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发言不积极的现象,有时甚至教师一问,学生鸦雀无声,见不到一只举起的手。有时也会部分学生沉默,部分学生却十分积极。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个体差异 学生 全面发展
  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既具有多样性,又存在着差异。学生群体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学生与生俱来就存在着个性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和学习效果的优劣,而且这种差异也可能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不同。
  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能力差。如在做有关长方体棱长和的练习题时,有的学生很快就搞清楚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而有的学生怎么也想不明白,讲解了好多遍仍理解不透。
  学生的记忆力也有强有弱。记忆力强的学生记得快,记得久,且记忆方法得当;记忆力弱的学生识记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并且容易遗忘。
  而对于兴趣习惯方面,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不同的。对数学越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越起劲,而且学习信心越足,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相反,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学数学对他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學习没有信心,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够,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差异: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课前就做好一切准备,上课精神饱满,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课后自觉复习,做作业;有的学生则松松垮垮、拖拖拉拉、不紧不慢、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不专心听讲,不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一个班级里,学生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虽处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这些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相当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前所安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往往只适合于一部分学生,而不是适合于所有的学生;课堂上也只是和少数学生进行交流,一些做法只是鼓励某些学生参与互动,而另一些学生却缺少这些机会。
  一、教学设计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因为一个班的学生虽然年龄层次、智力发展水平相当,但在这些共性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每个个体有着各自的独特性。所以作为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这些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二、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差异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不同的学生由于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相同。对于基础和智力较差、接受能力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只要求其学会基本方法,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了;对于智力优秀但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智力一般、但学习态度认真的“中等生”,要求其在熟练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智力好、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的学生,要求其在灵活运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有一定的数学素质。要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就要有精湛的教育艺术,让自己的课堂充分吸引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被纳入正当的轨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在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差异
  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出现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予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要认同各种想法,这样不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四、练习设计上考虑学生差异
  在设计练习题时要分层练习。对于基础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地布置一些简单的与课本内容相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外,可布置一些思维拓展的练习题,以激发和满足其学习兴趣和愿望。这样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五、评价标准应体现学生差异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教师的评价也应因人而异。对于中低层次学生要积极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有点滴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对于态度端正但成绩仍不理想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分析学习方法,多关心、多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对思想积极、大胆外向、学习优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之,每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具有学习、创造的潜能。教育必须围绕“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来展开。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1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