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如何高效开展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杰

  【摘要】英语听力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综合,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较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能力。许多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力不从心,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热情。对此,教师应从学生的问题根源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耐心指导,帮助学生从误区中走出来,重新树立学习英语听力的信心。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教学 听力材料长期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强调英语基础知识的教育和书面训练,而对于学生的听力方面的能力训练,却往往未给予实质的重视,以致于教师虽然在教学上采取了一些措施,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收效却不明显。
  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方法得当,持之以恒,一定能取得成效。
  一、当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教授学习听力技能尤为重要。但在当前实际英语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并不注重学生的听力训练,认为初中的学生又不出国,只要掌握住了基本的英语知识够用就可以,让学生在短暂的听力过后,便要求学生答题。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掌握听力技巧,还会逐步导致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形成听力障碍。一方面,学生在听力过程当中缺乏聽力技巧训练,导致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无法有效理解文章大意,跟不上听力训练的速度,影响学生的听力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没有处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本身发音就不准确,再加上听力训练不到位,更使学生无法掌握每个音标及单词的正确发音,在相应的练习中无法有效识别发音相近的单词,导致学生无法整体掌握听力材料内容,形成听力理解障碍。
  二、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效率
  许多教师普遍把教学重心放在反复组织听力训练和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交流、扩充单词量等方面,但效果并不显著,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忽略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如单个音标发音不准、单词合拼不准、近音词混淆等发音问题。当学生出现上述问题时,便很难把握听力中的英语单词,造成听不清,也听不懂题目内容,或错误理解听力内容的意思等。教师应及时地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症下药,各个击破,降低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难度。教师更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简单处加以巩固,在重难点处反复提点,耐心进行指导。
  若想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正确区分不同音标的发音。教师应指导学生对48个音标进行反复练习,并纠正其错误的嘴型、舌型、音调高低和发音的位置,让学生在能准确发音的基础上,提高对单词的拼读能力。例如,在教材每一单元的新单词学习中,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形式可以是分组讨论,然后再派一个代表领读,也可以是按照排序轮流起来拼读。这样看似简单的训练,却既能让学生得到锻炼,又能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拼读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及时进行纠正。音标和英语单词的拼读训练,对单词的拼写和区分近音词有极大帮助,当听力基础的词、句能分清后,学生便能准确理解题干内容,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三、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1.选择丰富多彩的听力内容。选材的关键是要集趣味,知识性和使用性与一体,让学生在提高听力的同时,了解外国的一些经济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注意听力问题的难易度。选择的听力材料尽可能口语化,从内容,词汇和语速上控制其难易度,要由易到难,从浅到深。
  3.加强听力兴趣的培养。兴趣是许多事情成功的第一因素,只有对其感兴趣,学生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直到最后的成功。
  四、设计多样的训练题型,掌握各种解题技能
  1.分辨图片信息,预测相关内容。在播放录音之前,必须认真审题。学生平时要多观察,积累一些图片,如警示语、交通标志、天气符号、各国的国旗、国徽,特殊场地的标志以及各国的一些著名建筑物等。
  2.熟悉考试题型,读懂题目要求。中考英语试卷的第二节是听对话,我们应该在播放录音之前快速地熟悉题型,从提出的问题和提供的几个答案中分析信息,把握话题。
  3.把握短文主题,排除杂念干扰。第三节是听力试卷中最难的一题,在听之前,一定要快速浏览一遍问题及选项,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去听录音,才能事半功倍。
  4.记清关键词语,注意语言环境。中考英语试卷的第一部分是听力,根据题目要求,从听到的内容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回答问题。那么,在听录音的过程中,自始自终要有目的地捕捉所得到的信息,要心平气和,全神贯注,并做好记录。
  总之,听力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为了让学生逐渐对听力产生兴趣,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应有意地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们的英语综合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杜建萍.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2018,(07) :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