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内外会展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全球范围内,会展业和会展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和高增长的积极态势。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的差异,世界范围内会展经济发展表现不平衡,并演化出各具特色的会展经济发展模式。欧洲会展业发展历史悠久,会展业成熟高端。美洲会展业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平台,发展快速,规模巨大。亚洲会展业开始起步,新兴会展城市发展潜力大,后发优势明显。借鉴会展经济典型的发展模式,中国应客观评价发展会展经济的必要条件,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推动会展业朝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使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正向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且以发展会展业和会展经济为契机,提升所在城市及地区的国际化水平,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一、前言
  自18世纪中叶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国际会展业的发展已经走过几百年的历程。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Convention Association,ICCA)代表了在组织、运输、食宿方面国际会议的主要专业力量,包括遍布世界90多个国家的近千家会员公司和机构。根据ICCA(2012)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963年至2012年共举办了173432项会议。1963年共举办了1795次国际会议(1%),2012年这一数量增长为54844项(31.6%)。在此期间,每四年举办的会议数量逐年递增,依次为2695项、4057项、5977项、8585项、12260项、16861项、25535项和40823项。2016年全球会展业市场占有率显示,欧洲会展业的市场占有率最高,接近60%,其次是亚洲(14%)、北美洲(11%)、南美洲(7%)、大洋洲(6%)、非洲(3%)。欧洲国家凭借其科技通讯、交通通讯和服务业上的明显优势,在全球会展业和会展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北美洲的会展业发展水平仅次于欧洲。除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墨西哥等中美洲国家之外,其他拉美国家的会展经济规模均不大,尚处在发展会展经济的起步阶段。大洋洲的会展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会展经济与澳大利亚的旅游业相辅相成,近年来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当前,世界上多个重要城市形成了会展城,会展经济带来的巨额利润为区域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球范围内会展业和会展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和高增长的积极态势。由于各国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发展阶段各异,城市特色和发展规划不一而同,世界会展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更为重要的是,在会展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拓宽,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展馆面积实现规模化,一些典型的发展模式开始形成。这些会展经济模式对于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提升会展业发展质量,加快会展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二、会展经济发展典型模式
  1. 欧洲会展经济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拉开了现代世界博览会的帷幕。受益于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发达的市场经济,欧洲会展经济拥有最强的整体实力和最大的会展规模。欧洲会展经济国际化程度高,现代服务业实力雄厚,世界上场馆面积最大的展览馆等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欧洲。在展出规模、参展商数量、国际化水平、参观观众人数、服务质量的指标上,欧洲会展业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会展模式的特色可以概括为:第一,会展业发展规范,会展产业化程度高,政府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第二,会展经济的品牌效应显著,国际影响力巨大。第三,会展业协会实力雄厚。发达的会展行业协会和国际展会组织是欧洲会展经济突出的特色。
  以德国为例,德国会展业协会早于1907年就已成立,会员近百家,是德国最重要的会展业权威专业组织,涵盖专业的会展公司、会展组织机构、与会展业联系联系紧密的专业协会等。德国会展业在全世界享有盛誉,与德国会展业协会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目前,德国每年举办近150个顶级贸易展览会,占据世界权威性专业贸易展览会的2/3左右。从展览设施来看,世界上最大的五个展览中心中有3个在德国,即汉诺威展览中心、法兰克福展览中心和科隆展览中心。汉诺威展览中心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展览中心。德国展览机构在全世界的办事处近400个,形成了全球化的会展业营销网络。诸如汉诺威、法兰克福、克隆、柏林、慕尼黑、莱比锡、杜塞尔多夫等都是享誉国际的会展城市。
  2. 美洲会展经济
  会展业在美洲兴起于18世纪,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地区。目前,北美洲的会展发展水平仅次于欧洲,以美国和加拿大的会展业为突出代表。虽然与欧洲相比,美洲的展览业起步较晚,但美洲会展业发展十分迅速。从发展渊源来看,北美洲会展经济早期发源于一些专业协会所举办的年度会议,主要以展示企业形象和发布产业信息为主,此后则凭借其北美市场的广阔需求和经济实力迅速发展跻身于世界会展业的舞台,会展经济的表现也颇为突出。北美洲会展经济的突出特征为:第一,会展市场容量巨大,国际会议和国际展览业具有规模优势。第二,会展经济发展速度快,会展业发展形式多样灵活。第三,会展业国际化程度高,会展业达到世界顶级水准。
  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给国际会展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目前,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会议举办国,在会展规模、参展国别、展品展示方面优势明显,在举办高级别国际会议数量和高级别国际会议收入上均排名世界第一位。 美国是许多国际协会组织和政府间组织的总部所在地,这些国际协会组织和政府间组织同时又是经常举办国际会议的主体。美国会展场地数量多、规模大、设施先进,同时还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都是美国会展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目前美国国际会展业产值约占美国国民经济总量的1%。此外,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奖励旅游市场,其市场规模约占全世界奖励旅游市场总量的2/3。   3. 亚洲会展经济
  亚洲会展经济发展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亚洲会展业和会展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和亚洲经济的崛起密不可分。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中国等亚洲国家,凭借其有利的地缘条件、较高的国际开放度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世界会展业发展的后起之秀和重要力量。这些国家也相继建立了许多级别高、规模大的会展场馆,消费市场庞大,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亚洲国家日益受到国际会展组织的青睐,亚洲会展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欧洲和美洲的会展经济形成了竞争态势。总体而言,亚洲会展业及会展经济的突出特点:第一,增长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市场前景广阔。第二,国际会展业专业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第三,政府支持力度大,政策有力。
