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棉花产业现状及长江流域棉区转型升级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汪宏伟

  摘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进口国。棉花消费需求属于刚性需求,但我国棉花产销不对称[1-2]。本文从棉花产业现状(长江流域、黃河流域两棉区种植面积逐年下滑棉花产业逐渐演变为以西北内陆棉区为主)入手,分析了西北内陆棉区的环境挑战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的危机,对西北内陆棉区能否继续扩张及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思考,并对长江流域棉区的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棉花产业;转型升级;长江流域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9)04-0002-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9.04.001
  0  引言
  棉花是我国七大传统农作物,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作物,原棉产品依然是我国军民共需的基础原料、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棉花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棉花产业历经近70年发展已日趋完善,并成为十二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之一。2018年我国原棉需求量已达850多万吨,棉纺织品出口创汇近3000亿美元,是棉农的重要经济来源,在国民经济中占居重要地位。
  近5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受国家政策、国际市场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截止到2018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下滑到3354.41千公顷,比近十年中的棉花种植面积最大年份的2011年下滑25.9%,年总产原棉为610.28万吨,其中新疆棉花生产面积占全国比重达到了83.5%,年总原棉比重占83.8%。为了我国棉花产业有效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调查分析,形成如下思考。
  1  产业问题分析
  “十二·五”以来,我国棉花生产布局不断发生变化,棉花面积由原来的“西北内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足鼎立逐渐演变为西北内陆棉区为主,这一新的变化正在产生新的产业问题。
  1.1  西北内陆环境面临挑战
  1.1.1  水资源过度消耗
  2018年新疆棉花生产面积超233.3万公顷,按用水2250 m3/hm2计,年耗水超52.5亿方。新疆土地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水资源却匮乏,根据 2017 年新疆统计年鉴显示,截止2016年末,新疆水资源总量为1093.0亿方,我国当年水资源总量为32466.40亿方,仅占全国总量约3%[3-4]。新疆地区天然降水量不均匀,东南少,北部多,并非全新疆地区都适宜棉花种植[5]。
  1.1.2  地膜用量逐年增加
  根据2018年新疆棉花生产面积,按用膜18.75 kg/hm2计,年投农膜约4.4万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影响了棉花耕作和原棉品质[6-7]。
  1.2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两棉区危机显现
  长江流域、黃河流域棉区种植面积逐年下滑,主要问题为以下三方面。
  1.2.1  生产技术以传统方式为主
  目前长江流域、黃河流域棉区主要采用稀植大棵、精耕细作的营养钵育苗移栽植棉模式,该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大面积应用,已历经30多年,因其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管理繁琐,无法适应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等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1.2.2  植棉主体老龄化严重
  据调查,江西九江的彭泽、瑞昌和柴桑区3个产棉县棉花种植者,1950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占29.5%,1960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占85.5%,1970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占99.3%。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人員几乎没有人从事棉花种植。
  1.2.3  产业关键环节不协调
  一是新技术拥有者与使用者环节不畅。棉花种植的新技术新成果多为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拥有,棉花种植者多为文化水平相对低的高龄农民,对传统植棉技术情有独钟,两者之间没有形成有效转化机制。二是棉花产销环节不畅。2014年以前,小规模的收购加工企业很多,分散农户容易就近交售籽棉,产销环节基本畅通;2014年以后,轧花设备更新升级为400型企业,籽棉交售需要中介人参与才能完成交易,增加了销售成本,挤压了棉花生产者的经济利益,产销环节不协调矛盾逐渐显现。
  2  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棉花产业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棉花产业战略地位只能加强,棉花产业如何科学布局,如何因地因时综合施策,直接影响到国家产业安全。
  2.1  西北内陆棉花面积能否继续扩张,值得商榷
  现阶段无论从棉花的产业链条中的种业、生产、加工、纺织、销售过程中的任何环节,还是从棉花种植面积、产棉数量、原棉质量来看,新疆地区都保持着领先优势,但新疆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1  水资源匮乏、农膜污染较重
  一方面新疆地区以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光热资源丰富和气候干燥等优越条件而适合棉花发展,但存在水资源匮乏的天然弊端。另一方面新疆地区植棉全地膜化,造成棉田内的地膜残留量较高,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影响了棉花耕作和原棉品质。
  2.1.2  可用于棉花种植的耕地是否趋于饱和
  根据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数据统计,2017年新疆地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886.96千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95.86千公顷,而棉花播种面积2217.47千公顷,棉花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7%,基本与粮食作物持平。新疆的北疆植棉区适宜早熟棉种植,但春季气温不稳定,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在棉花苗期和吐絮期的热量供应影响较大;南疆植棉区因降雨量小,且水资源短缺,高气温会导致蒸发量较大;而东疆植棉区因风大气温高,且较缺水,种植瓜果比较效益更高。   2.1.3 棉花市场比例失衡,缺乏活力,棉花补贴政策对其他地区的棉花产业造成冲击
  无论从棉花产业安全,或是从农业生态安全,亦或是经济学角度,新疆地区“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利于分散种植风险,甚至阻碍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棉花补贴政策不对等的情况下,对其他地区的棉农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影响,造成资源配置错位,甚至导致棉花品质下降,及对棉花加工业造成运输成本加大、信息不对称等不利影响。
  2.2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应否继续列入国家战略规划,应深入调研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亦属于棉花优势种植区,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现已经进入了平稳下滑期。这两棉区人口比例较重和人口密度较大,且总体素质较高,对棉纺织产品需求量更大,市场前景广阔。
  2.2.1  进出口需求及经济效益
  棉花消费需求属于刚性需求,2017年我国棉花进口数量为116万吨,虽较2012年(近十年)进口棉花513万吨最多年份少了约77.4%,但进口量仍占2017年国内棉花总产量的20.5%。江西省2017年棉花产量仅为10.5万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市场有效供给量不足,导致棉花产业链的其它行业很难,且与新疆地区形成竞争。
