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共图书馆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为大众文化传播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是储存和推广大众文化资源的核心,免费为市民提供图书服务,在提升市民的文化鉴赏能力以及提供信息服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大众文化;文化传播
  一、大众文化传播的概念
  在现在信息化时代中,每一个新事物、新产品等都会被成千上万的人所分享或使用,这些人就是大众。大众文化是以现代媒体为文化传播介质,以现代技术手段为文化生产形式,受实用、功利和世俗等大众观念影响且被大众广为使用的文化消费形式,具有娱乐性和消费性等特征。通俗诗、报刊连载小说、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都是大众文化的载体,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在大众范围内进行传播。大众文化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人数多、传播渠道多、传播内容通俗的特征。大众文化传播,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使大众能够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大众文化传播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适当的途径来进行传播,保证信息和知识的正确和科学,在传播的过程中提高大众的文化鉴赏能力。
  二、公共图书馆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地位
  (一)公共图书馆是大众文化资源的集中地
  报纸、杂志、书籍等机械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电子媒介都属于大众文化介质。图书馆的主要作用就是储存各种文化资源,公共图书馆是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其设立和经营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大众的阅读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要根据此来调整馆藏资源,使其更加贴近大众的需求。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大多是综合性的,除了地方文献的专藏,还有许多文学作品专著、娱乐和体育报刊杂志、电子书和光盘,里面的文化资源能够服务于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现代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仅仅凭借个人的力量很难收集完整,而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我们能够通过其来找寻我們所需的文化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人娱乐、休闲的需求,且公共图书馆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里面的馆藏资源相对于其他图书机构更加丰富,涉及的行业范围跨度大,能够更加贴近公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大众提供最好的图书服务。
  (二)公共图书馆是大众文化资源的传播地
  大众文化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等机械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电子媒介传播,公共图书馆则兼具这两种媒介的职能。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实体的公共服务场所,不仅能够为大众提供各种各样丰富的大众文化资源,如流行书籍、光盘等实体阅读资源,还有电子阅读资源。为大众创造了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能够让市民在其中寻找到最合适的阅读方式和最感兴趣的读物。公共图书馆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来推广馆藏大众文化资源,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这样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让大众不仅能够在馆内查询大众文化资源,还可以在馆外利用电子设备来进行查阅。因此,公共图书馆是大众文化资源的传播地。
  (三)公共图书馆是大众文化资源的推广地
  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城市人民群众服务,在开展馆内流通阅览的同时,还进行阅读推广活动,例如到街道、里弄开办借书站和流通点,把书送到基层,并协助和指导街道图书馆(室)建立城市基层图书馆网。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有传统阅读还有网络阅读,不仅有深层次阅读还有浅层次阅读。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会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加强馆内大众文化资源的推广。例如可以由公共图书馆依据纸质图书畅销排行、电子书阅读排行、馆藏图书借阅排行及名师名人荐书向读者推荐50种图书,供读者阅读参考。入选图书将放在专区供读者阅读。还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新阅读方式,例如微信扫一扫,即可免费在线阅读。图书馆还可以长期组织古诗词诵读、悦读暖家行动、国学与手工、童话剧表演、科普宣传、主题影片欣赏等活动。每次活动,图书馆要事前做好宣传,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QQ群等平台进行活动预告,方便读者报名参与,大大提高参与度与实效性。还可以面向社会招募一批青年志愿者,担任讲故事哥哥、讲故事姐姐,为孩子们讲绘本,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发挥公共图书馆作为大众文化资源的推广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推广的阅读资源要多样化,加强大众文化资源的推广。
  三、关于公共图书馆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一)能够为大众有序提供丰富多样的大众文化资源
  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资助和支持,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因此里面储藏了大量的社会文献资源,其中包含大众文化资源。公共图书馆以服务大众为主要原则,因此里面的馆藏资源一般以大众的需求为主。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流通主要以文学类读物为主,尤其青年人更偏好小说类书籍。关于其他类型的图书,公共图书馆内也含有丰富的资源,并且通过良好的管理来进行有序分类,为大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让读者在寻找的时候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从丰富的馆藏资源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文化资源。很多新媒体网站在管理的时候,会由于分类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用户的体验较差,使用户在查找需要的资源时效率低。公共图书馆则通过完善的分类体系,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提高了用户的效率。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共图书馆能够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来加强和完善服务体系,为大众有序提供丰富多样的大众文化资源。
