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师范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师范专业大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本文结合呼和浩特市三所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从改革培养理念、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及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人文教育发展这四个方面。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生;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5B-0114-03
  高等师范院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民教师的主要阵地,师范专业的学生是未来教书育人的老师,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这就对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又要做到人文素质高。
  我们的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相对比较成熟,相对而言,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越来越缺失,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也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的研究就是基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三所有着师范专业的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情况展开的。
  一、改革师范生培养理念
  邓小平曾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也就是说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教师的素质息息相关,而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地方。在办学理念上就要是准确的,有科学性的。高等师范院校在办学中要意识到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教师对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种影响涵盖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涵盖了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积累、人文精神的形成等方面。这种影响既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显性的课程中体现;更多的是存在于师生的交往和互动中,在隐性的课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有着很高人文素质的师范专业毕业生会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更远大的职业理想,更完善的人际交往能力,更深厚的文化知识,这样的老师才是素质教育改革需要的教师。
  在很多的高等师范院校,与专业教育相比,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增强社会、学校、师生对于人文教育的重视,提升人文素养,使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步发展,是师范院校发展的必然之路。
  人文素质教育在师范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培养人的需要,接受人文教育最重要的作用是教人做一个完善的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内在的精神需求。我们发现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上出现了偏差,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人文课程授课目标缺乏准确定位。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缺乏对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认识高度,需要提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高等师范院校在师范生的培养中要把人文教育的理念体现在办学的方方面面。
  二、在课程和教学方面加大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一)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
  在课程和教学方面主要是想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和体系加以改革,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原有的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之外,应当在公共课设置上,增加有关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如美学课程,东西方艺术史,道德及修养课程,法律常识,时事政治等,确保学生能够,涉猎足够的人文知識。这些课程资源学校原来就很充足,所以这样的改革不需要学校在师资、设备等方面增加很多投入,只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作出调整。
  我们对这三所学校目前的专业做了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专业涵盖文科、理科、工科、艺术,现有的课程资源完全可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蒙汉双语教学的本科高等学校,开设的专业包括了文科、理科、艺术类学科,基本可以满足要求,还能做到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是由原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呼和浩特教育学院、呼和浩特管理干部学院等九所院校合并而成,是一所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职业学院,之前就有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重新修订,增加这类课程的比重和学分要求,放开专业限制,让各专业师范生都可以上。任课老师要注意知识的与时俱进,内容的时效性。比如时事政治和法律课程的设置,应当根据最新内容编制,切不可出现一劳永逸,一本教材用十年的事情。
  (二)人文素质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依据课程内容权重和专业特点,分别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如音乐系的必修课西方音乐史可作为其他专业的选修课。例如中文类的中国文学史可作为非中文专业的选修课程,而英语教育的学生可以选择非外语类课程学习,文科的同学可以选择浅显一点的理工科课程等。
  以选修课加必修课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美学、史学等方面进行学习,能够掌握充分的人文知识,提升人格、气质、修养,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社会以及大自然的关系。这种方式可以利用高校现有课程体系完成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还不需要耗时耗力。
  最大程度的挖掘本校教育资源,可以做到以现有资源为主,全面开花,完成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建。目前在这三所学校可以在某些专业做到,但还没有在全部师范专业开展。
  (三)可以构建开放式课堂
  不必拘泥于传统的课堂灌输,考试背题。可以大胆借鉴西方国家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师生可以就某一社会问题展开讨论,不设标准答案。
  在学习成果考核上可以以论文代替考试。比如在社会公德建设、法律常识方面,教师可以就社会热点问题提出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学习课本,查找资料,提出观点,印证理由,得出自己的推论。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完成要求的知识点的学习。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事实上都变成了利用本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的核心在于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领悟能力或者应付考试的能力。   比如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每年的新年音乐会就可以成为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选修课之一。可以想象,一位非音乐专业的师范类大学生如果能够完整介绍一台新年音乐会,会让学生刮目相看,增加音乐美学修养。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主动成长
  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做出努力,学生也应该付诸行动。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作用显著,学校应当有意识引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践行人文素质培养。
  调查显示,近些年学生对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逐年下降,高校应将人文素质教育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积极参与。
  (一)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积极参加
  在校内,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团,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展开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组织能力。此外也可鼓励学生组建各类社团,学校和教师在外联、场地、管理、安全等方面给予协助。
  (二)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志愿者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志愿者活动,以此获得收入用来成立基金,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鼓励后勤集团优先聘用学生兼职,让他们在校内就体验到生存的不易和劳动的价值。
  (三)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学校和各中小学联合建立校外学生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人文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一些错误思想和认识得以改变。
  其次,还要利用专业优势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在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的大背景下,师范类院校完全可以凭借教育资源优势,与落后地区结对子,轮流派出临近毕业的学生去这些地区开展教育帮扶。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早走上教育岗位,还可以让学生对中国当下的国情有充分了解,平和心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内蒙古师范大学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做一些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思考各种社会问题、接触各种行业,接触为人处事方法,让学生处理问题的同时,加深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关心、对人类生存状况的人文关怀。
  四、在学生管理方面采取多种措施
  (一)开展人文知识方面的竞赛
  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从人文知识的积累上入手。我们可以开展各类人文知识的竞赛,增加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丰富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知识素养。在师范类院校,现有的国学诵读大赛、历史知识竞赛、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活动效果很好。
  这些活动由于专业性不是很强,门槛不高,所以,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在这三所院校都开展类似的活动。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让学生参与的人数更多一点,普及面更广一点。
  (二)将人文素质的各个方面和大学生综合测评结合起来,形成制度
  比如日常行为表现、参加各类活动在大学生综合测评中都有体现。学生们都很重视综合测评分数,通过把人文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测评挂钩,形成制度,会对学生有一种积极的导向,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就会得到提高。
  (三)设立道德模范奖章制度帮助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中国基础教育事业中流砥柱的师范类大学生,不仅要专业过硬,还要有较高的道德操守,唯有如此才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道德修养应当成为师范类大学生必修课。
  为达到这一目标,学校除了传统的奖学金,可以设立道德模范奖章制度鼓励学生加强修养。鼓励学生身体力行尊师重教、教书育人,以身作则,尊老爱幼,注重团结、协作,注重集体荣誉感。
  成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道德模范奖章的评选标准不仅考虑学生校内表现,还要结合学生社会实践,甚至家庭表现。学生需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时刻以一名合格的教师标准衡量自己,时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以适应未来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要求。
  總之,培养师范类大学生人文素养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及早加强师范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师范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研究——以呼和浩特地区高校为例》 2017  NJSY17502
  参考文献:
  [1]张丽娟 .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姚尧.师范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湖南省部分院校的调查[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陈海,乌云格日乐,刘德林.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1).
  [4]任伟.内蒙古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其教育反思[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3,(3).
  [5]何翠媛.以健康为中心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
  [6]方春艳,解志军.浅谈高校以职业能力为主的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9,(5).
  [7]刘文弟,李彩鹏,任颖超,樊王妮.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才智,2018,(11).
  [8]刘宁宁,段旭明,王倩,樊王妮.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7).
  [9]郝保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研究[J].文教资料,2014,(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8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