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历史素质。结合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希望能为其他历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目前,各学科都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但由于学科间的差异,核心素养的内涵也不同。就历史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既要体现人文特征,又要追求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一、历史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指的是其在日后走向社会时所要具备的良好精神品质以及优秀的实践能力。历史学科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必学科目,本身拥有丰富的史学材料可供学生进行探究,另外历史科目中的教育素材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需要将史料作为探究的主要依据,并且对书本上的历史资料进行辩证分析,对特定时空内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要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历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时空观念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历史理解与解释能力等核心素养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实际的分析,这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传统观念影响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盛行,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高中学科教学也逐渐开始实施多项教育改革,并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机制。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再加上高中阶段学生所面临的巨大的升学压力,导致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视程度日渐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因此在现阶段还是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以讲授考点、知识要点为主,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是单一化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内容,忽视了对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获得好的成绩,为高考做准备。可以说传统观念影响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表面化现象较严重,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无法得到培养。
   (二)忽视历史教学背后的人文教育
   我国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沉淀,积累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开展历史学科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主义精神,进而在实现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在高中历史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自身教学理念的限制以及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引导学生挖掘历史事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学科无法渗透人文主义的教育,不利于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未给予高中历史课足够的重视
   高中阶段,历史作为组成文科综合的一部分,并没有受到教师过多的重视,语、数、英这三门科目在高中教学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时间。在分值以及教师教学侧重点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都将时间与精力放在了语数外科目的学习上。对于历史学科持忽视的态度,认为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学习。另外还有一些历史教师教学理念存在误区,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只是完全照本宣科念教材,为学生画出考试重点,要求学生进行记忆。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参与历史课程学习的热情,久而久之使其放弃了对历史学科内涵的探究,这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过滥
   随着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很多高中历史教师也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辅助作用。然而需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要想在教学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关键在于使用的时机以及使用的程度。这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的高中历史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存在过于迷信的问题,认为不管是教授什么章节的内容,不管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况,都应一味地采取多媒体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基本上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同时教师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精心准备课件,而是选择直接在网上下载,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是相背离的,也无法真正意义上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教学策略
   (一)重視历史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
   历史研究与历史理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把历史比作一道菜,历史材料是食物材料,那么历史理论则是具体的做菜方法。只有正确运用历史理论与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本质与内涵。作为研究历史的基础,历史理念是人们对于各个阶段历史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所形成的基本见解与观点。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各种历史理论的渗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例如,在讲授《商鞅变法》这一课时,教师需要用正确的历史观来指导学生。比如在讲到商鞅变法的原因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唯物史观的有关理论,用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改革,为什么改革会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并思考怎么评价改革,从而形成对改革的正确认识,掌握学习改革的一般方法,并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上。再如向学生讲述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的改革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但是为了事业依然选择坚持不懈,教师在教授这些知识内容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树立优秀的精神品质。
   (二)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史料,提升学生史料运用能力
   史料运用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探究所获取的真实可靠的历史数据,并且将历史真相加以再现的过程。史料运用能力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历史创新思维与分析能力。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独立地搜集与分析,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比如说在开展“王安石变法”这一章节内容的讲授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具备探究性质的问题:首先,王安石所提出的“青苗法”在当时的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其次,王安石变法没有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學生在课下进行了搜集历史资料并且加以整理的工作,通过对多方学者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开展了论证与分析工作,并且提出了比较新颖的观点。如有的学生认为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王安石的性格缺陷,太过强硬不够圆滑,在变法的过程中得罪了很多人等。学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的过程,实现了自身历史实证能力以及解释能力的提升。
   (三)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能力主要是指学生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分析与评判历史事件。这要求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广泛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论证,对于历史事物需要客观地理解,不仅需要对其加以描述,同时还需要将历史事件背后的内涵加以揭示。在形成历史解释的过程中,不断接近真实的历史。可以说历史理解是学生对历史进行解释的前提与基础,即通过对他人的解释进行分析与理解,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说在开展“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度”这一知识内容的讲解时,由于教材的局限,学生很容易形成一个认知:在隋唐时科举考试就成为最主要的入仕途径,为避免这种情况,课堂上我选用了三则数据:历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占比例变化表、《唐书》中记载的830名进士出身的比例图以及《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通过数据对比,学生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准确的数据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看到历史全貌,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四)开展思维导图教学,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思维导图主要由色彩、图像以及符号等多种元素构成,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进而实现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的融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并且从中获取有效的时空线索。比如说在开展“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这一章节的知识讲授时,由于涉及的思想流派众多,知识点也比较繁杂,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记忆难、记忆混乱等问题。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思维导图,将当时出现的思想流派按照其内容、关系以及主张等划分为不同的分支,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这些思想学说的直观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也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借助历史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师可以借助历史纪录片,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当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讲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这一专题时,我给学生播放了《共和国外交风云》的系列纪录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直到世纪之初,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也涌现了一批外交风云人物。在纪录片中,学生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的孤立,先与苏联的决裂,再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外交席位,中国外交走过了太多艰难的历程,学生都看得十分投入。在组织学生观看完纪录片之后,教师可以顺势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不管是民国还是当前时代哪些因素会对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产生影响?”学生大都回答是“综合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分析近代的中国外交饱受欺压,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究其根源就在于国家动荡,实力弱小。因此只有国家真正的强大了,才能够实现公平的外交,才会受到他国的尊重。在纪录片的激发下,学生会在心中生起浓浓的爱国情怀以及产生为了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总而言之,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开展有效的高中历史教学,就必须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加以重视与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创新,渗透历史核心素养,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思蒙.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7.
   [2]林爱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8(7):139-140.
   [3]钱凯.构建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4):113-115.
   [4]崔小辉.浅谈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及培养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79.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6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