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引导技工院校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传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结合的现状,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和传承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技工院校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语言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名族文化的精粹。古人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处事态度和情感经历。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性,将之和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技工院校教材中包含了较多传统文化知识元素,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导致其在学生心中渐渐流失。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在过往的学习中成功感和自信心不是很强,积累了一些自卑情绪和厌学心理,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处事哲学和科学的价值观念。
  一、我国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现状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是学生从小学到大的一门科目,良好的语文基础的能够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语文也是我国文明的重要传承方式和传承载体。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地教导学生使用文字的过程,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自觉传承的过程。但是,技工院校语文教师依然习惯于以灌输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文言文授课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将辅导材料和教材素材翻译给学生,没有将文章背后的主旨、深意和内涵展现出来,导致学生将文言文学习视为应对考试的一种被动选择,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没有丝毫探究欲望。加之受到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师为了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不会投入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开展深层次的讨论,导致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一直停留在表层次,没有和传统文化有效融合。
  二、提高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措施
  第一,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技工院校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实际内容进行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探索,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科学的三观出发,在结合学生语文基础和认知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创新性地引入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一边学习语文知识,一边积累正确的文化观念。以《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作者通过自然质朴的语言将一个母亲深沉的爱跃然纸上,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老舍的生平、一生的写作成就,让学生首先对作者产生熟悉质感,构建一个学生能更好理解文章主旨的情景。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哪句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呢,有的学生回答了:“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接下来,教师可以就儒家文化和传统文化中对于孝道的理解进行深入分析,进而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根基和中国人乌鸦反哺的情怀。
  第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之中,兴趣是最佳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逐步地进行自主意识的发挥,并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并将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教师可以更多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传递出来的文化要素和文化情感;教师也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
  第三,鼓励学生阅读名著。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运用闲暇时间阅读传统经典名著,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承载文化的文学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诸如《红楼梦》、《水浒传》、《论语》等古典名著,让学生在阅读经典故事和名人名言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改变对语文教学刻板枯燥的传统认识,自主地思考语文的本质,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地语文学习,自觉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吸纳。
  第四,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技工院校语文教材的编纂和安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教材引入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蕴含着美和品质的文章,都是传统文化的精粹。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开展中需要对课本和文章中蕴含的每一个传统文化因子进行挖掘,将讲课的重点从课文知识讲解转移到文章文学底蕴讲解和传统文化介绍上来,这样文章传递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思想取向都可以从文化这个深层次的观点来解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每一篇文章中包含的文化特性。
  第五,充分了解作者背景。了解文学作品的前提是了解作者,只有了解作者自身的成长背景、所处时代、个人生平等信息,才能深刻地了解文章背后传达的思想。每一篇文学作品的诞生都和作者当时的生活境遇、仕途生涯有着直接的关系,作者独有的思想感情会从文章中的每一个字句中展现渗透和流露出来。《孟子》中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正是对这种思想的最深刻诠释。
  以李清照的词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讲解词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位宋代著名女词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生活境遇和情感变化,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词的意境和情感。词学家习惯于将李清照的词划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部分,前期主要反应的是李清照作为闺阁少女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词的内容也围绕在自然风光和相思离愁展开;后期的作品则以抒发自己思乡和念旧的情感为主,透过词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孤独、哀愁和惆怅的女子形象。技工院校教师要让学生从更高的层次去思考问题,知人才能论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才能更深刻
  结语
  在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的情况下,我国传统文化似乎正在逐步衰落,教育引导者需要关注到这一现象,并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超高的艺术价值,是帮助技工院校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我国五千年的文化瑰宝大多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教师要用积极、客观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通过多种方式将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杨元元.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天下,2016(24):48.
  [2]王伟.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与写,2015(04):106.
  [3]吴炉平.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J].课外语文,2015(24):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1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