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积累习作素材,培养习作兴趣,回归生活体验,借助习作讲评,让学生想写、会写、乐写,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
  【关键词】培养;习作;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209-02
  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思维、想象、写作、交流、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我结合作文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进行如下总结:
  一、注重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勤于习作
  《语文新课标》:让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生活的见闻感受,珍惜生活的体验,积累习作素材。
  1.注重积累,加强阅读指导。
  欧阳修:“写好文章: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学生在学习中,勤于读书,善于积累,陶冶情操,拓宽视野,活跃思维,灵活运用,做到“取之左右逢源”,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创新能力。
  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引导学生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明白“精彩极了”是母亲的鼓励和表扬,“糟糕透了”是父亲的批评和指正,这两种“爱”的形式不同,但对我“正确把握人生的航向”的作用是相同的。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生活有了更理性、更深刻地认识,厚积薄发,轻而易举地完成以“爱”为主题的语文学习和习作练习。
  2.课文引路,积淀语感,抒发情感。
  “阅读是汲取营养,升华情感的过程,从阅读中可以领会到别人的经验,接触到别人的心情,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互动。”小学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抒发的真情实感,我们要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和育人价值。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我引导学生体会“父爱如山”的深沉与厚重,理解父子之间的诺言,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是父子间的情感纽带,也是阿曼达在废墟中坚强活下去的信念。设计习作,我引导学生以“父母的爱”为主题进行习作,感受挚爱的情感,培养习作创新的能力。
  3.在实践中,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写作“美丽的家园”时,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思考,写见闻感受。习作时,学生相互交流借鉴、补充完善,理解不同,感悟不同,表达出相同的感情,习作非常成功。學生在参观、访问、演讲、诵读等精彩的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取之左右逢源,创作出精彩的习作,实现提升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培养写作欲望
  1.借助讲故事,激发兴趣。
  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如痴如醉。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讲故事,叩开学生热爱习作的大门,提高写作积极性。学生在听、讲故事中,融入见闻感受,学会欣赏与创作,激发写作欲望,提高想象、语言表达能力,实现提高习作兴趣的目的。
  2.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励成功。
  教师的鼓励与引导,表扬与欣赏,对学生具有导向性,激发进取心,提高习作兴趣。在习作教学、讲评中,我展示典型习作,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发现优点与亮点,及时鼓励表扬。对于缺点与不足,我指导学生修改,相互交流,自我完善与提升,培养热爱习作的兴趣。
  三、回归生活体验,让学生乐写
  习作教学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摒弃假话、空话、套话,在习作天地里,张扬童心,舒展个性,让习作回归生活的体验。
  1.让学生走进生活,融情入境,写生活作文。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让生活以习作的形式再现,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与爱好。教师要引领学生勤观察,善思考,记录生活的点滴琐事,写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人和事,提炼写作的素材,叙说感悟,让习作成为血肉丰满、具有灵魂、感人肺腑的优秀作品。
  2.引领观察,发挥想象。
  五彩斑斓的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沃土和创新的灵魂,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我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记录生活的点滴趣事;参观农耕文化展,激发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欣赏莺歌燕舞,看鱼儿游泳,采撷花草标本,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敬畏青松生命力的顽强,聆听虫鸣鸟叫,欣赏生命的激情......感悟生活,提炼习作素材,让童心在习作中飞扬,绽放精彩。让作文创新“源头活水来”,激发习作的欲望。
  四、实施合理评价,让学生会写
  《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评价要有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还应有促进学生发展性功能。我们评价学生时,要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1.尊重主体的独特感受。
  青少年天真烂漫,他们的习作闪烁着激情飞扬的童心童趣,表达出对生活的挚爱之情。教师在讲评、批阅习作时,要用爱心去呵护孩子们的童趣,尊重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
  2.尊重个性差异,增强自信心。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面对全体,因人而异,设定不同评价的标准,多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从最基础的习作标准做起:标点的使用,段落格式,书写规范.....深层次要求:结构层次,语句通顺,表达准确,详略得当.....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让学生会写,提高习作的积极性,培养习作创新能力。
  总之,习作是学生结合生活的体验,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思维想象的创造性活动。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想写、会写、乐写,自由表达,激发写作兴趣,实现提高习作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杂志》2015年8期山西教育报刊社.
  [3]《小学语文教师》2018年11期卷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