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福建省举重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建省举重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结论:当前福建省举重在培养后备人才时应当依旧采用“政府管理模式”,举重后备力量较为充足,以5岁-9岁的初选后备力量为主,运动员参与训练动机主要以家长意愿为主,训练年限在1年-2年和3-5年的举重运动员为主;建议:教练员在对运动员选材时要注重运动员性别的平衡性,并且要在平常的训练当中培养运动员对举重项目的兴趣,最大限度的降低“训与学”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福建省;举重;后备人才;研究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福建省举重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当前,福建省举重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已从“举国体制”向“政府管理模式”进行转变,举国体制在我国建国初期确实是一种有效的体育管理制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举国体制”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合当代体育管理制度;“政府管理体制”是在财政拨款、人才培养等方面由政府统一进行管理调配,这对于市场基础较差的举重项目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1.2 福建省举重运动员和教练员现状分析
  1.2.1 福建省举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16岁-17岁的举重运动员有11人,占到举重运动员总人数的9.1%。其中5岁-9岁的举重运动员人数最多,占到运动员总人数的一半以上,16岁-17岁的举重运动员人数最少,仅占到举重运动员总人数的9.1%。由此可以表明,在福建省举重后备力中,以5岁-9岁的初选后备力量为主,高水平后备力量较为缺乏。
  1.2.2 福建省举重运动员参与训练动机分析
  有57名举重运动员以家长意愿作为参与举重训练的主要动机,占到举重运动员总人数的47.5%;有32名举重运动员以进入更高级别专业队作为参与举重训练的主要动机,占到举重运动员总人数的26.6%;表明福建省后备力量举重运动员参与训练动机主要以家长意愿为主,这种情况对于福建省举重项目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家长意愿”带了一定的强迫性,并不是运动员自发性的选择,运动员在参与训练时并不能很好的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练员要在平常的训练当中培养运动员对举重项目的兴趣,使举重运动员积极参与训练,促进举重运动项目的发展。
  1.2.3 福建省举重运动员参与市级或市级以上比赛情况
  有72名举重运动员没有参与过市级或者市级以上的举重竞赛,占到举重运动员总人数的60%;有48名举重运动员参与过市级或者市级以上的举重竞赛,占到举重运动员总人数的40%。说明在福建省举重后备力量中,举重运动员参与比赛的机会较少。因此,相关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企业要增加对举重竞赛的资金支
  1.2.4 福建省举重教练员性别情况
  在福建省举重后备力量中,男性举重教练员有23人,占到举重教练员总人数的57.5%;女性举重教练员有17,占到运动员总人数的42.5%,女性举重教练员要比男性举重教练员多出6人,说明在福建省举重后备力量中,男性举重教练员少于女性举重教练员。
  1.2.5 福建省举重教练员执教年限分析
  通过表8对福建生举重教练员执教年限的调查发现,有7名举重教练员的执教年限小于5年,占到举重教练员总人数的17.5%;有21名举重教练员的执教年限在6-10年,占到举重教练员总人数的52.5%;有8名举重教练员的执教年限在11-15年,占到举重教练员总人数的20%;有4名举重教练员的执教年限在15年以上,占到举重教练员总人数的10%,说明在福建省举重后备力量中,举重教练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1)当前福建省举重在培养后备人才时应当依旧采用“政府管理模式”,并逐渐向“社会管理模式”转变。
  (2)福建省举重后备力量较为充足,以5岁-9岁的初选后备力量为主,高水平后备力量较为缺乏,男性举重运动员少于女性举重运动员。
  (3)福建省后备力量举重运动员参与训练动机主要以家长意愿为主,训练年限在1年-2年和3-5年的举重运动员为主,举重运动员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较少,参与比赛的机会也较少。
  (4)男性举重教练员少于女性举重教练员,大部分举重教练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练员需要的是关于举重专项训练理论方面的培训课程。
  2.2 建议
  (1)教练员在对运动员选材时要注重运动员性别的平衡性,并且要在平常的训练当中培养运动员对举重项目的兴趣。
  (2)教练员要注重后备人才的文化课学习,增加文化课学习时间,最大限度的降低“训与学”之间的矛盾。
  (3)相关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企业要增加对举重竞赛的资金支持,积极举办各项赛事。
  (4)相关部门在针对教练员进行岗位培训时,要对举重专项训練理论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培训。
  参考文献:
  [1]工励翼.举重运动员的培养现状及其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34(2):56-58.
  [2]尚莹.中国、美国举重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0(10):16-17.
  [3]李波.举重的运作与发展因素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6,27(2):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5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