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日本家庭生活类动漫作品中的本土元素和民族意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动漫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必然反映着创作者及其受众群体的意识及所在社会环境的特征。其中,主要人物为家庭成员,贴近生活常态的家庭生活类动画尤其具有代表性。文章将以《蜡笔小新》等国内外最具人气的家庭生活类动漫作品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中的本土元素,并探求其中反映出的民族意识特征,以期对今后的日语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日本家庭生活类动漫作品;本土元素;民族意识;《蜡笔小新》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农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日本家庭生活类动漫作品中的本土元素和民族意识研究”(24175)研究成果。
  动漫,即动画和漫画的合称,虽为一种次文化的艺术载体,但其思想内涵之深,传播范围之广,形成了其毫不逊色于主流文化的影响力。日本作为动漫的先锋,其动漫产业产值稳居世界前三,并成为国内第三大支柱产业,被誉为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魁首。动漫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必然反映着创作者及其受众群体的意识及所在社会环境的特征。其中,主要人物为家庭成员,贴近生活常态的家庭生活类动画尤其具有代表性。
  一、国内外日本动漫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日本动漫产业和作品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李常庆以日本动漫产业及动漫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以较为全面的视角揭示了日本动漫产业的沿革、成功的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李彦、曹小卉探讨了日本动漫作品的类型,并从动画创作的技术层面分析了日本五大类型的主流动画各自的特征。秦刚通过文本的细读用文学作品研究的方法解读了宫崎骏电影作品的思想内涵。吴新兰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日本动漫文化在中国青少年中的流行和影响。
  在日本,对动漫的研究分析已日渐达到鼎盛时期。山口康男编著的《日本动画全史:日本动画领先世界的奇迹》,从日本动画的发展史角度作了研究。《哆啦A梦学》的作者横山泰行以一系列的著作从作品的创作、相关信息、人物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人物的生活方式和本质上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不少学者还对日本动漫文化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综上,国内外的动漫文化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形成了传播学、社会学、文化产业、青少年教育、文本到文化等多个研究视角。但对家庭生活类动漫作品的分析较为少见,对于具体作品的分析就更少了。本研究将以《蜡笔小新》等国内外最具人气的家庭生活类动漫作品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中的本土元素,并探求其中反映出的民族意识特征,以期对今后的日语教学有所助益。
  二、日本家庭生活类动漫作品的主要特征
  日本的主流动漫作品大致可以分为机器人动画,体育竞技类动画,忍者、武士修行类动画,言情类动画,家庭生活类动画,探险类动画,魔法类动画,侦探悬疑类動画等多种类型。近几年,随着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的发展,日本动漫作品继续凭借其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延续着辉煌,其类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也更加复杂。其中,尤以某些人气颇高却因画面血腥等原因被禁的异世界幻想类动画和以《黑塔利亚》《工作细胞》为代表的宏观及微观世界角色带入科普类动漫作品最具代表性。但从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来说,尤以家庭生活类动画最能直观地反映出本土元素和民族意识特征。日本家庭生活类动漫作品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贴近生活常态,各种情绪含而不露地渗透在生活的细节当中。用生活的缩影和底蕴感动着观众。没有机器人动画中的争斗,也没有体育竞技类动画中的热血,更没有修行类动画中的各种磨砺奋进,只有简简单单的生活片段,但却给人以启迪和力量。《海螺小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抚慰了战后日本平民的心灵创伤,为战后日本社会的萧索增添了一抹亮色。《我的邻居山田君》和《樱桃小丸子》,琐碎的生活情节渗透出家庭的温暖,尤其《我的邻居山田君》每卷后的俳句,其意境和哲理让人拍案叫绝。
