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低段学生的数感,我这样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教育部颁布的200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了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其中关于数感这一内容的解释是: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
  究竟什么是数感呢?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简单地说,数感就是对于数的感觉和理解。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尤其是小学起始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发展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不是靠教师讲解而获得的,而是要通过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与体验。
  一、数感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
  数来源于数,学生认识数离不开数数的过程。
  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通过多种形式地数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比如顺着数,倒着数,两个两个地数,三个三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二)指导学生填写百数表,然后让学生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找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三)通过画数轴帮助学生感知数的大小。比如30~40,教师先出示其中的部分数和括号,让学生将其他的数填写出来,并让学生找找哪些数更接近30,哪些数更接近40,接近30和接近40的数各有什么特点;然后,老师再说出一些数,让学生猜它们更接近几十。比如,老师说72,学生答72接近70,老师说89,学生说89更接近90……
  二、数感是通过读数读出来的
  1.读大数时用好数级
  读数时,首先要明确读数规则:首先分级,然后从高级读起,亿级、万级的读法与个级相同,不同的是亿级读完加一个“亿”字,万级读完加一个“万”字。如30045678000读作三百亿四千五百六十七万八千。分级读数的意义就是分而划之,好的数感形成后,孩子们可以边读边感知这个数字里有300个亿、4567个万、8个千。利用数级可以快速读出数字并感知数字的大小和数的组成。
  2.写大数时找到“万”“亿”等关键字
  写数时,要抓住“万”“亿”这些级的标志词来从高到低写出每一级的数。其实关键字的作用也是分级,如三亿九千万零六百,写作390000600。数感形成后,利用关键字一级一级写数字,省去了利用数位顺序表写数这一环节,省时高效。
  3.注意0的读法与写法
  数感是读出来的。在读大数时,0的读法特别值得深究。我们通俗的规则是: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其它数位不论连续有几个0,都读作一个0。如10200、10020、10002分别读作一万零二百、一万零二十、一万零二、个级上的一个0、两个0和三个0,都只读作一个零,却并不会发生混淆,这是因为每个数字都读出了计数单位。写数也是如此,把空着的数位填补上相应的0,使得每个数字都在各自的数位上。
  三、数感是通过计算算出来的
  1.培养学生计算的熟练性。计算的熟练性是指学生在计算中表现出的计算“自动化”程度的心理品质。提高计算速度不仅需要对计算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十分娴熟,而且还需要简化计算步骤。20以内的加减法与表内乘除法是计算基础中的基础,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这一内容的掌握情况,尽可能要求学生达到“自动化”程度,学生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则计算能力越强。
  2.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在学生做到计算熟练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达到灵活性。计算灵活性是指学生在计算中表现出的计算方法多样化。计算灵活性是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比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既可以“想加算减”,也可以在被减数的个位上加1并同时去掉十位,也可以先减掉被减数的个位,再从10里面减去剩余的数……
  四、数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体验出来的
  1980年美国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口号,这个口号一直被人们广泛接受,而且至今依然是数学教育的中心问题。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比如,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共同探究理解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后,我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一个装有各式各样(已标价)食品图片的小袋子,设置了一个购物情景:“学校要组织一次秋游,请你用15元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食品”。让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设计购物方案,秋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多种购物方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断完善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升数感。
  综上所述,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感应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1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