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兴国强邦,对国民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少年强则国强,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离不开体育教育的培养。学校教育已从单纯的重知识理论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本文就高中现阶段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健康及素质教育提升的价值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四点关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育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a)-013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学校教育已从单纯的重知识理论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升学的学习压力,课业沉重枯燥,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精神压力,促进文化科目的学习。因此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让体育课取得显著成绩迫在眉睫。
  1  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1.1 增强健体,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课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加强锻炼,拥有坚强的体魄,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1]。另一方面通过体育基础理论及运动技巧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让学生养成爱好运动的良好习惯。再者,通过组织体育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意识,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发扬体育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缓解学业压力,磨炼学生意志力
  体育课不仅仅是一门运动学科,更是一门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文课程,从事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高中阶段课业繁多,学生学习压力大,面临高考升学的严峻考验,而通过体育课可以有效地进行减压,让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舒展,达到劳逸结合,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通过体育锻炼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公平竞争意识,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
  2  四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教学成效
  2.1 教师意识偏离,学生偏科影响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科目从来都是被当成辅助科目来安排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未能深刻意识到体育课对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导致无论教学还是学习,都存在偏科现象。教师对体育教育新理念认识不够,低估了体育教育的价值。在教学实施中出现偏离,错误的将体育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没有制定系统化的教学计划,无计划地安排自由活动,将学生玩得舒心当成课程开设的目的,体育教材基本不用,体育考试更是形同虚设。从而让体育教育离真正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远,以至于教育成果差,有效性难以提高。
  2.2 单纯侧重运动教学,忽视学生心理教育
  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运动技能教授,也要注重健康心理疏导。不同学生体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运动天赋极强,活泼大胆,课堂上表现非常优异,而有些学生则天生身体不协调,运动不灵敏,学习运动技巧难以掌握。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对体育活动很排斥,没有兴趣,拒绝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而教师经常会忽略学生的这些心理因素,单纯侧重运动教学,久而久之,两极分化差异大,导致整体教育教学成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2.3 课程模式单一不够灵活,可选择性差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的高中学生早已习惯各种碎片化信息海洋的冲击,各种新鲜有趣的娱乐方式让学生兴趣更多元化,替代了传统体育运动时间。而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模式太过单一,设置不够灵活,吸引力不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课程时也没有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点来定,可供学生选择的非常少,造成学生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甚至借机逃课,导致体育课程不能很好的开展,学生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2.4 忽视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是门实践性课程,因此很多教师在开展课程时往往只是教授运动技能而忽视相关理论普及。上课就直接让学生进行技能练习,不告诉学生为什么学习这门动作,做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理解体育教学理念和设立的目标。
  3  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创新互动提高课程有效性
  3.1 提升认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教师要改变传统固化思想,清晰的认识体育教育对高中学生的积极作用。加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树立先进教学理念,跟上时代对体育教育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重视理论知识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结合课本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实际可行的体育活动,真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改善体质,从思想上加深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从而推行积极有效的课程教学执行策略。
  3.2 拓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体育课程大都是些跑步、跳远、篮球、排球等田径和球类项目上,缺乏容易激起学生兴趣个性化,趣味性较强的一些科目。可尝试适当增加一些娱乐性体育活动及体育美学类课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拓宽课程资源,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开发相应的体育活动内容。多多增加一些可选修的项目,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开设适合季节的游泳运动课教学,既能深受学生欢迎,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从而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3.3 互动式教学,加强团体合作
  在教授方式上也要加以变革,改变传统单一知识点讲解、教师示范、学生单独练习这种常规模式。同时注重开展团体竞赛合作类课程,给学生提供互相合作的机会,通过举办运动会,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平常课堂上也可多多尝试分小组协助练习,发起小组间竞赛等形式来辅助教学。比如针对篮球、足球、排等球类比赛型活动,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组织学生一起观看球赛,在看球赛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知识,加入情景式的教学,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开展实践课时,通过分小组比赛形式教学,将所学运用其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教授学习内容,还可通过比赛竞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树立竞技意识,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4 课程设置科学化人性化,因材施教
  体育课程大纲在设置的时,注意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并关注体育天赋较弱的学生,关心这部分学生的心理体验。学校在制定体育考核时,能够做到对所有科目一视同仁,积极收集学生建议,了解学生兴趣和弱点,因时因地的制定符合学生特色的课程,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照顾学生之间的运动天赋差距,发挥学生个人专项特长,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相应的体育运动课程。人性化的关注学生体育健康心理,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真正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程开展更有成效。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探讨,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体育教育对高中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身体素质发展的积极作用,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成效势在必行。因此教师要扭转观念,树立新的理念,注重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兴趣需求,改变教学方式,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唯有如此才能让体育教育成果取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李金泉.中學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