  其次,主要角色为家庭成员。老人和孩子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包了家庭生活中的大多数“笑料”。《海螺小姐》《我的邻居山田君》和《樱桃小丸子》都是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大家庭设定,而《蜡笔小新》虽然是两代人居住,但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们也有阶段性出演,带来了很多欢笑。
  最后,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了不同程度的寓意。或搞笑或催泪或发人深省,每个画面每个片段都给人以温暖或感触。尤其是《蜡笔小新》,以一个五岁“坏”小孩的视角审视着社会的价值观、教育观,带给人们很多的启迪。
  三、《蜡笔小新》中的本土元素和民族意识
  《蜡笔小新》是由臼井仪人创作的漫画,1990年8月,在《weekly漫画action》上开始连载。1992年,根据漫画改编的同名动画开始在朝日电视台播出。2010年7月16日,臼井仪人遗作《蜡笔小新》第50卷发刊,由臼井仪人创作的全部单行本发行完毕,发行销量累计5300万部。后续作品由“臼井仪人&UY工作室”沿袭原作风格继续创作。2017年东京奥运会组委会发布的宣传片中,蜡笔小新、路飞、地缚猫、美少女战士、阿童木等9个日本动漫形象悉数登场,成为东京奥运会新的形象大使。作为9个形象中的唯一一个家庭生活类动漫作品的角色,足见作品在日本国内外的认可度。
  (一)《蜡笔小新》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日本代表性的家庭生活类动漫作品很多,除《蜡笔小新》之外,比较知名的还有《樱桃小丸子》《海螺小姐》《我的邻居山田君》等。
  之所以选择《蜡笔小新》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与《樱桃小丸子》相比,《蜡笔小新》的受众年龄层更为广泛,折射出的社会问题除了家庭关系外,更涉及教育、邻里关系、职场、个人成长发展等多个方面。而相较于《海螺小姐》在战后几十年带给人们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蜡笔小新》则更能反映当今日本社会环境的形态,更具现实意义。且从视角上看,《蜡笔小新》更多以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和分析问题,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与《我的邻居山田君》相比,《蜡笔小新》中的家庭设定是由父母和子女两代人构成的核心家庭,出门工作的父亲、家庭主妇的母亲,加上一双儿女。虽然祖父祖母和外公外婆及姨妈也有很多戏份,但并不是长期共同生活,这种设定更符合也更能凸显出当代日本社会核心家庭的状态。因此,广泛的受众、孩子的视角、更具现实意义及核心家庭的设定,是《蜡笔小新》成为更具代表性的研究对象的根本原因。   (二)《蜡笔小新》中的日本本土元素和民族意识体现
  从日常生活的各方面看,《蜡笔小新》中几乎涵盖了所有人们能想到的日本本土元素。小新一家及小新幼儿园同学居住的房屋都是独门独院的日本传统设计,且多是日式榻榻米的和室,其中还多次出现了壁橱、被炉(日本传统取暖装置)等日本特有的元素。一家人吃饭的场景也时有出现,几乎都是煎鱼、味增汤、米饭、茶碗蒸等日本传统饮食,特别是《好想吃松茸》里,以夸张的形式演出了日本人对于松茸,尤其是日本国产松茸的执着;《爸爸带小白散步》里呈现了日本传统的商店街,《不擅长抢购》和《赚积分》中展示了日本超市的促销场景及家庭主妇们为了省钱“奋不顾身”的状态。让人不由得联想起现实生活中的家庭主妇们为节省8%的消费税而带着孩子定期走很远的路程去某家超市购物的情景,甚至会联想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全国范围的卫生纸大抢购。衣着上,小新妈妈美伢的姐姐真伢一直是以穿着和服的姿态出现,而妹妹梦伢在去相亲的时候穿了和服,和服形象的渲染和情节的设置也从一个侧面烘托了日本的传统服饰。交通工具也反映着日本社会的普遍状况。妈妈的自行车、爸爸偶尔开的黄色牌照的轻型小汽车及小新幼儿园的校车都反映着日本社会的常态。
  人物性格和形象的设定也体现出日本独特的本土元素和日本人的价值观。爸爸野原广志工作努力,每月收入除了支付房贷剩下的都交给妈妈美伢,并从美伢那里领取零用钱,虽然平庸却真心地对待亲人,真诚地对待朋友。对因丢掉工作丧失奋斗目标而寄居在自己家里的美伢的妹妹梦伢也表现得耐心和宽容。美伢虽然贪便宜、喜欢在电视购物上买很多不实用的物品,还喜欢名牌、存私房钱,但却任劳任怨地做家务,照顾孩子。在外也懂得维护家庭的形象和丈夫的面子。小新和小葵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却总能用简单直接的视角直观地指出父母的各种问题。比如《爸爸的名牌衬衫》中,美伢给广志买了件名牌衬衫,广志迫不及待地穿着去上班却因不小心弄脏了而遭到美伢的责备,之后广志在公司吃午饭的时候就会特别小心。广志觉得衣领上的商标扎人,小新拿起剪刀要去剪掉商标被广志和美伢大声制止。小新说到“爸爸妈妈好可怜”。让父母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虚荣心导致自己居然被一件名牌衬衫牵着鼻子走。观众们也会不由得反省自己是否也有盲目崇尚名牌的行为。美伢的妹妹梦伢因为得不到摄影老师的肯定,信心受挫辞掉了工作寄居在小新家里,在未来一片迷茫之际得到了小新、美伢和其他家人的鼓励和关怀,终于重新确认了自己想要成为摄影师的梦想和决心,并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老师。整个过程持续了10集左右的篇幅,本应有些心酸的经历却因加入了笑料而显得格外温馨,配合梦伢大而化之的性格,更加增添了一些温暖。这给正在寻找梦想或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迷茫挣扎的人们以慰藉和希望,更是反映出日本传统文化中所崇尚的坚忍、热血的一面。美伢与邻居大婶和小新幼儿园同学妈妈们的交往也反映出社区邻里之间的联系,反映出日本人内外有别、场面话和内心真实想法有别的民族心理。而邻居大婶喜好传播各种小道消息的八卦性格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人集团主义的从众心理和怕因出格而被孤立的状况。
