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SWOT分析区块链跨境支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及跨境场景的不断丰富,跨境支付的需求飞速增长,但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一直为使用者诟病。区块链技术具有泛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点,为其提供了适时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应用SWOT模型对区块链跨境支付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研判,并提出策略建议,以此助力国家战略实施和普惠金融发展。
  关键词:SWOT;跨境支付;区块链
  多年前媒体上已出现“地球村”的说法,但对于这种打破传统时空观念的概念并不明确。现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这一观点才愈发明晰。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交往日渐频繁,国外求学、出境旅游等需要跨境支付的场景逐日递增。但相比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跨境支付的发展脚步较慢。原因在于传统跨国交易间,主体信任困境未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伴随着账户盗用风险高、手续费率高等众多问题,对我国跨境支付产业产生巨大限制。加之,各国对外汇管制的法规政策有所不同,由于跨境支付不能满足及时到账这一要求,使得汇率波动不稳定性增强,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和个人结算风险,造成了机构和个体的困扰。此时,区块链技术的产生为跨境支付革新提供了新契机。
  工信部发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提出区块链跨境支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王媛构建了区块链跨境支付的应用前景方案和推进模式体系。李永勇通过分析传统金融行业痛点,指出区块链在变革金融业态中承担的重要作用。从现存文献来看,研究者们大多是从宏观角度对区块链跨境支付的背景原理加以论述,结合SWOT分析法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通过应用SWOT分析法对区块链跨境支付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明确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提出策略建议。
  1.区块链概述
  比特币的快速发展使得区块链进入大众视野。区块链从本质上看,是一个泛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即数据区块代替了中心服务器或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作用,并具有泛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性。因此,区块链为社会信用系统的完善提供了一个数据源路径。由于链上数据无法篡改的特性,可忠实勤勉地存储每一个信息包,并记录在各个节点上。数量可观的信息包有助于对个人或机构从始至终的信用成长过程进行研判,对其信用度进行评估,适合应用在需要交易双方有高度互信的场景中。与传统跨境支付相比,新型跨境支付充分融合区块链技术特点后,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交易双方的信任基础,进行点对点支付,共同参与验证,成为现有信用体系的延伸。
  2.区块链跨境支付发展现状
  麦肯锡发布的《2018全球支付报告》提到2017年全球跨境支付数额为2063亿美元。具体到我国,2018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也已达到9.1万亿元。跨境场景的存在助推了跨境支付额度的增长。而区块链跨境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模式,发展还属于初级起步阶段。最近我国金融机构和科技金融公司都竞相布局区块链跨境支付,相继开展服务,不断扩展业务版图。蚂蚁金服于2018年6月已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汇款业务,实现菲律宾和我国香港地区电子钱包跨境汇款三秒到账。而作为长期经营支付业务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也就区块链跨境支付进行地区试点,如2018年9月,南非标准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了基于联盟链技术的中非区块链银行贸易融资平台,继而成为首个利用区块链业务连接两大洲的合作机构。区块链企业Oklink则聚焦中小额跨境汇款,现已覆盖包括东南亚地区等30多个国家,几分钟内就可完成支付、汇兑、结算多个流程,实现快速价值转移。
  3.区块链跨境支付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将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别研判,即对区块链跨境支付内部因素中优势和劣势、外部因素中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对区块链跨境支付所处的场景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为跨境支付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保障。
  3.1 S-優势分析
  3.1.1支付效率提升
  在传统跨境支付中,牵涉到两国、两地区间开户行、央行、境外银行的机构层级划转,钱款转账的处理速度在2-5个工作日之间,国有五大行的电汇平均需要在3个工作日左右才能把款项打到指定账户。区块链跨境支付中,由于所有节点共享账本,点对点的交易通过共识算法得到一致性确认,不需要传统支付中层级划转,不涉及中介机构,将多边模式转化为双边模式。支付链采用“5+2”“白+黑”一周全天候运行方式,划转到账不受非工作日等因素的影响。过程高效便捷,中小额度实时到账可基本实现。
  3.1.2支付成本降低
  传统跨境支付中,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五大行电子汇兑支付的平均手续费为汇款金额的0.1%,最低为20元,电报费在80-150元之间,且支付金额较小。运用区块链技术可将跨境支付的每笔交易成本降低42.3%,同时满足国家间的大额转账需求。目前,国内三大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火币、币行、比特币的手续费按成交金额的0.2%双向收取。
  3.2 W-劣势分析
  3.2.1交易安全性
  只要涉及支付行为,着眼点是能否为支付提供安全保障。使用区块链跨境支付,用户首先考虑的就是资金安全问题。区块链中不存在绝对中心点,并能固化交易历史。在公有链上,黑客即使侵入到系统内,假设已经对几个区块信息包进行修改,也不影响总体的登记账簿和真实对账。但在私有链上,如果掌握了支付系统链中超过50%节点,就可通过修改单节点或单区块的信息去覆盖其他记录账本。加之,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密码破译的能力,其应用的Shor算法会对区块链使用的椭圆曲线公钥加密算法产生挑战,继而影响到操作稳定性和业务连续性。
