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困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此外,问题意识还是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正是素质教育一直以来的追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5B-0105-02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面貌也焕然一新,但是,學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较弱,主动探索问题的意识欠缺,问题意识的培养几乎成为教学当中的一个盲区。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主角,主导课堂教学进程,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当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角,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状况不容乐观,常常被教师忽略。
  首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我国教育一直沿用“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一种依赖感,形成了一种惰性,认为什么事情交给老师解决就行。
  其次,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学生难以问出具有深度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有效发展。教师设计的历史问题不做出区分,就无法使问题具有针对性,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学生胆怯、懦弱的心理也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有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胆小、懦弱的心理使他们不敢积极地在课堂当中发问,学生害怕自己问出的问题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或者怕说出来的问题没有人听,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淡薄。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为什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此重要呢?因为问题意识是学生求知和探索的原动力,是促进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根本立足点。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强调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这就需要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介入学习,而架起这座桥梁的就是问题意识。
  另一方面,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类最宝贵的素质之一。
  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和宣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的战略要求。拥有问题意识,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打破常规,进行创造性学习,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夯实历史知识基础,为学生提问创造条件
  想象是建立在具体的事物基础之上的,就像古人想象的龙和凤都是以蛇和鸟类作为原型的,如果没有这些具体的事物是不可能凭空想象出来的。
  我们首先要明白问题是怎样产生的。问题本质上是知识结构矛盾运动的产物,所以说知识储存量是问题产生的基础,当一个人所学的知识越丰富,对问题更加敏感,提出的问题就会更加有深度,对新知识的渴望就会更强烈。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在学习“魏晋南北朝”这一部分历史时,为了提升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的了解程度,我给学生介绍了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书籍,比如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实录》,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这些书籍都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经典著作,对学生掌握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有重要的帮助。此外,这一时期的朝代更迭十分频繁,国家众多,五胡十六国时期更是杂乱,我利用思维导图给学生展现朝代的先后顺序以及国家的分布。在拥有一定的知识之后,学生才能够提出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很重要的原因是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历史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在课堂当中只是配角,不敢冒风险提问。
  此外,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想要加快进度,限制了学生提问和讨论,更多的时间用来安排学生进行背诵和习题练习,导致学生产生思维惯性。因此,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在学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义和团运动”进行评价,这时我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要有心理顾虑。有的学生评价义和团是伟大的民族抗争运动,具有反帝反侵略的性质,大家比较同意这一观点。
  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义和团曾经也烧杀抢掠,并且随意杀害外国使臣,违背了国际法。”这位学生的观点很新奇,学生都感到很疑惑,于是我顺势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从大历史的角度辩证地看待义和团?”之后学生又提出一些问题,激发了问题意识。
  (三)设计梯度历史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以及思维能力各不相同,他们对于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也是不一样的。此外,历史的学习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要求历史教师设计梯度的历史问题,增加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将问题作为线索,使学生能够在思考、答疑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在学习《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我给学生朗诵孔子的《论语·为政》当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名言,组织学生竞猜,这句话出自哪里,作者是谁,有什么含义,这样就可以充分营造课堂氛围。学生学习了基本的知识,我就逐渐升级问题的难度。
  (四)注重心理沟通疏导,纠正学生的心理惰性
  除了上面以上几种方法,很有效的一条策略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由于家庭和幼时教育的原因,有许多学生的性格胆怯、懦弱、敏感,不敢表现自己,羞于在课堂上发言,其中不乏一些学习成绩十分好的学生。可以得知,学生有时候并非缺乏问题意识,而是具有一种心理惰性,缺乏勇气。教师需要对这些学生进行沟通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我班上的一个学生有些自闭,在课堂上几乎是一言不发,也很少参与学生的讨论,但是学习十分努力、认真。注意到这种情况,我在课下与他进行沟通,了解到他是从小就养成这样的性格,害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此后,在课堂当中,我多次让这位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全班学生为他鼓掌,给予这位学生奖励,慢慢地解开了他的心结,表现越来越好。
  四、结束语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具有难度。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深入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蔡晓娟.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2] 王艺诺.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培养探究[D].渤海大学,2017.
  [3]马秀谊.高考反馈教学的实践研究——以高中历史课程为研究对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4).
  [4]蒋晓光.有效开发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策略——以“抗日战争”教学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2019,(16).
  [5]徐燕萍.讲好高中 历史开场白 试论高中历史第一课如何有效体现承上启下作用[J].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0,(5).
  [6]梁汉军.历史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J]. 珠江教育论坛,2010,(4).
  [7]周百鸣.学习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树立高中历史新教学理念[J]. 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5,(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8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