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威宁县发展苹果产业气候条件适应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根据苹果种植所需的气候条件,分析威宁县近30年的气候资料,得出威宁县发展苹果产业的气候优势,并根据威宁县常见的气候灾害,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苹果;气候;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S162.5+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2.085
  苹果(Malus pumila Mill.),蔷薇科苹果亚科的多年生木本植物,落叶乔木,有较强的极性,通常生长旺盛,树冠高大,树高可达15 m,栽培条件下一般高3~5 m。
  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1-2]。2017年,“威宁苹果”荣获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威宁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苹果已经成为威宁县富民兴县兴农的支柱性产业。因此,将根据苹果种植的气候条件,统计威宁县30年来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为今后威宁县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苹果产业提供参考依据。
  1 威宁县基本情况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最西部,东经103°36’~104°45’,北纬26°30’~27°26’。这里居住着彝、回以及苗等19个民族,是全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也是国务院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威宁县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属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 200 m。其中,平均海拔2 000 m以上的面积占83%,冷凉气候区及半凉山温凉湿润气候区面积占比超过80%[3],年均温10.5 ℃,无霜期197 d。干湿季节明显,年降水量950 mm,相对湿度80%,日照时间平均为1 812 h。河流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水系。植被属云贵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带。低纬度、高海拔以及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威宁县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均为贵州之冠。威宁县城因年平均日照时间长达1 812 h,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是省内辐射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太阳神的无私惠顾,使威宁县的动植物大受其益。全县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绿色能源开发前景好,是著名的南方“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冷凉蔬菜之乡”“苦荞之乡”和“水果之乡”。
  2 威宁县苹果产业发展情况
  20世纪90年代,威宁县由于其低纬度、高海拔、光照充足以及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自然优势,被列入“全国四大苹果优势区”和“西南冷凉高地苹果优势区”,也是贵州省唯一的优质苹果生态适宜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威宁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4-5]。
  近年来,威宁县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大力发展苹果产业,把小苹果种成大产业,谱写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新篇章。目前,苹果规划种植主要是以黑石头镇、雪山镇以及牛棚镇为中心的3个区域[6]。种植品种主要是红富士系列,有红富士2001、黔选2号以及黔选3号等[7]。由于威宁县独特的气候条件,种植的苹果皮薄肉脆,果肉细腻,营养丰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可达19%,是绿色、有机及纯天然的果品。20世纪80年代,威宁县生产的红富士苹果,就极佳的品质而荣获“贵州省优质农产品”称号。2017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了对“威宁苹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颜色红、品相好、含糖高以及口感佳,造就了威宁苹果的强市场竞争力,产品直接销往北京市、上海市、南昌市以及贵阳市等全国各地的大型超市,供不应求。据悉,目前威宁苹果种植面积已达3.33万公顷,其中挂果面积约1万公顷,年总产量15万吨以上,年产值7.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牛棚镇、迤那镇、中水镇、黑石头镇以及雪山镇为中心的0.67万公顷以上优质苹果产业带。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威宁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3 苹果所需气候条件及威宁县气候适宜性分析
  3.1 温度