  2.2.2  自然生态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具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十分适宜棉花生长。因植棉面积较小,多为散户种植,属于精耕细作型,使用过农膜栽培的耕地棉田面积较少,农膜污染较小,更适宜优质棉无膜栽培。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逐步进行,现代标准棉田必然大大提高棉花种植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有助于棉花产量的提升。
  2.2.3  棉农植棉效益低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由于棉花收购价格低及政策补贴,其与新疆棉花收购价格间存在巨大差异,导致棉花种植土地流转比例低,集约化经营种植难度大,雇工成本不断攀升,加之棉花种植周期长,土地利用率不及其他农作物,棉花种植比较效益已形成恶性循环。2018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显示,2017年棉花平均净利润全国为-7054.2元/hm2,江西为-18020.25元/hm2;2017年早籼稻净利润全国为283.95元/hm2,江西为1675.95元/hm2;2017年全国烤烟、甘蔗和甜菜的净利润分别为-1532.7元/hm2、6096.0元/hm2和2441.25元/hm2 [8-10]。
  2.3 棉花“产、研、用”发展模式构建,要因地施策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消费国、 进口国,也是第二大生产国,棉花产业的发展需要时刻做好风险防控,然而现阶段“三足鼎立”之势已悄然打破,各地区棉花“产、研、用”发展模式的构建需因地施策。
  一是优质棉不缺市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应依据当地需求和当地生态自然环境研发高质量、高产量的棉花品种,以提高棉花质量和产量。
  二是依据当地棉农主体及耕地平整形势研发生产农业机械,推进棉花生产链条全程机械化。
  三是地方棉花科研单位或地方农业部门将绿色高产高效棉花示范种植基地设立在棉花种植优势区域,对周边散户起到典型示范和推广作用。
  3  对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3.1 成立国家级科研联合攻关团队,突破关键技术
  长江流域棉区以散户经营、精耕细作的传统方式为主,呈现出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管理繁琐,无法适应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应成立国家级科研联合攻关团队,团队应由当地棉花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主产棉县的农技推广人员、棉花种植大户、棉花企业及棉花机械生产厂商等共同组成。从棉花科研、生产、加工、运作、政策等全产业链进行突破。应尤为重视棉花产品质量及棉花生产的轻简化和机械化。筛选适合长江流域棉区的高品质棉花品种,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农机购买补贴政策,研发适宜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轻简机械,提速棉花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
  3.2 建立新技术示范培训基地,培育新型主体适度规模植棉
  地方大专院校、地方科研部门及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充分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及农业从业高技术人才、新型植棉主体工作。大专院校、地方棉花科研单位、地方农业部门应尽可能的在棉花种植优势区域设立绿色高产高效棉花示范种植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运作,进行棉花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大专院校与当地农业部门积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如江西省自2012年以来实施五年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由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招收培养的专科学员共计33045人,本科学员共2812人[11-12]。
  3.3  对接龙头加工企业签约收购新型主体生产的籽棉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产量逐年减少,棉农待价而售的惜价心理,轧花厂无花可收、开工运作期缩短。纺织企业虽全年运作,但新疆棉使用量却远多于本地棉。因而应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农业风险,避免农户损失。这对改善棉花产销不对称、棉花生产的规模化及棉花品质等问题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合作社作为龙头企业与棉农的双方联络人,充分做好经纪人角色,完成经纪人的责任。龙头企业应做到订单规范化,合约法制化,通过与合作社建立信用平台,搭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新型合作模式[13-14]。
  3.4 出台融资政策,助力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原棉品牌
  在棉花行业,因气候、产量、政策等诸多因素,消费者更多的是关注新疆的长绒棉品牌,而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品牌知之甚少。当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正呈燎原之势,蓬勃发展,三品一标尤为突出[15]。长江流域棉区应顺势而为,助力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原棉品牌,政府部门应大力出台融资政策,要求企业进行企业定位、品牌规划,形成品牌推广及保护意识,严格管控棉花产业的生产端、加工端及销售端,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卢秀茹,贾肖月,牛佳慧. 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01):26-36.
  [2] 颜景沛. 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思路[J]. 河南农业,2016(32):10.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2017)[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4] 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年鉴(2018)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5] 戴维英. 新疆兵团棉花品牌建设的问题研究[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6] 喻树迅. 无膜棉对中国棉花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J]. 农学学报,2019,9(03):1-5.
  [7] 张志芳,彭柳林,刘晓斌,等. 目标价格改革背景下江西棉花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展望,2015,11(05):43-46.
  [8] 杨剑. 兵团棉花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6.
  [9] 陆光米. 我国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8.
  [10] 李培良,魏晓文. 我国棉花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J]. 中国棉花,2017,44(2):1-6.
  [11] 王清媛.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3):84-86.
  [12] 孟凡遵. 地方农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机制研究[D]. 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8.
  [13] 郭亚楠. 订单农业组织模式研究[J]. 商业经济,2018(08):107-109.
  [14] 安毅. 我国期货农业组织模式创新与发展思路[J]. 经济纵横,2015(07):73-77.
  [15] 李学勤. 打造“三品一标” 推动现代精品农业发展[J]. 河南农业,2018(17):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5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