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正规金融对我国农村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基于CHFS数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rey,简称CHFS)数据库的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非正规金融对我国农村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的加入缓解了农村家庭融资约束,对农村家庭的创业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探讨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异质性影响时发现,非正规金融对受银行信贷约束的农村家庭创业激励效果较明显;非正规金融对风险厌恶型家庭的创业激励效果要优于风险偏好型;非正规金融促进了财富水平分布于25%~50%、50%~75%、75%~100%的农村家庭创业,但对财富水平分布位于0~25%的农村家庭创业影响不显著;另外,非正规金融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家庭创业促进作用较明显,而農村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农村家庭创业。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非正规金融;农村家庭;信贷约束;创业选择;CHFS数据;新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5-0293-03
  收稿日期:2017-10-17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6M591863);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项目(编号:SK2016020)。
  作者简介:陈俊聪(1984—),男,江苏宜兴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农村金融与保险研究。E-mail:jcchen@njau.edu.cn。
  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1],农户由于缺乏抵押物而遭受银行信贷配给程度十分严重[2]。相比于对抵押品有严格要求的正规金融,内生于农村金融的非正规金融对于缺乏抵押品的农户而言更具有优势,且非正规金融在信息获取以及运作机制灵活性方面也相对良好[3]。通过非正规金融有助于缓解农户信贷约束、促进贫困减缓,提升农民福利水平[3-4]。
   党中央提出,要在2020年让7 000万人脱离贫困,通过积极鼓励农户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村家庭就业、脱贫,这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创业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5-6],创业者是培育创新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创业活动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创业通常存在一定的投入资本要求,缺乏资金是阻碍农户创业的重要原因[7-8]。大量研究显示,信贷约束对创业选择具有抑制作用[9],并且对我国农村地区创业的抑制作用更大[10]。由于农户贷款具有规模小、风险高等特点,银行面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11],而农户又缺少抵押物,出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考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往往拒绝向农户发放贷款[12-13]。并且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银行大多撤销农村营业网点,因此农户遭受信贷配给现象十分严重[14]。相比于贷款条件苛刻的正规金融,以社会网络为载体的非正规金融,在信息获取上具有巨大的优势[15],通过农村熟人社会网络内部的声誉机制、共同利益和道德规范等进行信息密集型审查和监督[16],有助于降低信贷风险,缓解信贷约束。非正规金融是以社会网络为载体,非正规金融越发达的地方,其创业活动越活跃[17]。非正规金融通过缓解供给型与需求型信贷约束进而影响农村家庭创业决策,并促使其发现创业机会和资源,进而成为机会型创业者[18]。
   本研究与已有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现有文献未能厘清非正规金融与农村家庭创业的理论机制,本研究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家庭的创业影响;第二,现有文献在探讨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家庭创业影响时,未考虑农村家庭的异质性问题,本研究在探讨非正规金融是否促进农村家庭创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风险偏好、信贷配给程度、财富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对农户进行分层,进一步分析非正规金融对异质性农村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第三,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简称CHFS)数据库,研究对象包含全国范围内的样本,研究结论相对更具有代表性。此外,本研究试图通过相应的研究结论,为促进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家庭创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1.1 模型设定
   本研究采用二元Probit模型来考察非正规金融对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借鉴以往研究,以下分析将每一个农村家庭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并假设农村家庭效用函数的误差项是独立同分布,则农村家庭选择创业的概率为
  式中:因变量y是一个分类变量,y=1表示农村家庭已经创业,y=0表示农村家庭未创业;X表示农村家庭的非正规金融借贷情况;M为农村家庭特征控制变量;Z为地区控制变量;α、β、θ分别为变量X、M、Z的系数。
   非正规金融影响农村家庭创业选择的计量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式中:p为二分位农户是否创业变量;Bor表示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情况;Cre表示农户正规金融借贷情况;Ris表示农户风险偏好;Wea表示农户拥有资产水平;Age表示农户实际年龄;Edu表示农户受教育水平;Hea表示农户健康状况;Sex表示农户性别;Mem表示农户是否为党员;Lab表示农户家庭劳动力情况。
  1.2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提供的2011年CHFS数据,该数据涉及全国25个省份、80个县、320个社区,共计8 438个家庭,其中的 2 659 个农业户籍家庭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实证研究中选取了如下变量。
