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中语文教师既要传授语文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而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大多数语文教师依然采用的是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更别提审美与文化方面的教育了。本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并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做了一些探讨。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讨论
  早在2006年《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且明确了其构成要素。文中称“语文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素养是在语言活动中形成的,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体现语感、思维品质、审美能力和思想认识的综合素养。它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语言知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由此形成的思想文化修养”。历经十年的深入发展后,于2016年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讨论稿课程总目录后列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且以“语文素养”称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王宁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写到“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要素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核心依据。
  那么到底是“语言素养”还是“语文素养”呢?本人认为如果过分强调“语言素养”,则容易将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得过于狭窄,将语文课程窄化为语言课程,从而专注于语言知识技能的研究,而思维的发展、审美的培养、文化的传承都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且《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尽管将其称为“语言素养”,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要求思维、审美、文化的参与,要求思维品质、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全面发展,所以强调的依然是“语文素养”。所以,本人觉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其界定为“语文素养”更加科学。
  怎么理解“核心素养”呢?从字面上看就是处于核心位置的,关键的学科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教育的理性回归,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新的姿态呈现给关注教育未来发展的人们。学科素养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基础,核心素养又是学科素养的追求目标。可是语文学科至今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显性知识技能体系,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所阐释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很难说谁更重要。实际上,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思维方法,是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的综合表现。所以本人认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就是高中语文学科特有的育人观,一方面通过高中语文课程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满足及精神上的依归。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不仅承担着教授语文知识技能的责任,还担负着实现语文育人观的
  重任。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的设置较为复杂,有必修,有选修,还有研究性课程,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拓展性。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好课程特点,掌握好学生学情,因材施教,注重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全面培养。即使在某些时候略有侧重,也应综合推进、互相促进,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
  (一)立足于听说读写
  语言的构建与运用离不开最基本的听说读写,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有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研究性学习等。阅读教学注重文章的理解能力,口语交际教学侧重于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写作教学是智慧的思考,是灵性的表达,而研究性学习则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语言构建与运用的高层次表现。而无论哪种课程都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将各种能力各种知识聚集在语言的构建与运用上。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除了传授教材上的内容外,还要注意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可以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布置阅读任务,建立多形式的交流平台,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进行阅读讨论,既可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又可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二)培养其思维能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还是研究性学习都有思维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要关注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思维方式是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思维方法是思维过程中运用的手段和工具,思维品质包括灵活性、系统性、深刻性、独创性等。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极为密切,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将思维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点,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多思考多质疑,不能迷信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学生都是性格各异的个体,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思维品质也不尽然,若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会禁锢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要打破传统,突破常规,以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三)融入进审美文化
  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审美鉴赏与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语文教材中汇集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审美理念和文化传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细细品读,领略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或喜悦或哀愁或迷茫或缠绵的复杂感情,品味其中难以言说的深刻意境。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理性的指导,看清事态和物象的本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其责任意识、宽容意识、博爱意识、生命意识等。此外,还应带着发现的眼睛走入生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给生活带来审美情趣,汲取生活中鲜活的文化传统。可以说,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次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的旅行。
  总之,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师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切不可唯分数论,要“莫问收获,只为耕耘”的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寧.语文教育与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中学语文教学,2016(11).
  [3]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
  [4]贡如云,冯为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养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4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