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做好规划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目前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并未出台专项导则,为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了规划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本文首先介绍评价工作流程及要点,然后结合案例说明具体工作内容,目的是提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和规划合理性。
  关键词:规划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要点;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X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5-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5.011
  Abstract:China'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Doing a good job 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planning projects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region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mprovem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no special guidelines for the process and method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the planning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this reason, the author combines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planning project,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work.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evaluation workflow and key points, and then explains the specific work content with the case,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planning rationality of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work.
  Keywords:Planning project;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valuation points;Case analysis
  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中,规定了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设定、预测与评价工作内容及环境影响可接受的判定依据。本文通过对规划环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所需的现状和规划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说明评价工作要点,理清工作流程,为规划区内大气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思路。
  1 评价工作流程及要点
  1.1 工作流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及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特点,确定如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
  1.2 工作要点
  随着大气环境问题关注度不断提高,确定规划项目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对提高评价结果准确性、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1 污染源调查
  (1)现状污染源。调查规划范围内现有污染源位置、污染物种类、排放量、排放规律和污染治理措施。分析现状污染治理情况是否符合当前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污染物排放是否满足排放标准。
  (2)规划污染源。根据规划主导产业类别、不同规划期规划目标采用类比分析法、排污系数法等方法计算各规划分区污染物产生量,结合当前污染治理水平、当地环境管理要求、清洁生产要求、环境排放政策等给出污染物排放量。
  1.2.2 确定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
  以现有和规划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为基础,筛选评价因子。调查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结合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大气环境功能区类别及评价标准。
  1.2.3 现场调查
  (1)區域环境质量调查。调查区域环境空气中基本污染物及评价因子中其他污染物的环境质量。对于基本污染物可通过收集环境质量监测网中连续监测数据,对于其他污染物可通过现场监测或资料收集的方法获取监测数据。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给出的评价方法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了解各因子达标情况。结合环境质量调查和现状污染源调查结果,识别出区域主要环境问题污染物。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功能区划及当地环境管理要求,分析大气环境承载力,计算各污染因子大气环境容量,目前由于A-P值控制法所需参数获取最为便捷,应用较为普遍。
  (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调查。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确定环境敏感目标类型、规模及保护要求。
  (3)调查区域气候气象数据和地形数据。调查区域内气象站的连续一年的气象观测数据,数据内容应包括风速、风向、总云量、低云量和干球温度等;了解所在区域地貌、海拔高度等,完成地形识别。   (4)调查/制定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根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目标和规划污染物排放情况,制定区域污染物削減方案,给出规划不同时期污染物削减量,确保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在大气环境承载力范围内。
  1.2.4 确定评价范围
  由于污染源及气象条件影响,规划环评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限于规划范围内,评价过程应根据当地气候气象特征、地形特征、主要污染源排放参数、应用估算模型分别计算规划新增污染源的最大环境影响,以规划区边界为起点,外延规划排放污染物最远影响距离区域作为评价范围。
  1.2.5 选择预测模型
  根据规划污染物排放强度、二次污染物预测内容、评价范围等因素选择预测模型。
  1.2.6 确定预测内容和预测方案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案即不同规划期/规划方案下污染物排放对大气各污染因子的影响。预测模拟方案围绕规划主导产业新增污染物、规划区内污染物削减、评价范围内污染物削减展开,通过预测给出各评价因子短期浓度和长期浓度的达标情况、浓度的变化情况。结合区域环境质量标准,分析主要污染物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环境质量达标的则认为区域规划环境影响可接受,不达标的应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划调整建议或修改规划目标的建议,对于规划调整后仍不能满足环境质量达标要求的应放弃规划。
  2 案例分析
  2.1 项目简介
  某皮革工业区面积约10km2,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区域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据调查可知,工业区内现有皮革企业约100家(主要污染物为NH3、H2S、VOCs、颗粒物)、热电联产企业1家(主要污染物为SO2、NO2、PM10、PM2.5);皮革企业由热电联产企业集中供汽,不设燃煤/气锅炉等设施。通过资料收集和现状监测可知,区域内基本污染物中SO2、CO、O3达标,NO2、PM2.5、PM10不达标,其他污染物均达标,但NH3、H2S的占标率较高,分析原因为皮革企业恶臭气体收集、治理措施设置不到位。工业区位于城区东南角,位于城区远期规划范围内,周边主要敏感点为村庄和城区居民。
  2.2 规划方案
  规划主导产业以现有皮革转型升级为主、延伸上下游产业(皮革产品制造业、循环经济产业等),同时规划区内热电联产企业承担着区域冬季供暖任务。规划期内现有皮革企业将通过污染治理措施的提升改造,削减部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热电联产企业通过扩建产能扩大供热面积。
  2.3 污染源调查
  根据规划方案和现状调查可知,规划区现状污染源主要为皮革企业、热电联产企业,规划新增污染源主要为各规划期内新增皮革上下游企业、热电联产企业新增产能,削减污染源主要为皮革企业污染物削减、供热面积扩大后居民冬季燃煤削减。
  2.4 预测结果分析
  预测结果显示区域环境空气中SO2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可满足质量标准要求;NO2、PM10、PM2.5浓度降低,规划期内呈逐步改善趋势,但规划远期预测结果仍不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NH3、H2S浓度降低,可满足质量标准要求;其他污染物浓度均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由于现状环境空气中NO2、PM10、PM2.5超标倍数较高,仅仅通过扩大集中供热面积替代居民燃煤的方式不能使污染物浓度大幅度削减。工业区及区域内还应采取其他措施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以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5 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现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
  (2)加强能源结构调整。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全面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要求,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量。
  (3)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加强大气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集中供热热源建设为依托,加快城区、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热网建设。
  (4)落实总量控制。对所有新、改、扩建项目,要严格按照环评要求,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对烟(粉)尘、NOx等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通过规划和区域减排措施、落实区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
  3 结论
  综上所述,区域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立在充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污染源的调查,识别出大气环境主要问题;在规划分析中除了确定规划新增污染物的排放量外,还应结合环境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削减措施,对于规划评价范围内削减仍不能满足环境目标的,应提出区域污染物削减措施,以此预测环境质量状况。因此,规划项目工作人员应以此作为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对于不能达到改善目标的规划方案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对于无有效改善措施的应建议放弃规划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圣,陈文燕.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框架实践与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7(04):25-26.
  [2]陈庆伟,刘昌明,郝芳华.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7(04):33-34.
  [3]金笙,刘冰,刘鑫.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方法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88-89.
  [4]苗世光,王晓云,蒋维楣,奚文,季崇萍,刘凤辉,陈鲜艳.城市小区规划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估研究[J].高原气象,2007(01):56-57.
  收稿日期:2018-12-27
  作者简介:陈欣蕊(1990-),女,汉族,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8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