  1.2.1 创业 本研究以“农户是否进行创业”作为因变量,如果有以下2个方面的行为之一,都归结为创业。一是家庭从事工商业生产经营项目,二是家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总成本在5万元以上。如果家庭有两者之一或都有,则该变量为1,否则为0。在选取的2 659个农户家庭中,创业农户共有543户,其中515户从事工商业生产经营项目。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创业家庭有256户,占比为9.63%,中部地区创业家庭有204户,占比为7.67%,西部地区创业家庭有83户,占比为3.12%。可见,经济发展越发达,家庭创业活动越活跃。   1.2.2 非正规金融 当农户有创业需求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借贷遭受拒绝时,部分农户会进行非正规金融借贷。如果农户在生产经营项目中有非正规金融借款,则变量为1,否则为0。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户通常向亲朋好友以及民间金融组织借款,从而获得资金支持其创业,提高创业概率。在 2 659 户家庭中,共有673户家庭有非正规金融借款,占比为25.31%;在543户创业家庭中有194进行非正规金融借款,占比为35.73%。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有154户进行非正规金融借款,占比为5.79%,中部地区有279户,占比为 10.49%,西部地区有240户,占比为9.03%。在受信贷约束的854户家庭中,有346户有非正规金融借贷,占比为 40.52%。在受信贷约束的139戶创业家庭中,有83户有非正规金融借贷,占比为59.71%。
  1.2.3 正规信贷约束 在2 659户家庭中,共有854户家庭受到信贷约束,其中创业家庭有139户受到信贷约束,占比为5.23%,非创业家庭有715户受到信贷约束,占比为 26.89%。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有180户受到信贷约束,占比为6.77%;中部地区有412户受到信贷约束,占比为 15.49%;西部地区有262户受到信贷约束,占比为9.85%。可知创业家庭受到信贷约束的程度要低于非创业家庭,中部地区受到信贷约束的程度高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
  2 实证结果
  2.1 全样本估计
   非正规金融借贷对创业选择的影响系数为0.519 3,并在1%的水平上影响显著,表明非正规金融借贷每增长1%,农户创业的概率将会提高0.519 3%。信贷约束对创业选择的影响系数为-0.259 9,且在1%水平上影响显著,表明当农户存在创业资金需求向正规金融借贷时,由于农村金融排斥使得农户较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创业信贷支持,即信贷约束降低了农户的创业选择。风险态度对创业选择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风险偏好者的创业概率要显著高于风险厌恶者。农户受教育程度对创业选择的影响系数达到0.144 8,且在1%水平上影响显著,表明受教育程度每提升1%,农村家庭的创业概率将增加0.144 8%,受教育程度提升将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从而促进农村家庭的创业选择。
   户主年龄对创业选择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户主年龄越大其选择创业的可能性越低,劳动力老龄化不利于农村家庭创业。身体健康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村家庭创业选择,身体健康的农户才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业活动中。性别变量对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系数为负,但影响不显著。家庭资产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创业选择,资产越是丰富的家庭、创业的可能性越高。地区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农村家庭创业选择,影响创业的活跃程度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家庭劳动力比例在1%水平上显著抑制了家庭创业,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家庭劳动力比例越高,劳动收入多样化程度及可支配收入就越高,进而对农村家庭创业起到替代效应。户主是党员身份在10%的水平上促进了农村家庭创创业,说明党员创业的概率比非党员创业的概率要高,这可能是因为具有党员政治身份的农户具有相对较多的社会资源,正如胡金焱等的研究表明,社会网络通过促进非正规金融借贷进而促进农户创业[8]。
  2.2 分组稳健性检验
   上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借贷可以提高农户创业的概率,但是对于不同资产水平、教育水平、风险态度以及受信贷约束程度的家庭,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创业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将农村家庭进行分组,探究非正规金融对异质性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
  2.2.1 按是否受信贷约束进行分组检验 将样本按家庭是否受信贷约束分为2个子样本,无论农村家庭是否受信贷约束,非正规金融借贷对农户创业选择影响均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变量系数均为正数。对于不受信贷约束的家庭,非正规金融每增长1%,农村家庭创业概率将提升 0.487 1%;对于受信贷约束的家庭,非正规金融每增长1%,农村家庭创业概率将提升0.544 1%。一般来说非正规金融借贷利率相对较高,对于融资能力较强不受正规金融机构排斥的农村家庭创业将会优先选择正规金融贷款;对于受正规金融机构排斥的农村家庭,创业融资将选择从非正规金融渠道得到满足,即非正规金融借贷对受信贷约束家庭创业的促进作用高于不受信贷约束的家庭。因此,政府要大力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保障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化,提高农户福利水平。
  2.2.2 按风险态度差异进行分组检验 将研究样本按风险偏好、风险中立和风险厌恶进行分组检验。非正规金融借贷显著促进了风险偏好、风险中立和风险厌恶的农村家庭的创业选择,变量系数分别为0.462 7、0.610 3、0.513 2,且变量均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中,非正规金融借贷对风险中立家庭的创业促进作用最强,其次是风险厌恶家庭,最后是风险偏好家庭。非正规金融借贷缓解了风险中立及风险厌恶农村家庭的融资约束,提升了农村家庭理性创业。
   信贷约束对风险中立家庭的创业选择具有负向影响,但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风险偏好和风险厌恶家庭分别在5%、1%的水平上显著抑制创业概率,说明信贷约束是抑制农村家庭创业的重要原因。此外受教育程度在1%的水平上显著提高风险中立和风险厌恶家庭的创业可能性,受教育程度每提高1%,风险中立和风险厌恶家庭的创业概率分别提高0.190 2%、0.147 6%。可能的原因是农村家庭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合理运用金融工具理财增加家庭收入多样性和稳定性的能力就越高,其创业抗风险能力也就越高,因此教育水平提升了非风险偏好者的创业概率。
  2.2.3 按财富水平差异进行分组检验 借鉴翁辰等的方法[7]将农村家庭财富水平按四分位数进行划分,其中0~25%、25%~50%、50%~75%、75%~100%分别为最低、中低、中高、最高财富水平,进一步探讨非正规金融对不同财富水平农村家庭的创业影响。非正规金融借贷对财富水平最低的家庭的创业概率影响不显著,对其他财富水平的家庭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非正规金融借贷每增加1%,将使财富水平位于25%~50%、50%~75%、75%~100%的农村家庭创业概率分别提高0.763 7%、0.388 1%、0.687 4%,可见非正规金融借贷对中低财富水平家庭的创业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最高财富水平的家庭。    信贷约束对财富水平最低的家庭的创业概率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中低、中高和最高财富水平的家庭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作用,变量系数分别为-0.294 9、-0.447 8、-0.218 2。相比较而言,信贷约束对财富水平中低的农村家庭创业抑制作用相对较强。可能原因是财富水平较高的家庭,当其受到信贷约束时,可能会通过非正规金融借贷或者自有资金进行创业。受教育程度对财富水平位于50%~75%、75%~100%的农村家庭创业概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变量系数分别0.234 6、0.109 1;对财富水平位于0~25%、25%~50%的农村家庭创业概率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在财富水平相对较高的家庭,通过教育、培训、学习等途径积累人力资本和拓展创业经验,从而有助于促进财富水平较高的农村家庭创业。
