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要解决好河南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重点是要抓好“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本文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试图构建一个多主体平等合作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精准帮扶体系,探索就业精准帮扶的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 大学生就业困难精准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经济下行与去产能并行的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据有关部门估计,2019年河南省大学毕业生将超61万,就业任务非常艰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重点是要抓好“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如果这个群体的就业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将会大大改善河南省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
  1基本概念
  1.1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建立帮扶台账,做到分类帮扶、精准发力,要建立校院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全员参与的“一对一”精准帮扶机制。
  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综合已有的相关文献,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一般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在经济情况、社会地位、教育机会、竞争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较差的境况,在教育资源获得和就业竞争中弱于他人的大学生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越来越大,且该群体构成复杂、问题多样、低阶层分布明显。
  在就业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除了部分学生是由于经济困难造成一定程度的就业困难外,大部分就业困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出就业心理不成熟、就业意识淡漠、就业准备滞后、就业行动被动、就业能力欠缺等方面的行为表现。
  1.2就业精准帮扶
  所谓“精准帮扶”主要是针对以往笼统的、“大水漫灌式”的就业服务而言的,对就业困难群体给予重点关注、指导与服务。在精准帮扶中,根据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每个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向其提供个性化、“一对一”的针对性就业帮扶,这些帮扶不仅包括职业技能,还包括心理素养等内容,对学生的一生都大有裨益。对就业困难学生提供精准帮扶,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也关系到学生背后的家庭状况的改善,以及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2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帮扶存在的问题
  当前,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河南省许多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精准帮扶工作,但从目前来看,主要面临以下挑战。首先,精准帮扶难度大。在河南省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透漏,2019年河南省大学毕业生将超过61万。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基数,河南省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次,学校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的效果有待提升。精准帮扶主要是基于大学生家庭状况、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量身定制援助计划,但是,从目前来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在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等方面无法满足精准帮扶的要求,客观上影响了帮扶的成效。最后,大学生就业帮扶队伍有待完善。大学生就业帮扶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不仅要求有关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就业帮扶指导经验,还要在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和就业信息搜集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来看,一些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虽然具备合格的专业理论,但缺乏实践经验。总之,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措施
  3.1建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预警机制
  就业预警机制主要针对毕业班的学生,对导致就业困难的自身因素和市场因素提前预警,要做到早发现、早帮扶。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即筛选,评估,建档和跟踪。
  一是筛选。筛选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筛选,主要针对所有应届毕业生,针对学业困难和就业意向等排查,在排查基础上进行筛选和共性帮扶。第二阶段的筛选,主要分为自评和他评。自评主要涉及就业心理、就业信息、就业技能和学业成绩等个人因素;他评主要是老师和同学综合家庭、经济等环境因素,对参评对象进行二次筛选,对选定的学生进行小范围和有针对性的帮扶。第三阶段的筛选,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摸查与谈話方式,筛选出就业特别困难的学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就业援助和帮扶。二是评估。建立就业困难学生预警制度,制定就业困难学生的筛选筛查标准,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的筛选和帮扶结果进行评估。三是建档。根据评估的结果,为就业困难的学生建立档案,为“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奠定基础。四是跟踪。跟踪是对就业困难学生正式提供“一对一”帮扶,主要核实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解决情况和对帮扶效果的反馈,为就业帮扶工作积累经验。
  3.2构建多维立体的就业帮扶工作体系
  就业帮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应以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等多主体的平等合作为基础,通过整合各方优势力量,合力构筑就业通道,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支持。
  3.2.1以政府为主导,为就业帮扶提供政策、信息和资金支持
  在政策方面,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和人事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确保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的系统性和一贯性。政府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更多能够吸引学生下到基层、融入基层、并最终留在基层的长效机制,重点选用就业困难的大学生。
