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绿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冯钰 王桂梅

  摘 要:绿豆病虫害是造成绿豆减产、品质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介绍了绿豆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以为绿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绿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6-0078-03
  Abstract:Mung bea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r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reduc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of mung bean. In this paper,the symptoms,occurrence rules and control methods of common diseases and pests of mung bean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It provides reference and support for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mung bean.
  Key words:Mung bean;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Prevention and control
  绿豆是豆科菜豆族豇豆属植物中的1个栽培种。绿豆在中国多个省都有大面积种植,是主要小杂粮作物之一。绿豆适应性广,耐瘠、耐旱,生育期短,适播种期长。绿豆是药食同源作物,其膳食纤维、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可促进人体生理代谢活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清热解毒的保健作用。
  绿豆的病虫害防治是保证绿豆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针对绿豆的常见病虫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1 常见病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绿豆常见病害有叶斑病、白粉病、根腐病和锈病等。
  1.1 叶斑病 尾孢菌叶斑病是绿豆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导致叶片枯萎和脱落,发病后期可至植株早衰,在绿豆生育期内均可发生,一些地方在绿豆开花、结荚期较容易发生。
  1.1.1 症状 感染后的绿豆植株,叶片产生水渍状小病斑,逐渐扩大,形成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周围有褪绿的黄色晕圈的病斑。病情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导致叶片干枯。
  1.1.2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或病残体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病害发生条件需要高温、高湿,每年的7—8月份,雨量较大,绿豆处于开花、结荚期,是病害的高发期。
  1.1.3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播无病种子,播种时减少种植密度和加宽行距,可以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进行深耕,实行轮作,可有效减少和防治叶斑病危害。(2)药剂防治:播种后30d用25%丙环唑乳油500~600倍,可以预防叶斑病。发病初期喷洒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进行防治,以减少病毒传播;还可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洒1次,一般喷洒2~3次。
  1.2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发生在植株开花后,病菌丝体常覆盖叶面大部分绿色组织,影响光合作用。冷凉、干燥的气候条件利于病害流行,如果在苗期感染,可造成绝产。
  1.2.1 症状 病菌先感染叶片,再侵茎、豆荚和花序。感染初期,被侵部位有轻微绿点状病斑,而后逐渐扩大形成大小不一的白色粉斑。病害后期,可使感染部位组织变为褐色或紫色。
  1.2.2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病株或杂草作物上越冬,次年在适宜条件下,通过气流传播绿豆植株上。在潮湿、多雨或田间积水、植株生长茂密的情况下易发病。
  1.2.3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秋季深耕,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2)药剂防治:病害发生初期喷施40%氟硅唑乳油5000~8000溶液、25%粉锈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等。
  1.3 根腐病 根腐病是绿豆苗期主要病害之一。地勢低洼,土壤湿度大,地温较低容易造成发病。发病后可造成缺苗断垄现象。
  1.3.1 症状 病害发生在种子萌发后至幼苗阶段。发病初期心叶变黄,若拔出根系观察,可见茎下部及主根上部分腐烂时,植株便枯萎死亡。
  1.3.2 发病规律 菌丝体或菌核寄生在土壤或杂草上越冬,通过风、水、人和动物传播。土壤温度影响病害明显,土壤温度18℃时最适病害发生。
  1.3.3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精耕浅播,低洼地实行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合理中耕。(2)药剂防治: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在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
  1.4 锈病 锈病是绿豆各种植区一种常见病害,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发病重的,致叶片早期脱落。
  1.4.1 症状 染病的叶片,在叶面上呈疱状突起,随着逐渐扩大,形成孢子堆。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粉状、黄锈色孢子。当病害发生严重时,孢子堆合并成群,并覆盖了叶面大部分面积。锈病可破坏植株的光合作用,至叶片枯萎脱落。
  1.4.2 发病规律 冬孢子寄宿病叶残体越冬,适宜条件下萌发,随风传播,侵染叶片。在7—8月是锈病的流行期,锈病适宜温度20℃~26℃,相对湿度大于90%。
