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兴表达“旅旅游”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料检索发现,“旅旅游”是当代汉语中一种高频使用的新兴表达形式,它的出现是类推机制和社会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类推机制是语言内部固有的产生语言变化强有力的推手,社会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兴起则是“旅旅游”大量出现的外在条件和诱发因素。“旅旅游”这一新兴表达反映出汉语中并列式复合词“旅游”内部组成成分的结构关系分立性不断增强,在原来内部结构为并列关系的基础上,“旅游”出现了重新分析为动宾式离合词的新用法。
  关键词:“旅旅游”;类推机制;重新分析;离合词
  一、引言
  当代汉语里不断涌现的新词新语,往往是人们关注语言生活变化的注意力焦点,并为语言使用者所津津乐道。事实上,除了层出不穷的新词新语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也悄然出現。近些年来,新兴表达“旅旅游”开始频频亮相,甚至在各种主流媒体上也活跃着它的身影,成为大众语言表达的新宠。例如:
  (1)迈尔斯对葡萄酒颇有研究,就在杰克的婚礼之前,他决定带着老友一起旅旅游,去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生产基地,借酒来释放心情。(人民网,2005-01-26)
  (2)朋友知道后,强行把我从办公室拖到了挪威。她说:“旅旅游吧,放慢自己生活的脚步是治疗抑郁症最好的方法。”(《人民日报》,2014-02-21)
  (3)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要天天开店,反正店是自己的,累了可以休息几天,出去旅旅游。(《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12-26)
  (4)回去后,他准备把这些奖金回馈下前几年自己困难时那些援手的朋友;给父母和孩子都买套房子;等眼下的问题解决了,出去旅旅游,放松一下近段时间的紧张情绪,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山东体彩网,2018-10-31)
  (5)对于这笔奖金的怎么使用,王先生笑着说:“突然中了几千万,现在还有点懵呢。暂时打算一部分用来投资,剩下的,准备买房子。假期来了,可以带着一家人出去旅旅游。” (《信息时报》,2019-04-12)
  通过对人民网和北京大学CCL等系列大规模语料库的考察①,我们发现,前些年“旅旅游”还是零星出现,近两三年来其使用频率呈现出快速攀升的强劲态势。语言使用的客观事实表明,“旅旅游”属于一种出现时间并不太长的新兴表达形式。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尚未见到对新兴表达“旅旅游”进行专门研究的成果。那么,作为一种新兴表达,“旅旅游”产生和兴起的背后究竟有哪些机制和动因?它的高频使用反映了语言词汇系统的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很值得作深入探讨。
  二、“旅旅游”兴起的动因和机制
  和其他新词新语类似,新兴表达“旅旅游”的兴起也并非空穴来风,其产生和存在必定有其深刻的内因与外部推动力。我们认为,当代汉语中新兴表达“旅旅游”是语言内部类推机制和社会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
  (一)内部原因
  语言内部的类推机制是“旅旅游”表达兴起的内在原因。所谓类推机制,指以语言中某些既有的句法形式为参照,产生出与原词语形式具有相同或类似规律的新形式。类推机制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对语音、语义以及语法等语言要素的发展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就“旅旅游”而言,其产生是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带宾语(“VVO”)这一既有句法结构强有力的类推作用。例如:
  (6)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专家杨芷英认为:“假期更应该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孩子一起做做家务、聊聊天、跑跑步、旅旅游,这些能让孩子们的暑假更快乐、更充实。”(《人民日报》,2016-08-04)
  (7)在高薪与健康不可兼得时,他放弃了高薪工作。现在的他过得很自在,时间多了,能有空钓钓鱼,旅旅游,逛逛街。(《上海证券报》,2007-09-24)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动词重叠带宾语的“VVO”结构,如“跑跑步、写写字、喝喝酒、梳梳头、唱唱歌、看看电视、游游泳”等。以例(6)为例,从句法上看,“做做家务、聊聊天、跑跑步”分别是动宾结构“做家务、聊天、跑步”动词重叠后的结果。当“旅游”和“做家务、聊天、跑步”等连用时,说话人潜意识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旅游”和“做家务、聊天、跑步”等视为一类,统一纳入到“让孩子们的暑假更快乐、更充实”的同一类动作行为范畴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做家务、聊天、跑步”以动词重叠带宾语的“VVO”形式出现时,在类推机制的作用下,“旅游”也会相应地采取“VVO”的编码策略,这样“旅旅游”就产生了。
