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校企合作是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由于民办本科院校特殊的社会职能使其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如校企合作方式粗浅;校企合作相关参与方动力不足;校企合作相关保障机制有待突破。民办高校应积极发挥自身灵活的教育机制,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围绕企业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切实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验室建设 合作模式
  【基金项目】教学研究项目:校内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239-02
  1.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验证学生所学理论、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在教学科研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室的研发与创新,两者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存在着资金不足、设备更新速度较慢、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内部建立的研发实验室,也无法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学校掌握学科及教师资源,企业拥有资金和运作机制,学校和企业各持所长,各取所需,从而达到双赢[1]。因此,“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不可缺少的培养模式。
  2.国内外校企合作现状
  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起步较晚,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各专业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担任委员会委员。委员们共同商定专业建设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定期举行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2)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学校引入企业资源参与实训基地建设,解决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困难,提高实训基地建设质量。
  (3)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签订意向协议,确立对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对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率提高、教学改革实施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都有积极影响。然而,企业方在实际运行反馈企业投入了不少精力和资源,实际真正到企业去的学生少之又少,且无法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校企合作大部分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合作层面,比如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实质性合作也只停留在项目的技术合作上,多是流于形式,对实践的学生不安排实质性的生产实践任务,大多以参观、体验为主,不能很好讲专业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运用。而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也仅作为一个门面支撑,很大程度上只希望承担学生的就业率,不太注重过程培养。故很难达到校企双赢的合作效果。因此,当前的校企合作出现学校一方热情很高,合作企业却难觅的局面。
  纵观国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德国“双元制”中的一元是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英国的“工读交替制”也称“三明治”学制。其主要特点是在正规学程中,安排工作学期,在工作学期中,学生是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顶岗工作并获得报酬。美国的“合作教育”是:办学以学校一方为主,企业一方提供劳动岗位、一定的劳动报酬,并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就业技能和经验。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 [2]主要为:产业界向高校提供资助或捐赠;企业与高校在人员上互相交流;企业委托高等学校搞科研项目;企业为高等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在大学建立“共同研究中心”。
  国外的几种模式基本上都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发达国家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都很重视企业积极性的发挥,企业全程参与办学过程,如学校管理、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教学计划、课程改革、教学条件建设等。从国外校企合作发展的历程看,政府对教育的干预主要通过立法和财政资助手段来间接地实现。
  3.实验室建设中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1)推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政府政策扶持
  校企合作深入,离不开政府政策扶持。 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机制也必须靠政府政策扶持。建议将校企合作的扶持政策法制化、 经济化、 具体化、深入化。
  中央出台的校企合作政策,宏观政策很多,但具体配套的政策和地方政策很少,主要靠学校各自的人脉和关系去硬性的建立推动和维持;政府没有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来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对企业在财政和税收法规上的优惠微乎其微,企业缺乏利益驱动就成了企业不愿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因[3]。
  (2)校企合作要准确定位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特殊性。相比较而言,研究型大学校企合作的侧重点在于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研发,双方以项目的形式共同参与,并进行技术成果的转移;高职高专院校校企合作的侧重点在于根据岗位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为企业提供技术性人才;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这两者中间,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求学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对接。这种特殊的社会职能使得民办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面临诸多问题[4]。因此,民办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要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真正实现双赢。以“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的合作理念,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发展的最佳定位[5]。
  (3)建立校企共建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的决策与管理机构,例如成立校内校企合作职能机构和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把握实验室的建设方向,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如《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详细制订各自的法定责任和义务、人员的任用和管理、利益分配的原则和办法等管理体制和内容,为校企合作建设的实训基地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室的科研水平与教学质量是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实验设备越来越先进,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在缺少高级技师人才的情况下,还是要立足于现有的条件,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校企合作需要有师资投入,教师要深入企业锻炼(如实验中心利用暑假派两名教师到和自己管理实验室密切相关的若宇检具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挂职锻炼;派一名青年教师参加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高等院校智能制造技术实践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了解企业对学生的需求,通过长期实践与交流,既能提升教师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能有机会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参与了解行业标准的制定,增加了企业对学校的信任感,提高学校在行业的知名度,巩固校企合作的紧密度。   (5)打造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a.校内提供场地与企业提供设备相结合
  学校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和学生,企业提供设备和专业导师,学校减免企业使用学校场地费用,这样的合作方式使企业有很高的积极性,合作时间结束时,企业撤出,实验室全部由学校接手,企业提供的设备,包括专业设备归学校所有,这就有效的解决高校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实验中心和武汉奥明激光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就属于这一种,以后还要开设相关课程,安排教师、学生到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代岗、顶岗。
  b. 校内提供场地设备与企业提供技术人员相结合
  专业实验室贵重仪器和设备(例如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仪等)仅做教学使用,使用率较低。长期放置将造成资产闲置,日常的维保也会消耗学校的资金,需开发相关功能对外进行服务,而实验教师人员不足,理论教师理论水平较高,行业实践能力偏低,故可以让企业提供专业导师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并且他们大都是工作在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无形中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结语
  学校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的有效途径,规范管理,将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找寻工作时,就已经是一位有综合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及管理实验室,将学校的实验教學内容与企业社会经济需求相接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也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庄炯炯.高校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管理经验探析[J],科教导刊,2013.6.
  [2]石丽敏. 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
  [3]既成美.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6 NO.32.
  [4]温晶.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商业经济,No.5,2015.
  [5]王敏等.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与风险防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Vol.7 No.3.
  作者简介:
  常万顺,男,本科,高级实验师,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