素质本就不容乐观的学生在常规体育锻炼上无法得到保证,这是当前大学体育教育成效不佳的重要原因。
  2.2 运动场地器材不足
  随着国家教育机制的改革,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呈倍数增加,但是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上学校对体育运动的不重视,对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扩招后,一些高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连最基本的体育常规教学都无法满足,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及学生课外锻炼从何谈起。
  2.3 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学生身体素质
  虽然国家重视大学体育教育的态度非常明显,但是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身体素质差的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是当前体育教学没有认清大学生身体素质差的根本原因。当前的体育教学工作主要还是针对相关体育项目技能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但是通过每个学期少量固定课时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课程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众多大学体育教师心中也非常清楚,所以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情况差的问题。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3.1 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
  体育教学是为增强学生体质,养成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者服务。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首先从指导思想着手,让学生正确了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体能的要求,明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身体这个1后面再多的0都是枉然,意识到体育教育及锻炼习惯的养成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第一要任就是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
  3.2 重视体育课程,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完善体育基础设施
  在课程设置上应考虑课时以及课程性质的合理性,没有足够的课时进行线管的体育课程教学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将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首先要落实到课时的增加上,给予充足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时间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保障体育教学并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有利平台和条件。
  3.3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课程是面对全体大学生,其教学设计主要是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和进度设计。因此对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主次轻重的划分是非常必要的,课程内容应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运动健身理论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对运动技能、营养、损伤、运动安全等体育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对健康的概念有全新的认识。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不能单纯的从完成测试达成相关指标上来进行,在日常体育项目课程的教学中应进行相应的身体素质训练,这样的体育教学才能以合理的方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4]。
  3.4 改革体育课堂评价方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是通过期末给一个项目课程考试分数来评定体育课程成绩。这种评价方式只是显示了学生学习一门课,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效果如何,并没有全面体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体育课堂的考核评价不能仅局限在课堂教学这一阵地上,应将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课外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三者量化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项目技能学习、日常体育参与、运动效果反映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运动意识和体育观念,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
  4  结语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我国青年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影响条件,我们必须在明确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原因的情况下,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高校体育教学,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未来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旭.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4):81-83.
  [2] 曹桂霞.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湖北体育技,2019(1):75-77.
  [3] 艾志毅.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1):100-101,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1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