  从内部结构关系看,当类推产生“旅旅游”之后,作为基式的并列式复合词“旅游”表层结构形式尽管没有发生变化,但“旅”和“游”分立性开始增强,二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开始松动,“旅游”一词的内部结构关系发生了重新分析(reanalysis),即在表层结构不变的前提下,由于认知视角的变化,同一种语言形式被赋予新的理解,“旅”和“游”由原来的并列关系变成动宾关系。许多本来不是动宾式的复合词在类推作用下被同化,重新理解为动宾结构关系。早有学者注意到这种现象,赵元任(2015)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曾称之为“假VO复合词的离子化”,即“本来不是VO结构的复合词,把它当作VO结构,给它离子化的形式。”如“幽了一默、提你个醒、将他一军”等。按照赵先生的说法,“旅旅游”也属于“假VO复合词的离子化”现象。
  当我们把考察视野进一步扩大,不难看到,语言中类似于“旅旅游”受类推机制作用而产生的表达早已有之。例如,吕叔湘(1984)就曾指出“洗澡”这类词把非动宾结构当作动宾结构来看待,就是动宾结构的类化作用造成的。“洗澡”最初是并列结构的双音节复合词,古代汉语“洗”指洗脚,“澡”指洗手。在其他动宾式复合词的类推作用下,后来“洗澡”被重新理解为动宾结构,“洗澡”逐渐成为一个处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离合词,出现了“洗洗澡”“洗了一个澡”等离析用法。通过比较,我们认为“洗澡”从原来的并列式复合词衍生出离合词用法和“旅游”出现离合词用法的过程非常相似,可谓殊途同归。   (二)外在条件
  社会快速发展导致旅游大众化是“旅旅游”表达兴起的外在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语言内部的类推机制只是提供了“旅旅游”产生的潜在路径和模式,但还需要特定的诱因才能促使“旅游”作出动词重叠后加宾语的类推,否则类推机制就很难发挥作用。语言使用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旅旅游”产生的外在诱因是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有关资料表明,2018年我国境内旅游的人数高达55亿人次,人均出游4次。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到大众旅游时代。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多种旅游业态,旅游环境更加个性化、舒适化、便利化,旅游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许多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在这一宏观社会背景下,外出旅游已成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旅游”一词的使用频率快速上升。从理论上讲,词语的使用频率越高,就越容易发生某些变化。当老百姓语言表达中高频使用的“旅游”一词和其他常见的表示日常生活的动宾式复合词共现连用时,它就极容易获得类推为动词重叠带宾语这一表达形式的机会。与现在旅游“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同的是,前些年旅游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还存在一定距离,与此社会现实状况相对应的是“旅游”一词使用频率自然非常低,那么它就很难和“聊天、做家务、逛街”等常见的动宾式复合词并列在一起,就失去了被类推同化的可能,这也正是以前很少出现“旅旅游”的主要原因。
  “旅旅游”的高频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并列式复合词“旅游”一词开始衍生出离合词的倾向。换言之,“旅游”内部要素新产生了原来不曾有过的动宾关系。语料观察发现,“旅游”内部要素新产生的动宾关系至少还有以下两方面的明显证据:
  一是“旅”和“游”中间能够插入“一次”“一趟”“(一)个”等数量短语,表示动作“旅行”这一行为发生的数量。例如:
  (8)近几年公司不断壮大,2013年与湖南卫视合股,成立芒果传媒有限公司并担任总裁,做主持人、做电视台领导的收入恐怕还不够她请人吃顿饭,或者全家去国外旅一次游。(北青网,2016-05-17)
  (9)孙建军又来到农场,这次他定好了机票,特意来接张发祥去广东,享受晚年生活。张发祥拧不过他,但是只同意带着老伴去广东旅一趟游。(《生活报》,2019-03-25)
  (10)中国球迷到了主办地,当然不只是看场比赛就走人,顺便旅个游,以中国人在海外的消费能力和习惯,这会给当地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利益。(人民网,2017-05-12)
  二是动词后可以附加时体标记“着、了、过”。例如:
  (11)正当众人以为纠纷会得到圆满解决时,该旅行社一位怒气冲冲的女经理来到了现场,一语不合即对游客破口大骂:“不要脸,旅了游还想退钱,退了钱拿去买药吃。”(《人民日报》,2000-05-16)
  (12)在最新发放的五星级四线新服“天地无极”中,更是增加了“10元日薪免费领”的新手活动,让你哼着歌,赚着钱,看着美景旅着游。( 网易新闻,2013-05-15)
  (13)他们来郑州已经将近十年了……没有休息日,没有出去旅过游,连商场也没有进过,对于郑州他们依然是外地人。(大河网,2015-08-14)
  现代汉语中,“着”“了”“过”这三个时体标记在功能上有所分工:“着”表示某种行为正在发生,“了”表示动作行为的实现,“过”表示曾经发生某种动作行为。当“旅游”中的“旅”之后分别带上这三种时体标记后,其动作行为的语义特征在得到进一步凸显的同时,也表明“旅游”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变得松散起来。而这种松散的关系正是“旅游”衍生出离合词用法的外在表现。
  三、“旅游”内部结构关系重新分析的语用因素
