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专题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学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背景下提倡高中语文课堂应实施专题阅读。重点讨论以题材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作家为线索建构阅读专题。
   关键词:专题阅读;阅读专题;题材;时代;作家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要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温儒敏教授也多次提到阅读的重要性,反复强调,阅读不只是阅读教材文本,要大量广泛地阅读,要深入地阅读,要真正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从官方到民间,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课堂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才能培养终身阅读的人,就成了亟待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有效地实施专题阅读便是一个好方法。所谓专题阅读就是以教材为依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整合,重新开发,建构适合学生特色的校本阅读模式。要高效实施专题阅读,需要认真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如何建构阅读专题;第二,怎样进行有效甚至高效的专题阅读方法指导;第三,专题阅读成果如何呈现;第四,寻求建立专题阅读课堂的评价机制。其中,首先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应是阅读专题的建构,本文笔者将以粤教版教材为例,重点探讨如何建构阅读专题。
   一、以题材为线索建构阅读专题
   以题材为线索,就是依托教材文本,挖掘题材,根据题材对教材进行整合、补充、拓展。如粤教版必修一的课文《诗经·静女》表现少男少女初遇爱情的甜蜜,《诗经·氓》揭示爱的背叛以及因背叛而遭受的痛苦,《孔雀东南飞》展现爱情与家庭矛盾,《上邪》展现古老的爱情誓言,《迢迢牵牛星》《饮马长城窟行》则重在表现爱人间的彼此思念。诸篇皆与爱情有关。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爱情更是人生的主题。高中生恰恰处于追求风花雪月之美、深信一往情深的年纪,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无限的憧憬,这时候,我们需要提供有关爱的好文本,让他们在最美的青春里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并帮助学生在这个年纪理性地看待爱情。因此我们可以以“爱情”为专题,将这几篇课文进行整合,同时增加一些有关爱情的文学作品进行专题拓展。笔者在这个专题中增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六封《致女儿的信》,同时推荐课外阅读钱钟书的《围城》、杨绛的《我们仨》、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沈复的《浮生六记》。关于推荐的整本书的阅读,阅读整本书需要比较多的时间,笔者认为学生可以当下读,也可以选择在暑假寒假读,甚至在将来的某一天想起来时阅读,推荐阅读的目的就是告诉学生可以读什么书,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颗阅读的种子,激励学生成为一个终身阅读的人。同时,推荐的整本书的阅读篇目,可以安排为学生暑假寒假的探究性学习,以读书笔记、小论文等方式展示阅读成果。
   粤教版教材内容丰富,可以挖掘出非常多的题材,这些题材也是我们人生会面临的主题,进行专题阅读教学的同时又关注生命的成长,总之以题材为线索建构阅读专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理性的认知、更深刻的理解、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以时间为线索建构阅读专题
   以时间为线索,可以以特定时代为线索,也可以以一个较短的时间段为线索。以时代为线索建构阅读专题,就是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补充同一时代的作品,既可以是同一时代作家的作品,也可以是表现描绘相同时代的作品。如粤教版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写出了民国总统的布衣本色,这篇文章对高中生来讲没有什么阅读障碍,于是笔者以此为依托,建构“民国人物”阅读專题,增加《冯友兰:两束雄文,一抹背影》表现大学教授的矜持和尊严;《曾昭抡:不修边幅的名教授》表现一个对着电线杆子谈论新发现的化学怪人;《梅贻琦: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发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寡言君子;《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表现一个宛如魏晋人物的风流名士;《陈西滢:鲁迅的第一个论敌》多角度评价文字里的历史人物。阅读这些民国时期的各种身份的人物,了解他们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世、精神风范,感受他们对我们这个国家的担当,他们对自己生命的担当,对学术的负责,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大视野、大境界、大气概,给我们的启示,带给我们的思索。通过这个专题,再现历史深处的陈年往事,一方面,以史为鉴,思考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信仰、青年学生生活的目标是什么、青年学生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去了解那个时代,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专题推荐课外阅读徐百柯的《民国风度》、耿立的《晚清民国那些人》、陈学勇的《莲灯诗梦林徽因》。这个阅读专题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要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以一个较短的时间段为线索建构阅读专题。再比如我们的课本中有多篇关于秋天的文章,郁达夫笔下的秋、林语堂笔下的秋、古典诗词中描绘的秋等,我们不妨多提供一些关于秋的文本,建构关于秋的阅读专题,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秋,在生活中更多地关注秋天,关注四季,进而去书写自己眼中的秋,书写我们眼里的祖国四季好风光。这也体现了教材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要求。总之,专题阅读不再是单一篇目的学习,而是系统的呈现,在比较阅读中进一步提升阅读和鉴赏水平,提高写作水平。