  1.4.3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避免与豆科轮作。降低种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清沟排渍。(2)药剂防治:在病害初期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65%代森锌400倍液或50%百菌清500倍液,间隔7~10d,连续2~3次。   2 绿豆常见虫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绿豆主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豆荚螟、绿豆象等。
  2.1 蚜虫 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属半翅目蚜科,是农作物较普遍的害虫之一,又是传染病毒的媒介。蚜虫一般体长1.5~4.9mm,多数约2mm,繁殖力很强,1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蚜虫不仅阻碍植物生长,形成蟲瘿,传布病毒,而且造成花、叶、芽畸形。
  2.1.2 症状 蚜虫一般在绿豆的嫩茎、幼芽、顶端心叶和嫩叶的叶背群聚吸食枝液。绿豆受害后,叶片卷缩,植株矮小,影响开花结实。
  2.1.3 发生规律 雌蚜虫产卵,在杂草上以卵越冬。次年气温高于25℃,相对湿度达60%~80%时病害发生严重。
  2.1.4 防治方法 在早晨或傍晚喷洒2.5%敌百虫粉、2%的杀螟松或25%的亚胺硫磷;或喷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1000倍液、25%的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连续2~3次。
  2.2 红蜘蛛 红蜘蛛学名朱砂叶螨,蛛形纲,属真螨目,叶螨科。红蜘蛛在中国分布较广,是一种较常见的害虫。
  2.2.1 症状 红蜘蛛主要吸食叶片背面汁液。有向上爬的习性。先为害下部叶片,而后向上蔓延。受害后的叶片呈现黄白色斑点,病害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脱落,缩短结果期,影响产量。
  2.2.2 发生规律 红蜘蛛1年发生10~20代,雌虫在田间土块下或杂草根部越冬,来年3月开始活动并取食繁殖。红蜘蛛最适宜温度为29℃~31℃、相对湿度35%~55%。一般在7月,种群达到高蜂期;8月中、下旬以后,种群密度维持在1个较低的水平上,不再造成危害。
  2.2.3 防治方法 药物防治可用20%螨克1000倍液、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液1000倍液,连续喷洒2~3天。
  2.3 豆荚螟 豆荚螟又名豆荚斑螟,鱗翅目,螟蛾科。豆荚螟是南方豆类的主要害虫。成虫体长10~12mm,翅展20~24mm,体灰褐色或暗黄褐色。幼虫时在豆荚内蛀食豆粒,被害籽粒几乎不能作种子,变褐以致霉烂。成虫昼伏夜出,傍晚活动,趋光性弱。
  2.3.1 症状 幼虫蛀入荚内取食嫩籽粒,造成瘪荚、也可为害叶柄、花蕾和嫩茎,受害的植株落花、落蕾和枯梢。
  2.3.2 发生规律 豆荚螟每年发生3~4代,成虫在嫩荚、花蕾、叶柄上产卵。初卵幼虫蛀食嫩荚,3龄后蛀入荚内食豆粒,老熟的幼虫,咬破荚壳,入土作茧化蛹。豆荚螟喜干燥,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发生严重。在适温条件下,雨量多、湿度大则虫群数量少,雨量少、湿度低则虫群数量大。
  2.3.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有条件实行水旱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害的卷叶和病荚。在幼虫越冬期进行深耕灌溉。药物防治:喷施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25%菊乐合剂30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4000倍液。也可在老熟幼虫入土前施用白僵菌粉剂来毒杀幼虫,用量22.5kg/hm2。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黑光灯,诱杀成虫。
  2.4 绿豆象 绿豆象为鞘翅目,豆象科,体长2~3.5mm,宽1.3~2mm,卵圆形,深褐色,世界各国均有发生。绿豆象是绿豆生产和贮藏期间的重要害虫,以仓库内为害为主。
  2.4.1 症状 绿豆象以幼虫潜伏在豆粒内部蛀食种子为害,或在仓库的绿豆中反复产卵繁殖,被害豆粒虫蛀率动辄达30%~60%,造成千粒重、营养价值和发芽率严重降低或完全丧失。
  2.4.2 发生规律 绿豆象从北方至南方1年发生4~12代,成虫与幼虫均可越冬。雌虫可在仓库豆粒上或田间豆荚上产卵,每只雌虫可产70~80粒。雌虫一般选择表面光滑的豆粒面上产卵,产卵后数日内死亡。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豆荚、豆粒。绿豆象善飞翔,并有假死习性。
  2.4.3 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包括田间防治和仓内防治,以仓储期防治为主。仓贮期防治主要用熏蒸方法,常用熏蒸剂有磷化铝、二硫化碳和环氧乙烷等。推荐使用微量磷化铝熏蒸法,每50kg绿豆使用1~2片磷化铝片。熏蒸时间应温度而定,仓内温度12℃~15℃时密闭5d,16℃~24℃时密闭4d,20℃以上时密闭3d。(2)物理防治:高低温杀虫、辐射杀虫、气调杀虫等。
  参考文献
  [1]程须珍.绿豆生产技术[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5.
  [2]段灿星,朱振东等.食用豆类豆象鉴别与防控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7.
  [3]潘秀艳.探究北方地区绿豆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23):135.
  [4]李继红,齐敬涛,张俊良,等.绿豆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38(18):54.
  [5]刘海荣.绿豆的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19):7.
  [6]刘萍,杨平,耿军.绿豆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08):286-288.
  [7]张亚.绿豆病虫害防治[J].湖南农业,2014(03):30.
  [8]宋键.绿豆的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13,31(04):58-59.
  [9]侯慧颖,张玉训,陈丽.绿豆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09(09):34.
  [10]张建国.绿豆病虫害兼治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146,150.
  (责编:杨 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4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