  无论是中间插入各种数量短语,还是动词后加时体标记,离合词“旅游”都保留了“旅”的动词特性,原来的动词性语素“游”开始具备名词的性质。问题是,为什么“旅游”的内部结构要从原来的并列关系重新分析为动宾关系而不是其他句法关系呢?我们认为,这一选择性转变的发生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语用原因。从语用上分析,并列式复合词“旅游”内部组成成分之所以产生新的动宾关系,至少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语言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向听话人传达某个事件。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事件的编码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和名词。动宾结构包含动词性成分和名词性成分,具有表达事件的潜在资质和功能。就“旅”这一动作而言,动作主体(旅游者)作为句法上的主语S(subject),表示陈述的对象,“旅”和“游”则分别充当动语(verb)和宾语(object),二者组合起来共同担任起谓语来对主语S作出具体陈述。语用上,“旅”的动作主体对于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心知肚明,属于旧信息。因而作为话语交际的起点充当话题(topic)是最合适的,“旅游”作为述题(comment)来完成引进新信息的任务。这样整个句法结构以SVO的句法结构形式以及话题加述题的语用结构呈现出来,和听话人解码过程中获取完整的语义结构相契合。换言之,“旅游”衍生出动宾式离合词的用法恰恰满足了语言使用者表达整体事件和听话者获取完整事件的语用需要。其二,动词重叠后往往会产生新的语法意义,通常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或随意性,再加上动词重叠带宾语的口语特征比较明显,这些正好迎合了语言使用者旅游追求放松身心的心理诉求。
  万物皆流,万物皆变。发展变化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在历史长河中,语言的种种变化始终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中,作为社会变化的直接反映,词汇系统中一般词汇所发生的变化最受人关注,尤其是每年产生大量的新词新语更是受到人们的热捧。实际上,除了吸引人们眼球的各种新词新语之外,语言的某些变化则显得更加隐蔽。按照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语言可以看作是一种由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装置。语言变化过程中,不同要素之间的组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也会发生某种动态的变化。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些动态变化就包括不同的语言成分之间既有分立,也有融合。众所周知,当前词汇化是汉语研究的热点内容,备受学界重视,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词汇化的研究主要是考察语言单位从分立到融合的变化。   实际上,如果说词汇化是合的话,“旅旅游”这种表达形式的兴起则可以看作是分,原来内部结构成分关系紧密的复合词“旅游”开始具备离合词的属性,产生了“旅旅游”以及中间插入其他成分或动词后加时体标记等离析用法。从这一点看,“旅旅游”的使用属于由合到分的由词返语现象,反映出词语内部构成成分从融合到分立的变化,同时揭示了词汇系统中离合词并非封闭的一类词。学界认为,现代汉语中有些词由原来意义和形式相对凝固,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重新短语化。这种词汇化的逆过程称之为“去词汇化”。从这一观点出发,完全有理由判断出“旅旅游”的出现本质上就属于一种逆词汇化现象,反映出原来内部结构关系固化的复合词进一步向离合词游移,这种现象也有力地表明共时平面里语言所呈现出的变化。相对于那些反映新思想、新概念或新事物的大量新词新语而言,此类词法层面上的“去词汇化”变化显得更加隐蔽,在观察语言生活时更容易被我们忽略。因此,在关注词汇化的同时,对于词语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并出现由词返语的离合用法的逆词汇化现象,我们也要给予必要的关注。当代汉语中的新兴表达“旅旅游”就是语言发展进程中的老树新枝,也是在词语内部结构关系重新分析进而出现离合用法的一個鲜活用例。值得一提的是,“旅旅”词语内部结构关系重新分析进而出现离合用法,并不意味着鸠占鹊巢,原来并列式复合词“旅游”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旅游”的离合用法和并列式复合词“旅游”在目前语言使用中是并存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当代汉语中“旅旅游”这一新兴表达的高频使用,表明了并列式复合词“旅游”内部组成成分的结构关系分立性不断增强,衍生为一个新的动宾式离合词,体现出语言在构词法上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丁勇.汉语动宾型离合词的语用分析[J].语言研究, 2002,(S1).
  [2]王洪君.从字和字组看词和短语——也谈汉语中词的划分标准[J].中国语文,1994,(2).
  [3]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4]孟德腾.假性否定构式“这一X不要紧,Y”的表意机制与语用功能[J].语文研究,2018,(4).
  [5]吕叔湘.语文杂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6]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0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