   三、以作家为线索建构阅读专题
   以作家为线索,就是提供同一作家的多个作品,可以是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亦可以是作家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作品。以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建构阅读专题,例如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在我们的课本中出现的频率是比较高的,粤教版必修三选了《声声慢》,这首词重在表现作者晚年流落江南,孤单寂寞孤苦伶仃的凄惨生活。那么我们便可以建构李清照阅读专题,选择李清照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笔者在教学这个专题时补充了《点绛唇》(蹴罢秋千),此词轻松明快,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少女初次萌动爱情,刻画出一个纯真无邪、感情丰富却又娇羞矜持的少女形象。又补充了《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此词营造了深秋怀人的凄清寂寥的意境,刻画了一个在重阳佳节心事重重、思念丈夫的闺中少妇的形象。《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此词着意表现对桂花的由衷赞美之情,正暗合了李赵夫妇偏居乡间远离喧嚣纷扰摆脱勾心斗角的和谐美好生活。《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此词悲切哀怨,在对不同时期赏梅的不同感受的抒写中诉说了年少时的欢乐、中年时的幽怨、年老后的沦落,可以说是写尽了词人的一生。通过设计这个阅读专题,简单地勾画了李清照起伏跌宕的一生,学生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李清照波澜起伏的人生,从一个纯真的少女到后来沦落天涯无依无靠的老妇人。她对情感的别样体味,她能细腻而又深刻地将内心世界中的抽象的情思具体形象地刻画出来。相信学生在对她晚年生活一洒同情之泪的同时,也会深感国家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最后通过专题阅读,学习李清照诗词创作的手法和特色。本专题推荐阅读为《唐宋词鉴赏辞典·李清照》。    以作家为线索建构阅读专题,以作家某个特定情境下的作品建构阅读专题。例如,粤教版必修二选取了苏轼的《赤壁赋》、必修三选取了《念奴娇·赤壁怀古》、选修课本选取了《后赤壁赋》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这些作品都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创作的。笔者便将这些作品放在一起加上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建构阅读专题,带领学生走近黄州的东坡先生。苏轼少年得志,20岁便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中进士,颇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诗文名满天下。苏轼生活得意,娶了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温柔贤惠的王弗为妻。年轻时的苏轼可以说是春风得意,有着满腔的报国热情。可是到了黄州的东坡先生,年老落魄,壮志难酬。一个人从最得意的人生高峰跌入了人生的低谷,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早生华发,也是这番遭遇,让他在黄州有了深刻的思考。设计走近苏轼这个阅读专题,带领学生了解被贬黄州的苏轼,他伤感失望,曾经的自己也像周瑜一样雄姿英发,满腔热忱,可如今老了却壮志难酬。他消极,感慨一代枭雄的曹操如今已经灰飞烟灭,短暂的人生只不过是时间长河里的一个过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他无奈,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让他顿觉人生如梦,他学会了自我安慰,借酒消愁,一樽还酹江月,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最后在痛苦中他豁然开朗,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無晴。这就是黄州的东坡先生,正如余秋雨所说,这是苏轼人生的一次突围,政治放弃了他,他也放弃了政治。这个阅读专题推荐课外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和《唐宋词鉴赏辞典·苏轼》。
   以作家为线索建构阅读专题,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作家以及这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以更开阔的视野品读文章,深度探究作品的思想情感,最终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发现自己的阅读嗜好,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
   实施专题阅读,需要教师广泛深入地阅读,只有教师阅读面广,才能设计出高水平的阅读专题。同时教师要具备较高的审美鉴赏水平和专业的阅读指导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高效的专题阅读。
   阅读,为了活着。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如是说。的确,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相伴的人生自是别样的风景。实施专题阅读,最终的目的是希望阅读能够陪伴整个人生,任时光流转,岁月变迁,生命总能在阅读中感受温暖。
   参考文献:
   [1]康萍,吴东昆.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郭初阳.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5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