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如果不能有效的及时处理,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1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统计,2018年我国共有820万毕业生就业,比之2017年增加了25万人,就业压力巨大,其形势不容乐观,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大学生,也同样面临着就业问题,急需就业的大学生数量之多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因为近些年高等学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使得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但是毕业生素质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学校并没有学到精湛的专业知识,只是拥有一张毕业证而已。这就导致各用人单位对普通职业的需求已经饱和,但是高,精,尖职业却又极度缺乏。
  2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1)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不应该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刚入学(甚至是读高中的时候)的时候就有思想基础。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应逐步的了解自我然后锁定感兴趣的职业,并进行有目的的提升职业修养,最后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变。
  (2)“有文凭没水平、有学历没能力”的大学生走上了社会。大学毕业生本是就业的优势群体,他们有思想、有知识,而且年轻,接受新生事物快。然而,由于这些年来大学的一再扩招,导致大学生从生源的质量、培养的水平都有所下降,一大批拥有“有文凭没水平、有学历没能力”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很多大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很多毕业生对专业更是一知半解,大部分还需要企业培训来完善和提高,而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招之能用,而且是能够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有“中间差”的局面。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
  (3)大学生能力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很多毕业生的能力停留在书本上、思想上,真正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很多学生为了能考上心仪的而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后就认为学习已经没有必要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极低,注意力和精力都用来应付考试了。
  (4)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面原因。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眼高手低,人为地造成就业困难。
  (5)大学生所学知识失去了时效性或不能在企业中转化。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非常低,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况且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与职位的需求。我国大学生一般岗位适应期需要1年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仅需2—3个月。
  很多大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網、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用来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
  3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基本对策
  3.1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整自身的期望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提高毕业生为国家服务的自觉性,引导他们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其次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课程,高校应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完整体系,并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3.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大学生为社会作贡献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大学生如果缺乏科学、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就看不清社会的前途,认不清前进的方向,走不好人生的道路,担不起社会的责任。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的教育。
  3.3加强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高校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为学生搭建课堂内外实践的平台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实习等活动,大学生自身也应该积极参加这些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培养社会责任感
  3.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展择业心理咨询,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及各层次、各科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3.5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大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时没目标、没准备,全凭碰运气,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一般在30%左右,为解决这一问题,大学生应该在进入大学前就做好生涯规划,在确定所学专业前,进行自我评估→生涯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行动计划与目标→执行→评估与反馈,这样一个流程运作,并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完善和补充,进而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同频共振。
  4结论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对大四学生就业的研究,无论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调整以及政府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表征与原因不同,其解决策略也相应迥异。因此,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大学生,关注大学生就业,也期待更多的学者去讨论、研究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分担,共同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健康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2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