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东 王达

  摘 要 玉米的种植在我国分布较广,目前,玉米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当前,我国的东北、内蒙古、河北及山东等地区的玉米产量已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0%以上。由此可见,玉米产量对我国粮食总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害问题成为影响玉米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降低玉米产量,且对玉米品质也有较大损害。基于此,对玉米种植新技术及病虫害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玉米种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13
  农业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是国家的基础产业。粮食产量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增长水平,也关系着国民的生活品质。而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广阔。当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严重,如果不能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会严重降低玉米产量,进而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病虫害问题也会影响到玉米的品质,阻碍了我国玉米走出国门,难以适应当前与国际接轨的发展形势。因此,必须加大对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做好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保证我国玉米产业的稳定发展[1]。
  1 玉米栽培技術要点
  1.1 保证整地阶段的工作质量
  整地工作是玉米种植前的基础工作,整地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后期玉米种植的效果,不仅影响着玉米的生长,也关系着病虫害的发生率。因此,为了保证玉米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必须做好精细的整地工作。一般在深秋季节对玉米耕种地进行土地深翻作业,翻整深度在20~25 cm。将深层土壤翻到地表,可以通过紫外线和低温杀死土壤中的有害病菌及害虫虫卵。在第2年播种玉米前,应该对耕地进行第二次翻整,整地日期应选择在播种前的1~2周进行。第2次翻整要保证土壤细碎,减少耕地中的杂物,从土壤中筛除去年残留的玉米秸秆、根系,可防止携带有害菌及虫卵的秸秆与本年玉米接触。另外,残留的玉米秸秆一旦发生腐烂、霉变,也会对玉米的生长带来影响。整地后还应对耕地泼洒一定量的生石灰及除草剂,以杀死土壤中的有害菌和虫卵,减少杂草滋生,为玉米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2]。
  1.2 做好科学选种工作
  种植玉米前,应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环境来进行玉米品种的科学挑选。由于我国南北方地区气候环境具有差异,在种植玉米时应该因地制宜地挑选适合当地环境的玉米品种,以促使玉米更好生长。同时,应挑选抗病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也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选好适合的玉米品种后,应对玉米种粒进行药物浸泡处理,根据当地容易发生的病虫害类型,选择相应的药剂对玉米种粒进行浸泡,可以大大提升玉米的抗病能力。浸种后还应做好晾晒工作,晾晒时间应控制在2~3 d,通过晾晒减少玉米内部的水分含量,在种植后可提升玉米的吸水能力,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晾晒时应将玉米种粒均匀平铺,在铺摊的过程中挑出瘦弱、破损的种粒,进而保证玉米的发芽率,确保玉米长势良好。
  1.3 合理密植
  合理控制玉米种植间距,可以减少玉米个体之间的养分争夺,确保玉米的总体长势均衡。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应该在玉米2~3叶阶段做好定植工作,保留茁壮个体,去掉发育缓慢的个体。根据种植区域的不同,也应该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调整,例如在一些土质疏松的区域种植玉米时,可以使用宽垄双行的密植方式进行种植,这样可以防止玉米倒伏现象发生。
  1.4 科学的水肥管理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应该合理施肥,提升有机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玉米的生长特点,合理控制肥料成分比例,可以更好保证玉米的养分供给。玉米生长对磷的要求较高,但根据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量也有相应的变化。在玉米幼苗期对磷肥的要求较低,此时可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比例,而当玉米进入抽穗期后对磷肥的需求量逐渐升高,此时追加适量的磷肥可以提高玉米种粒的饱满度。玉米进入籽粒形成期后,对土壤湿度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变化,此时应该减少土壤的水分含量,当水量较大时应该做好排水工作,保证土壤干爽,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玉米种粒饱满,也能防止土壤水分过高造成玉米倒伏。而且,合理控制水肥用量,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湿度过高时,病菌的滋生速度较快,因此种植人员应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控制好田间湿度,进而破坏病虫害的生长环境。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玉米虫害的防治
  对虫害的防治应该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消灭田间出现的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螟是为害玉米较为严重的害虫之一,在防治时可利用玉米螟的天敌对玉米螟幼虫进行捕杀。在田间引入赤眼蜂可以有效杀灭玉米螟幼虫,第一代赤眼蜂虫卵的引入数量应控制在120 000~150 000头/hm2。在田间设灭虫灯也可以有效捕杀玉米螟成虫,减少其繁殖数量,悬挂数量应控制在1盏/667 m2,悬挂高度应在2~3 m。有研究表明,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对玉米螟都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将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菌粉洒在玉米心叶丛内,可以有效杀死玉米螟幼虫,菌粉用量应控制在2 g/株。蚜虫也是为害玉米生长的害虫,通过引入螳螂、瓢虫等蚜虫的天敌,可以有效控制蚜虫数量,降低其对玉米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在田间悬挂黄色黏虫板,利用颜色诱杀蚜虫的成虫,悬挂数量为每隔3~5株玉米挂一张黏虫板[3]。
  2.2 玉米病害的防治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都是玉米的常见病害,这些病害主要由致病真菌引起,湿度、温度较高环境是真菌的良好滋生环境。因此,在防治时,应合理控制田间土壤湿度,规划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种植区域通风效果,减少病原菌滋生。同时要做好田间管理,发现带病植株应及时拔除并集中深埋,减少玉米种植区域内的病源,进而控制玉米病害。此外,根据病害种类进行相应农药的喷洒,可以有效防治玉米病害,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药剂喷洒,可以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每667 m2具体用量为60 kg。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提升玉米产量,保证玉米品质,玉米种植人员必须做好玉米的栽培工作,并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引入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规模,最终达到促进玉米种植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井士军,尹海兰.探究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7(22):123.
  [2] 王玲萍.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41.
  [3] 马良,魏源.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8):184,221.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6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