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性,更好地让学生学习英语,并掌握英语的基本表达习惯,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水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 小组合作学习 互动性
  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初中英语教学需要积极地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并且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让学生们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一、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重要意义
  只有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重要价值,教师和学生才能积极的采用这种方式来组织叫和学的工作。首先这是一种有效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而且让学生们都能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英语水平,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压力,从而将压力变成动力,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们更多表达的机会英语的学习,只有在不断的表达和语言的组织过程中才能不断的熟练,提高英语的基本运用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适当地放手,让学生们自主的进行一些探索式的学习活动,在英语的学习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内容,教师不要直接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究,大家一起研讨,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正是给了学生这样研究式的学习机会,学生们才能够主动的搜集资料,并且在课下的时间不断的丰富自己现有的英语知识和相关能力,以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更加优质的表现。所以,教师也要善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都能够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给自己带来的促进和提升的作用,逐渐的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获得显著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要更多的交流探讨,因此,他们的组织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小组当中谁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任务。例如,谁发言、谁记录、谁做好整理工作,这些都需要学生们相互的磨合,从而逐渐的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综合水平。特别是在英语短剧的自编自演过程中,学生除了要选择、组织对话内容,认真准备道具,进行角色安排,还要在排练中对效果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并不断的总结,大大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二、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一定的教学设想,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取更加适合他们的方式来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例如,在预习课文的时候,需要查找一些重点的背景资料,解决一些生词的问题,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也要提出疑问,这些都让学生们进行自主式的学习,完成这样的预习过程。而且小组之内也要经过商讨,将这些问题整理出来,大家一起参与,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组织一些角色扮演的合作学习活动,围绕着一个主题,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自己创设场景,并且安排角色来完成一个情景的展示,这对于学生情景剧的创编能力以及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等都是一个很好的训练,他们会爆发出更强烈的热情,获得更好的成绩。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要点分析
  1.在一个小组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围绕着一定的学习任务来共同的合作探究,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一个更加高效的组织形式,能够让学生们在这样的形式之中积极的参与。在小组成员的分配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每一个小组中都要保证性格特征比较全面的成员组成,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如果一个小组中全是这样性格特点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气氛就会比较沉闷。因此,考虑到这样的一些因素,教师就要将一些性格活泼外向的同学与内向的同学组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2.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设计方面保持较高的创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学生交流的目的非常明确,而且明白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另外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有效的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更好的体现出英语这门学科交际性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积极地参与进去。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擅长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能够给学生及时的鼓励,把课堂的气氛调节起来,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奋度,能够让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在一个积极的水平。
  總之,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提高学生现有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并且提高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娟,王芳.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英语写作课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 :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8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