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诗词教学,传承着中国五千年以来的精深文化,大量的群诗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的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教学实践研究和题材的编排分类,给古诗建群、进行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有利于揭开群诗阅读教学神秘面纱。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群诗阅读
  群诗阅读,是群诗阅读教学的简称,即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诗,而后围绕主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群诗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传承中国五千年以来的优秀精神文化。小学高年段学龄特点和知识储备,为开展群诗阅读教学提供了可行性。通过引导学生给古诗建群,进行群诗阅读教学三步走探究,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作者的相同题材古诗词中找到共同品鉴诗词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古诗词学习的效率。
  一、第一步:给诗建群,整合“经典诗词”
  给诗建群,就是优化古诗教学内容,即依托教材的诗文,按照题材、意象、作者、时代等元素进行主题整合,并拓展大量的主题性课外诗文阅读资料,形成一组群诗,从而改变以往诗文教学中“单篇独立、诗文平行、知识无序”的格局。
  在教学实践中,给诗建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精读教材中的古诗词,并大量阅读、拓展相关的课外诗文,寻找契合点,整合出适合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的群诗教学材料。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选择学生不熟悉的课外优秀诗词,并将其进行整合成为群诗教学的教学材料。
  这种基于学生的学情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导向下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为群诗阅读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第二步:经典诵读,品鉴“音韵之美”
  读好古诗词,是进行群诗阅读教学的基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读好古诗词的重要方法。下面以“辛棄疾经典诵读专场”活动为例,加以说明。
  “诵辛弃疾经典诗词,读辛弃疾精彩人生”。作为豪放派代表诗人,爱国是辛弃疾古诗词的情感基调。他不仅将爱国情感融入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气势恢宏的爱国诗词里,还将理想与壮志潜入《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写景诗词中。鉴于后者在以往的古诗词教学中经常被忽略,我们分别建立了“辛弃疾爱国诗词群”和“辛弃疾写景诗词群”。学生按照研究兴趣选择群诗,创作一个经典诵读节目,每个节目展示几首同类诗词。
  1.在活动中进行文本解读。为了制定小组经典诵读节目的方案,学生需要提前开展分享式学习进行文本解读,全员参与热身活动:搜集诗词资料,理清创作背景,演绎诗词内容。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文本解读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思维碰撞与情感体验中得到了实现。许多学生在进行小组分享时都能理解辛弃疾那种盼望报效国家,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只是时势不允许。
  2.在舞台上进行情感深化。有了文本解读,经典诵读的表演也就水到渠成。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将吟诵、歌唱、舞蹈、乐器伴奏、戏剧小品等形式相结合,展示了一场群诗诵读的视听盛宴,辛弃疾古诗词的恢弘气势自然流露。
  三、第三步:给诗建群,品味“异同之妙”
  同样的题材,在不同的诗人作品中,有着不一样的呈现方法。给诗建群,把同类型诗词在一节群诗阅读教学课上进行赏析,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品味诗歌的“异同之妙”。
  1.写景诗赏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吟诗看景,能直观地表现诗人大众化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情感向往。写景的群诗阅读教学,要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浑然一体的画面感。《望洞庭》《咏柳》《枫桥夜泊》等写景诗,都可以通过给群诗配插图、改写游记等方式,在画面、色调等直观冲击下,学生可以发现意象与意象之间的联系,再现诗中之景,感悟诗中之情。
  2.送别诗连现实
  送别诗,送一个离别之人,写一幅离别之景,抒一段离别之情。然而,是否每一首送别诗都这样呢?我们不妨进行群诗对比阅读。
  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可以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送别诗进行对比阅读。先让学生先寻找古诗词中的送别意象,感悟送别诗的相同点。再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王昌龄的生平经历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小组合作探究《芙蓉楼送辛渐》的与众不同之处,即诗人不仅仅表达的是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而是借送别抒壮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纵使境遇不佳、壮志难酬,但仍然心系国家、初心不改。这里,我们运用的方法就是“穿越”时空,“再现”诗人的创作环境,与诗人对话,与当时的“现实”相连。
  3.思乡诗抓意象
  思乡作为我国古诗词的重要题材,大多通过意象表达的方式来表达思念苦闷之情,当今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种情感。从思乡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读懂代表性意象的言外之意,补白典型意象的文化内涵,方能悟出思念的味道。
  为了理解“明月”这一意象,我设计了《明月何时照我还》主题群诗阅读教学。从席慕蓉的《乡愁》中的“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这句导入,引出“月亮”这一意象。再通过对《泊船瓜洲》和《秋思》《长相思》这几首诗中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进行画面补白,总结出月亮与思念之间的情感纽带。最后,在浓浓的思乡之中,诵读《羁旅乡思》,强调突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中心,思乡的心情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在大量的现代文“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古诗词一组一组的整合在一起来教学,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群诗阅读教学不但能改变大量课外诗文阅读只能在课外进行积累的传统格局;而且能将群诗的主题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引导学生群诗学习方法的积累与运用。这种 “单篇精读,一篇带多篇,文化内涵理解”的递进式群诗教学尝试,无疑是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打开了一扇窗。
  参考文献:
  [1]温建新.小学语文互文性阅读教学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牛红梅.新课标下古诗教学漫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
  [3]于泽元.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
  [4]梁建.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2016.
  [5]刘树春.读古诗.话离别——经典古诗群文阅读教学案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3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