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对在2017年十一月至2018年十一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选出其中的110例患儿作为此次试验研究的研究对象,以随机的原则将所有的患者平均分成两部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有患者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护理后对比分析护理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为12.73%,实验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科患者护理管理时,采用风险防范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的安全性,促进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管理
  在临床中,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由于人为以及非人为的等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的对患者的影响,或者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护理风险在护理过程中的任何以环节都有可能发生[1]。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护理的效果与护理的安全性,应该对护理的所有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风险防范式护理就可以满足这部分护理需求。为了探究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效果,本文将对2017年十一月至2018年十一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儿科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别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以及风险防范式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并在护理后对比分析护理效果。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 实验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实验研究对象常规资料
  对在2017年十一月至2018年十一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选出其中的110例患儿作为此次试验研究的研究对象,以随机的原则将所有的患者平均分成两部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有患者55例。对照组的55例患儿中,患儿的性别组成为,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5例。患儿的年龄组成中,年龄最大为12岁,最小为1岁,年龄平均值为(3.64±2.36)岁。患儿的患病时间中,最长为7个月,最短为1个月,患病时间平均值为(3.02±1.04)个月。患儿的患病类型中,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外科疾病分别有患儿25例、13例以及17例。实验组的55例患儿中,患儿的性别组成为,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8例。患儿的年龄组成中,年龄最大为11岁,最小为1岁,年龄平均值为(4.13±3.06)岁。患儿的患病时间中,最长为8个月,最短为2个月,患病时间平均值为(4.35±1.00)个月。患儿的患病类型中,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外科疾病分别有患儿18例、12例以及25例。此次试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年龄组成、性别组成、患病时间以及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此次试验时已经对所有患者讲解护理方法与护理过程等相关的知识,并指导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与指导下进行,可以能确保实验研究的规范性与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护理后对比分析护理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常规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对患儿家属进行常规的饮食护理指导、运动护理指导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禁忌反应与注意事项等。
  风险防范式护理,第一,建立的风险防范小组。风险防范小组对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事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 的研究分析,并基于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优化与解决措施[2]。第二,制定规范的护理流程图,在进行护理工作前,风险防范小组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基于护理内容与护理需求等对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化,制定科学的护理流程。并对相关的护理操作进行规范,对已经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在之后的护理工作中多加注意,第三,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对病房进行清理,确保病房的整洁。依据患儿的心理整理房间,消除患儿在面对陌生缓解的紧张与焦虑等消极的情绪,提高患儿在之劳过程与护理过程的依从度,进一步的提高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第四,溝通技巧的利用。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因此在与患者交流时,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沟通技巧的利用,针对患儿强烈的求知欲,要以亲切的态度积极的对患儿讲解与引导[3]。
  1.3评价标准
  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统计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实验所涉及的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中的数据采用百分数与(x±s)表示,采用平方以及t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55例患儿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64%;对照组的55例患儿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7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73%。实验组患儿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科是医院中重要并且特殊的科室,其特殊性主要是由患者导致的,儿科的患者均为未成年的患儿,不仅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与承受能力等较差于常人,在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方方面更差于成年患者。因此在对儿科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要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护理,还要基于患儿病情的发展特点以及患儿的身体素质等,对在护理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预防,提高护理过程的安全性,对患儿的安全提供保障,并进一步的缓解患者的病症,避免在护理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护理效果的影响,促进患儿的康复,并促进患儿健康的生长与发展[4]。
  总结:此次试验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护理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利用。
  参考文献:
  [1]薛庆凡.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228-229.
  [2]赵玉红.观察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5):434-434.
  [3]陈霄云,孙芳霞,杜加花. 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3(9):331-331.
  [4]张艳华.细节管理与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比较[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0):1476-14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2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