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化对农业经济冲击的应对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城市化给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出发,分析了农村经济的现状,提出了农村调整人口结构、提高耕地和宅基地利用率的策略,为农村经济振兴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化:农业经济;耕地;宅基地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0-002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224;F124;F320        文献标志码:A
   以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为主题,以城乡均衡发展为导向,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并保证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均衡进步。
  1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是我国的基础性经济的基础之一[1],是关乎国家稳定和进步的根基。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土地为基础,地域特色明显。但农业经济水平明显落后于平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作业时需要投入较多劳动力,且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种植(养殖)前期投入大,培育过程较为粗犷,收益偏低。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房地产的开发,进一步拉大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农村地区医疗、教育、卫生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近几年已不足10%[2]。
  2  城市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2.1  人口结构失衡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进行了两次人口政策调整,虽然人口数量得到了控制,但也带来了老龄化等问题,对我国人口结构造成很大冲击。受到教育因素影响,大量农村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城市接受教育,这大大降低了农村人口中青少年的数量;受到农产品利润低、价格波动大等影响,很多青壮年选择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使农村中青年数量减少;受学生数量减少、地方政府采用合并学校策略及教师待遇偏低的影响,教师开始走向城市发展,降低了农村人口中教育工作者的比例,优秀教师更是难求;由于历史缘故,乡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设施落后,且医护人员待遇低,医护人员进入城市的数量也逐年增多,这直接造成了农村医疗水平下降;同时受到交通、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农业技术很难在偏远地区推广,农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显著减少。人口结构失衡,尤其是劳动力和高素质教育、医疗、技术人员缺失,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2  耕地利用率低
   我国人口众多,但可耕种土地少,这一直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而且随着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冲击,耕地利用率不足,而有些区域出现土地闲置现象,严重影响耕地资源的利用和产出,也是国民经济安全发展的巨大隐患。耕地是稀缺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具有不可忽视的生态功能。受到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维护价格波动大的影响,耕地产出利润率低,极大地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很多地区是“两年三季”的种植模式,但有的农户仅种植一季,或者种植后不再进行管理,任由其自由生长。也有农户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减少了劳动力投入,使用过量化学药剂对农作物进行管理,不仅影响了食品安全,更诱发了耕地毒化,甚至彻底失去土地的耕作价值。
  2.3  宅基地闲置率高
   由于城市化发展,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宅基地闲置率非常高,农村空心化严重,而城市土地供应紧张的问题始终未得到缓解,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也制约了经济发展和进步。由于我国对宅基地无明确的退出机制,对于城乡接合部的宅基地拆迁、补偿和安置仍存有较大争议,偏远地区的宅基地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宅基地的合理流轉是关系百姓安居乐业的大问题,必须将安居、就业、生态结合起来,不能随意推行城市化模式。
  3  发展农业经济的对策
  3.1  引进新型劳动力
   发展农业经济的前提是必须拥有数量相当的劳动力,单纯将劳动力从城市召回农村是不现实的,必须全面优化人口结构,合理配置农村中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社会服务人员的结构。新农业技术依赖于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的传递和推广,合理推广新的种植、灌溉技术,指导药物、化肥等农资的使用,不仅节约了农资成本、提高了使用效果,也降低了环境压力,保护了生态。青少年和教师离开农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育资源的缺少和教育质量下降,振兴农业经济必须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实现城乡统筹,并定期对乡村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农村医疗水平差、医护人员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造成很多人离开农村的原因之一,这就需要引入专业医疗技术人员,并定期开展专家会诊,提高农村医疗水平。
  3.2  完善基础设施
   传统农产品种植方式劳动量大,前期投资大,后期收入低,主要是因为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且配置落后。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水资源污染,可用于耕地灌溉的水源日渐减少,应摒弃传统的灌溉方式,合理引用节能型灌溉设备,不仅可以节约人力资源,降低劳动强度,也可缓解水资源匮乏带来的生态危机及地质灾害压力。积极引导农业规模化种植,引入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农业设备,取代耗时的小型农机具。政府主导建立信息化网络终端,积极推广农产品销售信息,并打破城乡市场垄断,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保证农产品销售。完善幼儿园、小学和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农村人口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一直未能得到合理处理,应建立公共排水管道,积极引进污水处理设施,防止生活用水污染河道和地下水,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理,防止对耕地造成破坏。
  3.3  引导宅基地开发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2016年国家出台了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农村宅基地和民用住房作为资产,可以买卖、抵押贷款等,目的是充分利用闲置宅基地。城市近郊的宅基地升值潜力大,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对于该类型土地,要做好长久规划,结合不动产评估方法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补偿。根据居民年龄、学历等情况进行社会培训,做到就业与拆迁协调进行,合理安排宅基地退出后,人们的居住问题,保证居民低成本住房,促进多渠道就业,引导农户向服务行业发展,防止出现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对于偏远地区的长期闲置宅基地,房屋已经老化,政府鼓励农户拆除地上建筑,适当改造成居民健身广场,或者栽植树木,让闲置宅基地恢复生态功能,并对农民进行适当补贴。一户多宅和一宅难求的问题比较普遍,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很多地方不得已在自家耕地建设住房,这样既挤压了可用耕地空间,还造成宅基地浪费。政府应对每个家庭的宅基地面积进行评估,制定统一的闲置宅基地税收政策,引导闲置宅基地得到充分利用。
  4  结束语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冲击了农业经济,城市“虹吸”了农村劳动力等资源,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农业经济作为国家发展和稳定的根本,必须采用合理的政策和手段,依靠科学技术和信息工程,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人才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在对农业基础设施升级的同时,利用网络等技术促进农产品销售,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做好农民的培训和再就业工作,保证农业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张雷,任国玉.城市化对北京气象站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11,54(5):1150-1152.
  [2]白凤娇.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我国农村经济新常态战略走向研究[J].农业经济,2016(12):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5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