  以中国为例,会展业及会展经济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城市快速发展,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业发达。与此同时,西安、兰州、海南等大中城市也在积极推进会展经济。从地理区位来看,中国会展业及会展经济构成了以重要会展城市为核心的会展经济圈,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新兴的中西部地区会展城市,相互协调、各具特色的会展经济格局业已形成。 目前,中国会展行业初具规模,但会展业分布不均,会展经济发展呈现出渐变格局。北上广等大都市引领全国会展经济发展,中西部会展业发展加快,面临着进一步完备会展产业链、协同推进会展业及相关行业集群式发展的挑战。在此过程中,政府职能开始转变,市场化进程加快,会展业和会展经济的专业化、市场化程度随之提升。未来,中国有望成为亚洲会展经济发展的中心。
  三、会展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1. 客观评价发展会展经济的条件,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
  从国内外会展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典型模式不难看出,发展会展业及会展经济需要具备一定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第一,一定的经济实力,繁荣的经济表现。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都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大国,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率先发展会展经济都充分显示,会展经济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急剧扩大必然会对会展业及其服务产生强大需求。第二,会展城市应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和会展资源。区位条件对于会展业及会展经济发展而言非常重要。丰富而独特的会展资源,比如旅游资源,可以会展业发展相互促进,彼此正向推动。会展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便捷、居住舒适要求较高。如果没有高度发达快捷的交通体系与设施予以支撑,会展业及会展经济发展会受到极大限制。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对于现代会展业发展来说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第三,会展业及会展经济发展必须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欧美发达国家的会展经济之所以占据了全球会展业发展的制高点,其根本原因在于众多行业内标志性、最具特色性的会展都在欧美举行。反观国内,一些城市虽然在积极发展会展经济,但会展内容雷同、没有特色和高标准,只是低水平的复制,影响力极为有限。
  2. 推动会展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发挥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会展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均有佐证,但在中国这一带动效应的发挥,特别是在中国一些中西部城市尚需时日。第一,加快会展业专业化发展。欧美会展经济发展历史悠久,会展业行业经验丰富,会展业运行规范且拥有充足的会展人才,会展经济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濟、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中国,会展业已经开始朝着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中国会展业及会展经济规模正在日益壮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只有会展经济强大的经济关联效应得以发挥,会展经济才会逐步成为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新亮点。第二,推动国内精品展会进一步做大规模,提升水平,提高会展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重庆文博会等国内知名展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创新发展空间。然而,与欧美会展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会展业仍然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会展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贡献度还有待提高。统计数据显示,欧美等国中会展业收入可以达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2%左右,而中国会展业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到0.05%,产业规模差距较大,这也限制了会展业发展及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效应的发挥。第三,在中国西部地区,会展业应朝着更加市场化和更加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以敦煌文博会为例,敦煌文博会于2016年首次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举行,2019年是第四届。为了发挥敦煌文博会对于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租用,不仅要突出敦煌文博会作为新兴平台的传统功能,更要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把敦煌文博会办成具有西部区域特色的高端会议品牌,最大限度地激发会展经济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机制与效应,并且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持,实现高科技与会展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敦煌文博会发展提供升级的内在动力。
  3. 以发展会展业和会展经济为契机,提升国际化水平,实现开放型发展
  纵观世界会展经济发展历程,会展经济发达与否,与所在国、所在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直接相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都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重要趋势,会展业和会展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因此:第一,会展业及会展经济应成为中国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以敦煌文博会为例,参会各方可以敦煌文博会为创新合作平台,建立起多种形式的互利共赢机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化合作提供机遇。第二,应以发展会展业和会展经济为契机,带动中国与世界各国进一步加深国际经济贸易交流合作。贸易活动交流是会展经济的核心部分,欧美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欧美各国之间贸易的频繁往来相互促进。推动本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吸引外向型企业入驻该地区,可以为会展经济发展提供持久有力的微观动力。第三,应以发展会展业和会展经济为契机,加快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跻身世界分工价值链中高端的进程。会展产业链体系庞大,所依托的经济体系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程度。从现代服务业的视角来看,会展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上端,是大量商品、资本和信息汇聚的领域,为各种关联产业的高效整合提供了平台。发展会展业和会展经济,可以促进国家、地区产业结构沿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路径逐步演化,为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提供条件,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作者简介:
  杨丽娟,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领域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