  3.2.2合约有效性
  当前的区块链跨境支付还存在有合约有效性的问题。区块链2.0的应用——智能合约通过类似执行编程中的IF-THEN语句实现条件触发,实施合约条款。区块链的特点决定了合约内容可以被追踪,并且不可篡改。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支付合约自动执行,不可更改,再出现“支付欺诈”或违反“公序良俗”等情势时,因编程代码写入即生效的特点,支付当事人无法立即纠正或撤销合同。这与当前《合同法》上规定的合同有效性制度相背离,也无法解决因主观恶意产生的“不当得利”问题。   3.3 O-机遇分析
  3.3.1政策逐步开放
  自贸区在实现地区纵深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上贡献突出,在试点区块链等数字经济产业时也敢为人先。截至2019年3月,我国共建立12个自由贸易区,并在区块链跨境支付上相继展开探索。2017年9月招商银行在前海蛇口自贸区和香港地区的公司账户内完成首笔区块链跨境支付业务;2018年10月海南自贸区软件园与牛津大学共建区块链研究平台;同月,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区块链跨机构金融应用项目上开展探究,共同打造区块链生态产业集群。
  3.3.2跨境产业高速发展
  在跨境电商、跨境旅游、跨境医养、跨境教育等为产业代表的跨境贸易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跨境支付作为交易实现的重要载体,需承担起助推贸易大发展的职责。产业发生额的高速增长势必会带来庞大的资金流动。在传统跨境支付中,金融机构为保持流动性,需在自有账户内保存多币种用于支付、清算和对账。现今,全球贸易往来频繁,跨境支付数额扶摇直上,因原有方式支付时间较长,外币存储在账户内成为“沉淀资金”。对个人而言,在不同国家地区的银行开展业务都需要不定量保证金作为抵押品,该方式会占用个人可利用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几乎可以实时到账,在途资金量大幅降低,提高资金流动性。同时,使用支付双方认可的数字货币会减少本外币占用,从而降低巨额外汇储备,防范汇率风险操作的国家损失。
  3.3.3贸易争端涌现
  从2017年8月开始,美国单方面挑起对华贸易战。以知识产权调查和加征关税为由不断升级摩擦。对我国而言,两年来积极应对的勇气来源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但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当今跨境支付中多用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SWIFT系统进行结算。如果因国家风险和地区纷争被排除在该支付体系之外,跨境经济活动将寸步难行。2012年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就表现为停止其接入SWIFT国际清算体系,造成伊朗经济局势动荡。区块链跨境支付的出现提供了降低此类风险的可能性,为发展中国家铺垫了世界范围内公平使用的跨境支付通道。
  3.4 T-挑战分析
  3.4.1政策标准挑战
  区块链应用于跨境支付,需要先建立起法律框架,并明确行业标准。目前国家在基本法律和行政法规层面上尚未出台支撑条文。而已有的总体框架集中在可信区块链工作组提出的标准规范和工信部发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上。针对跨境支付的具体指引上,标准化路线图并不明晰。
  3.4.2交易监管挑战
  在传统跨境支付中,一直被诟病就是跨区监管,客户信息不易追溯。各国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差异也导致监管难度一直存在。而在区块链跨境支付中,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使得监管机构无法审慎甄别用户信息。特别是针对域外客户,在履行KYC职责上有所欠缺,在个人资金账户的官方监管上造成很大困境。如不法分子使用区块链支付从事跨国犯罪活动,又无法由监管当局控制,会造成违法所得的非法转移利用。
  4.基于SWOT分析法的區块链跨境支付策略概述
  区块链跨境支付作为一个新业态方式,还未在市场中形成规模性的商业体系。要想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推广,结合应用场景实现跨境支付的价值传递和信用传递,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4.1制定法律框架,加强国际协作
  法律框架的制定对于区块链跨境支付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制度保障。区块链技术从表层看受加密算法的约束,但实际上运行规则却由人来制定。在去中心化的实践中,传统的政府监管难以发挥在支付体系的主导作用,一切都依赖于事前规定的框架规则。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出台区块链跨境支付法律指引,避免其陷入发展僵局。此外,由于区块链跨境支付弱化了国际边界,除境内的法律框架需审视外,还需与国际机构加强标准、协议合作,推动有效的跨地域监管,减少具体应用的司法实践冲突。通过提供稳定的支付环境,更好地服务于跨境产业运行。
  4.2提升技术能力,重视人才培养
  安全是支付行业的命脉,技术能力的提升对于区块链跨境支付安全尤为关键。随着量子计算和密码学技术的发展,现有的非对称加密技术也需进行不断升级。通过提升密码算法效率等措施,保障系统的实现安全和运行安全。此外,产业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区块链创新人才团队的行业布局、学科布局和空间布局,重视技能人才培养,补齐人才短板,实现产业系统化、标准化升级。
  4.3注重权益保护,加强安全教育
  新生事物获得大众的普遍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产生初期会时常伴随欺诈等违法行为。职能机构在平时工作中,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安全教育,使其明确区块链跨境支付的应用条件和运行过程,避免由知识误区导致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并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权益保护路径,除诉讼解决外,还可设立区块链跨境支付保护基金。通过完善救济途径,降低消费者因区块链技术迭代风险导致的合法收益损失。
  结语
  本文通过应用SWOT模型对区块链跨境支付的优劣势和机遇挑战进行分析,明确了在现有环境下,为了消除劣势和应对威胁,政府和机构应不断推进相关研究,使政府保障效率与技术迭代频次相匹配,为区块链跨境支付的稳步发展创造内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永勇.区块链技术引领商业银行跨境支付业务创新[J].中国城市金融,2018,32(11):29-32.
  [2]伍旭川,王鹏.区块链技术应用及展望[J].清华金融评论,2016,3(10):23-25.
  [3]陈永伟.用区块链破解开放式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难题[J].知识产权.2018,32(3):72-79.
  作者简介:
  李言(1989-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计算金融与风险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