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办高校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有效性调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研究圍绕“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有效性”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问卷设计,从任务内容、管理过程、学生成长和评价公平四个角度进行调查。根据问卷结果显示高校在实施合作学习时任务难度较低,难以激励学生全力投入;任务内容设计没有考虑分工的科学性同时也没有引导学生合理正确的分工,在课后没有主动的进行过程辅导,使得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参与感与认可度不高。
  关键词 合作学习 民办高校 调查
  1调查的背景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超速发展而又非常依赖团队合作的时代。可以说创新与合作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人才质量是教育培养的结果,新时代所需要的合作性、创新性人才与与课程形态、教学模式都至关重要。现在高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依然沿用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它也是效率最高的方法,可以使一位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大量的学生传授知识。但如果只采用讲授法,弊端也很明显:学生成为了听课和记笔记的机器,缺乏思考,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参与度差,并且由于缺乏与同学的交流与沟通,导致其在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困扰。在传统的课堂授课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直接接触和沟通交往,导致师生心理认知及情感方面存在隔阂。
  研究证实,合作学习教学法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业成绩、高层次推理、知识保持、成就动机、学习迁移、人际吸引、社会支持、友谊、偏见、价值观差异、自尊、社交能力等许多方面的表现。可以说,在弥补讲授法所带来的不足方面,合作学习具有天然的优势。合作学习在我国也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实践,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为更好的实现合作学习教法,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高的学习收益,笔者结合以往研究的评价标准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所在,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2调查分析
  为了解合作学习的实施情况,我们从任务内容、过程管理、学生成长、公平性4个角度设计调查问卷,包含26题。问卷的主体采用5级量表打分,非常同意5分,非常不同意1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我们通过问卷星向学生推送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339份,利用SPSS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均通过。去除基本信息题,量表题共20题,满分100分。从结果看,339份问卷的平均分是74.67,单题平均分3.73满意度差强人意,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2.1任务内容
  这部分共5题,平均分3.61低于整套问卷的平均分。说明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学生的满意度较低,其中“我认为合作学习的任务难度大”只有3.28分,“我认为合作学习的任务易于分配”得分3.54,说明老师设计教学任务时,难度偏低了,并且较少考虑到任务分解的便利性。不过在任务的实践性、时效性上打分较高,因而总体53.98%的同学认为合作学习的任务是有吸引力的。
  2.2过程管理
  这部分共9题,平均3.77分略高于整套问卷。“老师主动了解任务的完成进度”得分相对较低3.53分,有48%的同学反映老师没有主动了解任务进度,45%的同学反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太方便联系到老师或得到老师及时的答复。在任务的说明、评价反馈部分得分较高,其中说明任务的学习目的有3.99分,提供模板或解题思路3.81分,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3.86分,任务完成后的反馈讲评和点评的帮助都是3.85分。这说明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注重任务的布置和批改点评,对学生执行学习活动的过程较少关注,给与的帮助不够。
  2.3学生成长
  这部分共3题,平均分3.82是整套问卷最高的得分。“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我获得了(加强了)新的技能”平均3.9分,有70%的同学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说明合作学习在锻炼学生的学习技能上是有效果的。同时,“合作学习的活动拉近了我和同学间的距离”有3.91分,说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社交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情感满足。但是“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我学的更好了”只有3.66分,说明合作学习活动并没有显著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这可能与教师设计的任务比较简单,不便分工有关。
  2.4公平性
  这部分3题,评价3.73分。“合作学习时,组内成员间的任务分配是公平”只有3.58,这反映出“顺风车”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跟任务过于简单和不方便分解有很大关系。而“组员互评时,我是根据他们的任务表现打分的”有3.72分,60%的同学给予肯定的回复,说明大部分同学是认真衡量成员工作表现后给分的,但也存在着碍于情面打分虚高的情况。最后“老师给学习小组的评分是合理公平的”有3.9分 70%的同学给予了肯定的回复,只有不到4%表达了反对意见。这得益于老师事前公布的详细的评分标准。
  3结论建议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普遍能够结合最新数据和业界实践设计小组学习任务,但是任务难度比较简单,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学生分配任务的可行性和便利性,使得大部分的任务分配是基于资料搜集、PPT制作、汇报这样的环节而不是全员参与到每一环节的分配,导致学生只锻炼了部分的学习工具的使用而对学科知识的应用不足,同时也造成了“顺风车”的普遍。另外,教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帮助不够,学生碰到困难的时候难以及时解决,或消极解决,也使得最后的教学巩固目标打了折扣。
  (1)任务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灵魂。好的任务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学术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应该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维度构建,努力做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职业能力和社交能力。
  (2)任务的难度不宜简单,从调查看,简单的任务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同时,任务简单不能够有效的训练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达不到既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还会容易导致分工不公平,影响学习体验。高而可攀是我们提倡的任务难度。在这样的难度下,个人基本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必须借由集体的力量。在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后,收获的学习体验是无法比拟的。
  (3)任务内容应该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便于分工。教师应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及该方式能否达成上述目标从而提前进行引导或完善任务设计。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中常见的小组分工是一部分负责作业内容、一部分负责制作PPT,一部分负责汇报。这种分工造成大部分同学实际没有得到知识应用的锻炼,所以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我学的更好了”分数低,而增强技能和拉近同学关系上分数高。任务分工应是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程作业中的某一个部分,作业最后的呈现应是大家合力讨论出来的结果。小组成员都参与了课程作业、PPT制作、汇报的环节,这样的分工才能使每个同学得到充分的锻炼,才能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4)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的追踪各小组的完成情况,提供必要的辅导。小组任务本身难度比较大,成员间的分工也可能均在不均衡的情况,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意外的困难,如果老师能够主动介入并引导解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同时也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的辅导时间也是不错的选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2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