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街书会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调查与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河南省宝丰县杨庄镇地处伏牛山东麓,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到十五,来自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安徽等地的民间艺人就聚集于此地说书卖艺,马街书会作为民间曲艺的交流场所和文化空间,其规模之大,居全国之冠。马街书会是一个以民间艺人说书卖艺为主要特色的民间曲艺盛会,是认识和了解中原地区民间曲艺文化的活化石。
  【关键词】马街书会;非遗传承;民间艺人;文化空间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马街书会概述
  马街书会历史久远,起始年代已难确考,关于其起源说法不一,目前普遍的看法是早在元延佑二年(1315年)便已兴起,而据《马街书会》记载,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鲁山县进士潘业曾出任马街书会会首。各种曲艺音乐风格交汇融合、曲种众多。马街书会上,河南坠子、三弦书和大调曲子等三种是中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曲种,而且还有大鼓书、山东琴书、四川清音、湖北渔鼓、河洛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道情、单弦、快板书、天津快板和相声等艺人前来说书卖艺。除上述曲种外,近代还增添了乐亭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大鼓、二人台、沁州鼓曲、淮北大鼓、安徽琴书、衡阳渔鼓、二人转、苏州弹词、赣西鼓曲等曲种。马街书会不仅有来自中原各地的民间说唱艺人,还吸引着周边地区同一曲种、不同流派的民间艺人前来亮书卖艺。以河南坠子为例,各路坠子艺人纷纷在马街书会上亮相卖艺,不仅有东路、西路和北路坠子艺人前来,还有乔派坠子、赵派坠子等流派艺人现身书会:东路河南坠子艺人杜萍、北路河南坠子艺人王巧珍、西路坠子艺人王树德、中路坠子演员刘宗琴和河南坠子“赵派”创始人赵铮也多次光临书会,献演传艺。
  “马街书会”绵延600多年唱响不衰,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奇观。赶会的艺人主要来自河南各地并辐射周边数百公里,如山东、安徽等全国17个省和100多个县区,每年至少有数百人;赶会群众多来自河南平顶山及豫西的洛阳、南阳一带,近年来随着马街书会的名气越来越大,河南各地及周边省份的民众,也趁春节纷纷赶来参观书会,因此如今马街书会的观众人数少则几万,多则可达二十余万,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类学、民俗学、音乐学学者们带着研究生赶来做田野考察。在人们普遍认为民间曲艺的发展正逐渐走向没落的时候,通过对民间艺人进行调查采访,并对马街书会曲艺形式的传承规律进行研究。马街书会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众多民间文艺形式汇集于每年一次的盛会,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中华曲艺艺术宝库,而且具有宝贵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成为认识和了解中原地区民间曲艺文化的“活化石”。
  二、马街书会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启示
  (一)保留程式化特征,发挥艺术本体特色
  马街书会开放式的演出环境和长时间的演出要求导致艺人采取口传心授的学习方式和即兴式的演出形式,决定了艺人利用已有音乐要素进行改编的传统创作方法的有效性和存在合理性,民间曲艺的程式化特征是口头传承的有效途径。因此,虽然艺人不同的现场演出或不同艺人之间相同曲目演出之间的曲艺音乐特征都不会完全相同,甚至产生较大差别,但却是保证流派、曲种与个人音乐风格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过去农村物质条件匮乏,听书作为农民不多的生活乐趣之一,在说和听的互动中,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应该是这样一个保留程式化特征,发挥本体特色的过程。
  (二)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地传播先进文化
  马街书会上不仅演出传统曲目,还创作演唱一些现代曲目,这些当代人创作的曲目具有明显的当代社会的烙印。“自由”“民主”“和谐”“法治”等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当代社会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目标。马街书会上,艺人们会演唱一些宣传“法治”思想的故事加强听众的法治意识,还有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说唱节目越来越多。马街书会作为一种社会民俗活动,聚集了大量的群众,成为宣传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这说明民间音乐所蕴涵的经验和智慧是其他文化无法取代的,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是民族音乐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保护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发展
  马街书会有着600多年辉煌悠久的历史,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民俗风貌使其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在马街书会上演唱的曲种有三十多种,河南坠子的演唱最为广泛,其次是三弦书、大调曲子等。在马街书会上经常上演的曲目有数百个,不仅演唱经典的旧曲目,也演唱现代艺人创作的新曲目。马街书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谦谦君子之风的文化形态。
  (四)寻求政府帮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街书会近些年影响力及凝聚力的不断减退,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对文化方面的重视,近几年,政府及有关部门逐步加大了对马街书会的各方面支持,加固并建设书会的相关设施,抽出专项资金举办邀请赛、开办记者招待会、举行马街书会方面的座谈会、抢救搜集马街书会的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及经典曲目等等。对马街书会的保护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在近些年的工作中,对马街书会的关注及投入是有目共睹的,抢救搜集有关资料、搭建书会一些基础设施、针对书会的一些记者招待会,专家座谈会等,积极听取有关艺人、热心人士的良好意见建议等,这些都会对书会以后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借助学校教育促进传统音乐文化发展
  从马街书会发展的局限性来看,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艺人都苦恼自己的技艺无人继承,开办免费学习班而无人学习,为民间曲艺的未来发展深感担忧。因此,要意识到,只有利用学校,加强民族音乐在教育中的地位,培養一代又一代怀有民间曲艺绝学的能人,才能进一步将民族音乐发展弘扬下去。现代生活多姿多彩,现代文明猛烈地冲击着民族音乐发展。马街书会就像一个民间文化广场,说书、听书把民众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沟通,给当地和周边群众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综上所述,马街书会的艺人们表演朴实又精彩,民众从中增长了不少历史文化和人文知识。在马街书会营造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善的文化氛围,民众在听书看表演的过程中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使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作者简介:隋滢(1995—), 女, 汉族, 吉林省榆树市榆树县, 硕士,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注:该文系河南大学教学改革课题“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马街书会’现象”研究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