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照顾”班内存在感低的学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班级中,总有一批人是老师与同学的宠儿,比方说阳光帅气的体育委员,活波可爱的英语课代表,搞笑幽默的生活委员,有大将之风的班长。这批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内的各种活动,且往往以组织者、领导者的身份投入其中。曾经有个学生和我说过,非常羡慕班长,觉得班长在哪里,光就在哪里。和我说这句话的同学,成绩一般,在班中没有担任任何的职务,朗诵比赛、文艺汇演哪怕是班级的班会课,都很少看到他积极参加的身影,他就是那一类同学,在班内被认为存在感低的同学,低到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没有存在感。但是这批同学不应该被忽略,比方说我们班最近的通用课代表,他是刚刚当上课代表,工作起来非常卖力,而且认真负责,一点都不比别的有经验的课代表差。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来照顾到这批同学呢?
  关键词:自信;沟通;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0-0117-01
  1.如何发现这批没有自信的孩子
  在上学期,很明显,班级事务都是一批班干部来组织负责,学生的世界也像是一个小社会,很快,大家都自觉站好了队,有支持班长的,有喜欢学习委员的。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同学的能力被忽视了,甚至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如果获得这些隐藏的信息呢?不得不提我从一开始就坚持的每周一次师生周记,很多孩子心里的小秘密都是从这里被我所了解的。当然,在前期,保密工作如班主任负责收发,不得随意翻看他人的周记本,也让孩子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和我沟通。比方说就有一个女孩子因为学习委员叫不出她的名字而心里很受伤。她在周记里用了两大张纸来描述她当时的难受,透过她的文字,我确实感受到了孩子的不自信,自我否定和困恼的情绪。我和她深聊了很久,和她一起分析了原因,一是她自认为存在感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二就是因为她是被她学习上的偶像——一个存在感很强大的学霸忽视了。
  其实,十多年的家庭教育,九年的义务教育,他们塑造了一个孩子来到我的班级,如果我认为可以通过一己之力改变这个孩子,那我觉得有点高估自己。最近很火的电视剧《都挺好》里探讨的原生家庭问题,我觉得作为班主任也可以从中看到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有时候一个孩子的独立是被逼出来的,背后更多的是父母的冷漠,有时候一个孩子的不自信是被父母骂出来的,所以家访是你理解一个孩子的前提,去她家里坐坐,去和她的父母聊天,会让你更能站在她的角度思考问题。我做到了这一点,也让孩子对我敞开了心扉。
  2.如何影响这群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如果不能改变一个孩子,至少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这个孩子,希望她可以自己重拾自信心,走出自己的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種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差。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所以,我认为要首先改变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自信地看待自己在这个班级中所处的位置。每一个成员都是一个班级必不可少的,没有必要有自怨自艾的情绪。你的存在由你自己决定。其次,班主任可以作为一个推动力来帮助其他同学正视每一个班内同学。比方说我就有刻意把一些事情交给平时存在感较低的同学,让他们适当地来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让我很欣慰的是,这些孩子很感激老师的认可,他们觉得老师叫我做事情,是因为我能干。真是不能小看他们,每次我叫他们做的事情,都比另外的同学用心,而且做的非常好,慢慢地,他们也在成功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信!
  因为一开始接班,经验不足,很多问题我都没能很快发现,但是通过看书和不断地向老教师取经,现在的我,对待学生的问题越来越有自己的思考,也善于发现更多的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问题,希望能够多记录多积累经验。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吴绮莹.激发学生主人意识,构建稳定班级[J].中国教育学刊,2016(S2):118-119
  [2]陈才英,李家成.我很重要!班级每个人都重要!——论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中学生存在感的获得[J].现代教学,2017(10):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3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