  《蜡笔小新》中奉行的教育观也有独到之处。动画中经常出镜的小新幼儿园同学共有4人:喜欢学英语和小提琴,立志和父亲一样上名校的风间澈;性格膽小懦弱却很善良的佐藤正男;口齿不太伶俐但头脑却很清楚,总是挂着大鼻涕的阿呆;性格有些霸道,总想支配别人还会拿兔子玩偶发泄的樱田妮妮。加上不按常理出牌的小新,五个孩子性格迥异,俨然一个小社会,几乎涵盖了所有孩子的类型,可以说每个人都能在这几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的影子。几个孩子中,风间澈的设定最符合日本传统的“好孩子”形象,积极上进,努力学习,知识渊博,却有些妈宝和宅男的潜质。在《妈妈峰会》中,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一起讨论孩子们在家的表现,动画中更是通过柱状图的形式直观地比较了几个孩子,还提到了重点小学、名校这些日本传统教育观和价值观中十分推崇的元素。但在妈妈们讨论得热火朝天,风间澈的妈妈倍感自豪,小新的妈妈自卑不已的时候,幼儿园里却发生了大公鸡跑出笼子将风间澈吓得四处逃窜,而小新却急中生智扮成一只母鸡将公鸡带回鸡舍的事件。幼儿园园长最后请小新吃了蛋糕作为奖励,认为这样的孩子将来可能会更有出息。这一集无疑是在启发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理念。长期以来的教育观用同样的“好孩子”的标准去要求、评价所有孩子,导致将不同的孩子逐渐培养成相似的个体:爱学习、成绩好、不出格等等。从而忽视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一事实。这显然与崇尚个性的现代教育观念是相悖的。这一主张在小新失忆的那一卷得到了再次印证。小新失去记忆后改掉了之前所有的恶习,变成了像风间澈一样不挑食、爱学习、讲礼貌的好孩子,可是小新的父母和妹妹都非常苦恼,拼命想帮小新找回记忆,因为变成“好孩子”的小新丧失了其独特的个性,也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所以父母会伤心就像永远失去了儿子一样,最后小新终于恢复记忆又开始捣蛋的时候父母喜极而泣,为找回了儿子而由衷地开心。《蜡笔小新》用自己的方式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个性的重要性,发人深省,感人至深。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在我国人气颇高的几部日本家庭生活类动漫作品的研究,总结归纳了此类作品的特征,并以《蜡笔小新》为例,对其中反映出的日本本土元素和民族意识进行了分析。家庭生活类动漫作品贴近生活常态,每个平凡的场景和片段都映射出日本文化元素和社会心理。这一特点为日语语言和日本文化的教学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利用好这个素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果有所助益。今后在进一步分析家庭生活类动漫作品中体现的民族性的同时,还将探讨其在教学上的应用方法,使此项研究更具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彦,曹小卉.日本动画类型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5.
  [2]李常庆.日本动漫产业与动漫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3]吴新兰.存在与感知: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影响[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6.
  [4]孙旸.日本动漫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6.
  [5]秦刚.捕风者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深度[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5.
  [6]牛旻,喻放.梦想物语:日本动漫价值体系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0.
  [7]宋磊.解码外国动漫:源流·创作·观念·营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4.
  [8]李捷.日本动漫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8.
  [9]李朝阳.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研究:基于传统文化表达的视角[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0.
  [10]白晓煌.日本动漫[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3.
  [11]夏目房之介.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3.
  [12]山口康男.日本のアニメ全史:世界を制した日本アニメの奇迹[M].东京:テンブックス出版社,2004:6.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3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