  2.2.4 按受教育程度进行分组检验 将研究样本按中位数划分为2个子样本即初中(及以下)和初中以上2组,并展开分组研究。在1%的水平上,非正规金融借贷显著促进了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和初中以上的农户创业概率,变量系数分别为0.501 6、0.667 6。即非正规金融每增长1%,受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上的农户创业选择将提升0.667 6%,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的农户创业选择将提升0.501 6%。可见,非正规金融借贷对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创业影响更明显。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库的样本,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非正规金融对我国农村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的加入缓解了农村家庭融资约束,对农村家庭的创业概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探讨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异质性影响时发现,非正规金融对受信贷约束家庭创业的促进作用要高于未受信贷约束家庭;非正规金融对风险厌恶型家庭的创业激励效果要优于风险偏好型;非正规金融促进了财富分布位于25%~50%、50%~75%、75%~100%的农村家庭创业,但对财富水平分布位于0~25%的农村家庭创业影响不显著;非正规金融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家庭创业促进作用较明显,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不利于农村家庭创业。
   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非正规金融对信贷约束具有缓解作用,对农户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未来农村金融改革应充分考虑非正规金融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并给予其明确的定位,保证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合法化。第二,创新贷款技术和金融产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将农户信息建档立案,实现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从而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约束问题。第三,进一步降低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的门槛,使农户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押担保方式,如农地经营权抵押担保等,从而缓解创业农户因缺乏抵押品而遭受信贷约束问题。第四,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通过教育、培训、经验交流等途径积累农村家庭创业能力,从而降低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创业就业带来的负面冲击。
  参考文献:
  [1]平新乔,杨慕云. 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证据[J]. 金融研究,2009(3):1-18.
  [2]Stiglitz J E,Weiss A.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393-410.
  [3]譚燕芝,张子豪,眭张媛. 非正规金融能否促进农户脱贫——基于CFPS 2012年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7(2):41-50.
  [4]张 宁,张 兵. 农村非正规金融、农户内部收入差距与贫困[J]. 经济科学,2015(1):53-65.
  [5]Schmitz J A. Imitation,entrepreneurship,and long-run growt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3):721-739.
  [6]Baumol W J. Entrepreneurship:productive,unproductive,and destructiv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6,11(1):3-22.
  [7]翁 辰,张 兵. 信贷约束对中国农村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基于CHFS调查数据[J]. 经济科学,2015(6):92-102.
  [8]胡金焱,张 博. 社会网络、民间融资与家庭创业——基于中国城乡差异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2014(10):148-163.
  [9]Evans D S,Jovanovic B. An estimated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choice under liquidity constraint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97(4):808-827.
  [10]张龙耀,张海宁. 金融约束与家庭创业——中国的城乡差异[J]. 金融研究,2013(9):123-135.
  [11]徐 升. 信贷约束与农户生产效率分析[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5(4):106-120.
  [12]Ghatak M. Group lending,local information and peer selection[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9,60(1):27-50.
  [13]Karlan D S. Social connections and group banking[J]. Economics  Journal,2007,117(517):F52-F84.
  [14]林毅夫,孙希芳. 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 经济研究,2005(7):35-44.
  [15]Hoff K,Stiglitz J E. Introduction:imperfect information and rural credit markets:puzzles and policy perspectives[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0,4(3):235-250.
  [16]马光荣,杨恩艳. 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J]. 经济研究,2011(3):83-94.
  [17]李祎雯,张 兵. 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机制研究[J]. 经济科学,2016(2):93-105.姚 文. 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消费行为归因分析——基于贵阳市的实证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5):296-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1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