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95后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念,责任意识培养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各种文化思潮波潮涌动,大学生能否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提升责任意识是高校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以宿州学院95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及主要问题,阐述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责任的内涵及特点,探究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实践路径,完善大学生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健康践行责任行为。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8-004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19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大学生责任意识内涵概述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及特点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世代繁衍而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精神成果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纳百川,融合多种文化精髓。首先,它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华优秀传统化提倡“洋为西用,古为新用”。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凝聚力和鲜活力。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凝聚力让中国不断崛起,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孔子强调仁爱,即“仁者爱人”、提倡“教者无类"。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面对西方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华文化应结合时代特色,深挖文化内涵,丰富传承渠道。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内涵及特点
   责任是客观范畴,责任意识属于主观范畴。大学生责任意识是指大学生自己作为责任主体,在生活过程中对自己角色责任的自我认知或情感体验,可通过大学生自身的责任行为显现出来。大学生责任意识包括国家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与个人责任意识。
   大学生责任意识具有诸多特点。首先,大学生责任意识具有理想性。95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弄潮儿,是时代的希望,需要不断激发自我责任情感、提升自我责任境界、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其次,大学生责任意识具有自觉性。责任意识属于主观范围,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自觉意识转换为责任行为。再次,大学生责任意识具有矛盾性。矛盾性主要表现在理想与现实、认知与实现方面。大学生在观念上对责任由较高的认同,实践时,容易出现利己主义现象。
   二、95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调查实证分析
   (一)95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95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通过调研,可以得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精神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有密切关系,正确的责任担当行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积极意义。95大学生大部分可以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整体责任意识主体状况良好;大学生责任意识在国家、他人、家庭和自我方面分布存在差异;自我责任和家庭责任意识比例较高,对长远的责任意识认知不足。2.95后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A.大学生的责任认知相对薄弱
   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认知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对自我责任认知能力有限,不能明确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缺乏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服务的激情。关于“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孝的责任担当”,60%的95后大学生认为要传承,仅有30%的学生讲到疼爱父母,多回家看看;关于大学期间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调查结果中,仅有30%的学生有目标。
   B.社会公德、社会服务意识淡化
   95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利己特征表现突出,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关于95后大学生对于没上锁的共享单车是直接推走还是保修的问卷调查中,43.2%的学生根据自己当时有没有重要事情来决定,56.8%直接离开。关于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认为天下兴亡是自己责任的学生仅有35%。可以看出,95后大学生人生理念和价值观还需继续塑造。
   C.家庭责任意识感缺失
   孝敬父母,赡养老人是中华传统美德。实际问卷调查中,多数95后大学生忽略对父母的关心,认为父母的赡养应有比自己年龄大的兄长负责。对于寒暑假,你是否会主动帮父母做家务,仅有35%的学生会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对父母索取多于付出。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以孝为先,作为当下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重视孝道,重拾感恩意识,懂得感恩于回馈,主动承担以關心父母,体贴父母的责任。
   (二)95后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
   1.高校重智轻德教育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的大学生较多的重视实用性的内容,使得高校更重视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科研、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育,培养实用性人才;高校教师担负并积极践行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但缺乏将教书与育人结合一起的恒心,忽略育人的重要性。
   2.家庭教育的空缺
   家庭是社会教育的根源,亲情之上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今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超重地对子女的宠爱和关怀容易让孩子将父母的呵护与关怀当作理所当然,从而丧失孝敬和感恩意识,缺失对家庭的责任意识。由于经济压力,多数父母工作繁忙,难以实现子女身体素养、文化素质、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3.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弱化是责任意识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95后的大学生思想主体意识发展不成熟,很容易受到西方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薄弱。由于当代大学生缺乏实践,社会阅历不充足,容易带来挫败感,丧失积极承担责任的勇气,缺乏责任行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忽略自身责任意识对国家、社会、家庭的重要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实践途径
   (一)加强教师道德修养,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建设
   高校课程设计与传授能否受到学生的青睐,教师主体和平台建设发挥着主要作用。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全面掌握和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拓展自身习得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利用各种方法传承教授优秀文化。教师要主动引导大学生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客观理性对待西方利己等思潮。教师应宣扬责任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承担责任。教师应及时把握网络阵地,引导学生建立形式多样的富有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的教育网站网页,播放反映传统文化的历史典故或影视作品,让学生更为融洽的深入文化氛围中。
   (二)创新校园文化环境,完善“高校一家庭一学生”三位一体培育机制
   高校是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阵地,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是高校进行责任意识培养的必要举措。高校可以开展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传统文化时间节点,开展线上线下文艺活动,文学作品观赏,培养学生艺术文化情操;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开展读书比赛、征文比赛、情景剧大赛,以赛促教,引导学生对文化的思索与传承;构造寝室传统文化氛围,将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寝室文化,开展寝室文化节、文化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校应联合学生家庭与学生自身,形成家长联系体制,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引导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开展感恩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重仁义,讲孝道的新时代大学生。
   (三)注重社会实践,知行合一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行为方式。责任意识的形成与进步是认知、体验、行为过程的统一。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学分的认定,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责任意识方面达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学生将其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与精神灵活的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与服务他人相结合、积极宣扬传统文化精髓、引导人们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的神韵,进一步实现服务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愿望。
   四、小结
   科学合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与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相结合,促进95后大学生真正成为四有新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然而95后大学生出现责任认知相对薄弱社会公德、社会服务意识淡化、家庭责任感意识缺失消极现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国家繁荣进步、社会和谐发展、大学生个人素养培育。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中的重要价值,探索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实践途径,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德育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国胜.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张伟.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1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