  从全国来看,苹果的大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年均温7.8~14.2 ℃的地区,如山东省、陕西省、河北省以及河南省等地。其他地区虽有种植,亦只在年平均温7.0~7.7 ℃和14.3~16 ℃的地方有少量分布。温度对苹果种植的影响,就冬季低温而言,一般以80%不冻死树的保证率为原则,即冬季-20 ℃的持续天数,有80%的年份不超过24 d,因为温度过低将导致苹果树的根系受冻。就高温而言,1)要满足苹果休眠期对低温的要求,必须保证其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期,通常以12月、1月和2月的平均气温为0.6~4.4 ℃为宜;2)要满足生长期的高温限制,主要考虑苹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花期、果实膨大期以及成熟期着色等情况。一般情况下,20~30 ℃光合作用最旺盛,40~50 ℃呼吸作用最旺盛。研究表明,24 ℃时净同化量最高。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以20 ℃左右为宜;成熟期着色则要求气温偏低,14~20 ℃利于苹果着色[8]。
  从威宁地区近30年的气候资料看,年平均气温基本维持在10.5 ℃左右,历史最高气温32 ℃,出现在1991年,历史最底气温-15 ℃,出现在1977年;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2.4 ℃,12月、1月和2月平均气温2~4 ℃,5—10月平均气温11~18 ℃,无霜期长达180 d以上。威宁县独有的气候条件,既满足了苹果休眠期对低温的要求,又不至于被冻伤,同时在苹果生长期气温也非常适宜,加上昼夜温差大,对糖分的积累极为重要。因此,独有的气候条件为威宁县生产个头大、品相好、品质佳以及口感好的优质苹果提供了保证。
  3.2 水分
  苹果的需水量:1)土壤田间持水量,以60%~80%为宜,由于近年来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灌溉系统、喷灌系统以及排灌系统等的建設,田间持水量已经非常容易控制;2)年降水量,一般情况下,降雨量在600 mm左右可以保障苹果树生长所需的水分,在500~800 mm的地区均适宜栽培苹果。   统计威宁地区30年的降水发现,年平均降水量在950 mm左右,且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1)降雨错过了开花授粉期,避免了因雨水过多导致授粉率低;2)雨季与苹果果实膨大的关键时期重合,同时降水适量,十分有利于苹果营养物质的积累。虽然在苹果生长前期易遇到干旱气候,但由于灌溉系统的修建,能够很好地解决缺水问题。
  3.3 光照
  苹果是喜光作物,全国苹果的主产区4—10月的日照时间都在1 200 h以上。光照不足,将降低光合作用和树体营养水平,并影响果实着色和糖分转化。强烈的直射光过多和照射的时间过长,又易引起枝干和果实灼伤。研究发现,苹果种植地区年日照时间应为2 200~2 800 h,8—9月日照时间>300 h,果实色泽度、大小以及口感等才可达到最佳。
  威宁县被称为阳光之城,全年平均日照时间1 812 h左右,日照率超过了50%。在苹果进入成熟期的6—9月,每日光照达到6 h以上,且昼夜温差大,对苹果的着色、糖分的积累提供了保证,是威宁生产优质苹果的重要保障。
  3.4 风
  花期风速过大,超过6 m·s-1时会严重影响昆虫活动和授粉。因此,苹果宜种植在风速低于3.5 m·s-1的地区。风大的地区,可以通过修建防风带,小范围改善气候环境。从威宁县近年风速统计来看,苹果开花坐果的4—5月,平均风速均在3 m·s-1,对苹果开花坐果影响极低。
  4 威宁县常见气候灾害及对策
  4.1 常见气候灾害
  4.1.1 冰雹
  近年来发现,冰雹已经成为威胁农业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经果林的影响极大。威宁县苹果产业大多为矮化密植,种植过程中已经安装水泥支架,因此可以通过安装防雹网预防冰雹。因前期已有水泥支架,所以安装便利,投入成本较低。同时,防雹网的使用还可以起到防止鸟类啄食的作用。
  4.1.2 干旱
  干旱,尤以春旱最为严重。研究发现,威宁县春旱一般出现在3—5月,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灾害重以及危害大等特点[9]。因此,建立苹果园时,要高度重视干旱问题,必须考虑灌溉系统的建立,做好抗旱保障工作。
  4.1.3 倒春寒
  可通过掌握倒春寒发生规律、加强苹果园田间管理、开展田间覆草熏烟等措施预防,同时在园地选择时应避开倒春寒严重的区域。
  4.2 发展对策
  针对威宁县苹果产业发展,1)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服务质量,及时为威宁县苹果产业提高精确、周到的气象服务和建议;2)加强品种选育,威宁县苹果种植历史悠久,境內分布着许多优质苹果种质资源,种类和品种极为丰富,因此要加强乡土品种选育,发展适宜威宁气候的苹果优良乡土品种;3)开展标准化管理,在种植密度、树体管理以及土肥水管理等方面加大标准化管理,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新和.商丘市苹果种植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7(14):239-241.
  [2] 葛淑芬,吴明夫,张旭晖,等.徐州市苹果种植气候条件分析[A].强化科技基础 推进气象现代化——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
  [3] 张艳,肖昌智,张君龙,等.威宁气候与农业研究[J].贵州气象,2010,34(S1):116-117.
  [4] 李顺雨,马检,谢江,等.威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7,45(4):163-166.
  [5] 张艳,张君隆,柯莉萍,等.威宁精品苹果与自然气候分析[J].贵州气象,2010,34(3):23-24.
  [6] 李顺雨,马检,谢江,等.贵州威宁苹果苗木管理技术[J].北方园艺,2017(11):64-65.
  [7] 牟东岭,郑元红,陈祖瑶,等.贵州威宁苹果产业现状与发展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2(5):56-57.
  [8] 董启凤.中国果树实用新技术大全·落叶果树卷[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9] 柯莉萍,张艳,李冬立.威宁县严重干旱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286-288.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8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