  在信息方面,首先,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政治权威,依托网络平台,向学生和社会广泛发布准确的就业信息,促进信息的纵向和横向流动,增加学生与企业的匹配机会,提高学生求职成功率。其次,政府要带头建立面向全省大学生的就业监测和预警机制,调查、收集和分析大学生就业信息,掌握就业和未就业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为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措施的重要参考。   在资金方面,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主要目的是为就业困难学生、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提供大学生实习补贴、创业扶持补贴、一次性带动就业奖励、职业介绍补贴、农村或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补贴、企业社会保险补贴等等,切实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帮扶,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在促进就业帮扶方面的积极性。
  3.2.2以高校为中心,全面加强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
  高校是就业困难学生就业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在促进就业困难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1)促进校内合作,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和对接。建立一个就业困难学生精准帮扶领导小组,是帮扶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保障。加强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资助中心、心理健康中心、校友工作部门等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合作与对接,及时发现并迅速解决就业困难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形成从上到下、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格局。
  (2)建立与完善用人单位、学生和学校沟通的网络平台。一是要建立就业困难学生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未就业及就业难的学生档案,一对一地分析并掌握就业困难的原因。二是要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互联网+精准就业”的工作模式。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为抓手,确保就业信息多渠道精准推送。
  (3)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规划和教育体系。一是建立精准的就业指导体系。大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室,解决学生个体的职业困惑;打造“校企合作实习+专业技能竞赛”的实践平台;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咨询疏导+考试辅导”的精准指导模式;打造专业化精准就业指导队伍;完善精准就业指导质量评价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职业能力培养制度。职业能力培养包括就业技巧教育、工作技能教育、行业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三是建立和完善就业体验制度。搭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平台,为就业困难学生创造实际的工作环境,帮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3.2.3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依托,促进就业帮扶工作的协调发展
  企业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应鼓励各级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优先考虑录用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高校可以通过定单式培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为就业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社会组织具有机动灵活的优势,能有效弥补政府和高校的不足,为有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和就业帮扶。例如各类就业创业协会,具有整合各种就业资源的优势,这可以帮助就业困难学生降低就业成本。河南省就业创业类社会组织还比较少,是今后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再如各类扶贫助学基金会,资金和社会资源都比较丰富,高校与基金会建立“对口援助”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还有各级各类心理咨询协会,都可以帮助就业困难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树立信心,勇敢求职就业。
  此外,还可以通过民政、工会、社区等社会机构,依靠其丰富的社会资本,帮助就业困难学生顺利度过困难时期,增强学生走向社会后可持續发展的后劲。
  3.3因人制宜,对就业困难学生群实行分类帮扶
  根据产生原因的不同,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可分为就业经济困难群体、就业专业困难群体、就业能力困难群体、就业心理困难群体、就业形象困难群体和就业观念困难群体等。对就业困难的学生要实行分类指导,实施“一人一策”的帮扶计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使帮扶出成效。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学校应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岗位。举办专场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经济困难毕业生搭建一个平台。鼓励经济困难毕业生自主创业,学校优先为其提供经营场所,免费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推广和经营咨询等服务。
  对于就业专业困难的毕业生,在加强专业转型改造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专业与就业的关系,根据毕业生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获得就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对于就业能力困难的毕业生,要组织他们到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顶岗实践等活动,提高就业能力。
  对于就业心理困难的毕业生,要设立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室,帮助他们调适择业心理,缓解求职压力,组织他们参加模拟招聘等就业训练活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走出心理困境。
  对于就业形象困难的毕业生,要选派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针对职场形象礼仪和求职技巧等给予特别指导,提升他们的求职形象,重点推荐就业。
  对于就业观念困难的毕业生,可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举办就业指导讲座,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拓展就业思路。
  总之,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精准帮扶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对于河南这个人口大省来说,每年毕业生人数巨大,帮扶工作任重道远,必须不断学习研究、总结经验,形成一套完整、规范和科学的精准帮扶体系。通过建立多主体的平等合作网络,形成合力,协调推进,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精准帮扶对策研究》配套论文,项目编号:2018-ZDJH-124。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8〕8号)[Z].2018-12-05.
  [2] 徐礼堂.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2).
  [3] 谭丽莎,李希.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成因分析与支持策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6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