  (二)能够为大众提供免费的阅读空间
  阅读是大众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而阅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大众常常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忽视了阅读,从而使得现在社会的阅读率较低。在一些商业化的阅读场所中,提供的阅读服务都是有偿的,例如会员制等,这会为一些经济情况不太好的用户产生经济负担。而公共图书馆具有的主要特征就是向所有居民免费开放,并且储存了大量的公共信息资源,能够为大众提供免费的实体阅读空间。我国加大了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力度,各省市对公共图书馆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建设时往往都会使用较大的建筑面积,以保证能够满足广大群众对阅读空间的需求,且环境舒适优美。读者在公共图书馆中阅读能够享受安静舒适的阅读氛围,能够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因此一般是免费向居民开放,除去购买图书和租借的费用,无需其他花费。相对于其他的阅读场所,公共图书馆的阅读资源更加丰富,阅读环境更加舒适,且花费较少,对于读者的限制较少,尽最大的努力为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三)能够提高大众的文化鉴赏能力
  现在的大众文化传播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大众文化资源,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讯息,因此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大众具备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够在各种各样的资源中找寻到自己最需要的,能够辨别各种信息的真假和优劣,从而满足自身的休闲或娱乐等目的。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大众服务的责任,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因此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承担着社会文化传播的责任。公共图书馆可以开展读书沙龙、专家讲座、全民朗诵等活动,来提高大众的文化鉴赏能力。并且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新媒体来创设每日推荐等专栏,向读者推荐馆藏中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还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来开展讲座,有助于培养大众的文化鉴赏水平。例如深圳图书馆举办的“深图讲座——城市经典阅读空间“活动,旨在推广经典阅读,提城市阅读品味,促进经典馆藏建设,推动全民阅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市民公益讲座类文化品牌。每月在深圳图书馆的五楼报告厅举行。有助于让读者了解到各行各业的知识,拓宽知识视野,能够发挥公共图书馆提高大众的文化鉴赏能力的作用。
  (四)能夠提供多元化服务来推动大众文化传播
  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文化传播。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众对于阅读的需求有所转变,因此公共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图书租借、馆内阅读、图书资讯等传统服务之外,还可以设立移动图书馆、开办借书站和流通点来延伸服务范围,开展扫码阅读、移动APP在线阅读等阅读服务,提供更多的阅读方式,通过各种各样服务的延伸来为大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加大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为公众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务空间、服务时间,为大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大众文化传播。比如,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辽宁,由辽宁省文化厅主办,辽宁省图书馆、辽宁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承办的辽宁省公共图书馆第七届全民读书节在辽宁省图书馆盛大启幕。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组织开展十一大板块、百余个项目、千余场文化惠民活动,推动全省阅读活动持续有效开展,还开展了“阳光阅读”全省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工程和诚信阅读“辽图约书”与读书节。为盲人读者群体完善智能听书机配置服务,使其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诚信阅读“辽图约书”活动,更是利用支付宝、微信等网借平台,开展信用借阅服务。公共图书馆能够提供多元化服务体系来推动大众文化传播,能够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更加广阔的服务。公共图书馆的场外延伸,能够惠及更多的群众,加强和大众的互动。
  四、结语
  公共图书馆在大众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大众文化传播资源集中地、传播地和推广地,在大众文化传播中能够为大众有序提供丰富多样的大众文化资源、免费的阅读空间,提高大众的文化鉴赏能力以及提供多元化服务体系来推动大众文化传播。因此优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有助于推动大众文化传播,能够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冰.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方文学,2017(12).
  [2]龚旭曦.茶文化主题在大众网络图书馆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J].福建茶叶,2018(8).
  [3]孔红蕊.公共图书馆讲座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优势及作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7(13).
  作者单位:
   平顶山学院图书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3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