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莉华 王仕开

  【摘要】针对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使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不再流于形式,真正对学生起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数学综合素养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 综合与实践 数学教学“综合与实践”领域在数学课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它反映了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综合性、实践性、探索性兼具的学习方式。它既是一种学习活动,又是数学课程的内容。由于该领域出现时间相对较晚,知识和理论体系尚未成熟,在实际的教学中,尤其是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师依然面临众多困惑与难题。鉴于此,本文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该领域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农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现状
  1.课程认知模糊
  在教学中,因为这个领域的内容安排学时很少,也没有专门对该课程设置相应的考试,由此一部分教师误以为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就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也有的对这一领域的教学目标不清楚,认为是选学内容,把这部分当成了平时教学的阅读素材,随便布置一下任务叫学生回家看看;或者只当作一个信息窗口一带而过。
  2.教学方式无从选择
  由于老师和学生对“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很少关注,缺乏对这一领域成功经验的借鉴和教学案例的指导,因此解决问题时缺乏方法;加上师生的互动面窄,很多教师面对实践活动课一筹莫展,于是就上成某单元的小结课、练习课或复习课;有时甚至在教学时直接跳过,敷衍了事,因此在教学中比较随意。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的老师出于各种考虑,会以种种理由替代学生的一些本应该属于他们的“活动机会”。老师会把自己课前的调查资料一一提供给学生,从表面上看好像提高了效率,但老师的这一番“好意”却让我们的综合与实践应用教学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出现了越俎代庖的现象。
  3.教学评价落空
  “综合与实践”是一种数学意识,是指运用教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及数学本身进行探索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开放性,使得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评估,仍然以传统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认为不考试,看不到结果,所以教与不教都没有关系,评价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學的策略探究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全新领域,它需要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整体的教学观。要切实推进“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教师要从明确内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角度开展研究,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
  1.明确教材内涵,正确定位目标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经历具体的“综合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其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综合”
  这种综合不仅表现为数学内部各分支(如几何、代数、三角)之间的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综合;还表现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学生的各种能力、各种方法、各种工具的综合。它不应该是具体知识点的直接应用,不应该是已有数学知识、方法反射式的套用,它应该给学生一个综合应用学生以往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方法(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知识),去实际解决一个数学内部或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条件未必可丁可卯,线索未必清晰可见,问题本身和结果可能还需要另外的解读。它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2)综合与实践活动要突出“过程”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教师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经历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它的核心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有目标的、自主的实践活动。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活动形式上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采用诸如小组合作、实景观察、实地测量、动手操作、直接收集数据、问卷调查、真实数据计算等活动形式,使学生能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积累、分析、反思,使“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质的互动过程。
  (3)对学段目标正确定位
  作为教师,有必要整体理解和把握课程总目标,认识学段目标与总体目标之间的联系,再把学段目标分解到单元教学和每一节课教学目标中去,这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准确把握“综合与实践”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对于教师是极为重要的。
  纵观现行北师大版教材小学阶段的12个“综合与实践”内容,都是在学生学习相关数学本体知识后安排的实践活动。第一学段以单一知识点的实践操作活动为主,第二学段以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为主,原则上均以学生就近知识点安排活动。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要有效开展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教师必须挖掘每一次实践活动的内涵,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实践活动,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因此不能把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活动作为判断是不是实践活动课的方法。
  2.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活动效能
  开展数学综合性实践课教学仅仅明确教学目标还不够,还要根据学段目标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来组织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一般包括:一是确定探究主题阶段;二是制定探究方案阶段;三是实践体验阶段;四是交流探究成果阶段。根据内容特点和学段目标要求,教师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上要有所转变,要体现灵活性和层次性。   (1)按照不同学段目标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的内容选择在《课标》中的要求,三个学段是有差别。差别表现在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形式、综合程度、问题的呈现方式,也表现在老师的引领、指导、示范的力度等方面。在第一学段,学生学过的知识很有限,综合就主要指待解决的问题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的整合,能力和方法的综合主要表现为在老师引领下的观察、发现、表述、计算、操作。第一学段的教学,基本环节有:选一选、问一问: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多为教师给出问题;想一想、议一议: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做;试一试、做一做: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或小组实际进行观察、计算、比较、操作、得出结果;说一说、评一评:得到结果后,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介绍、表达、说明自己(组)的结果、如何得到的。而進入第二学段,以第一学段为基础,学生发展的目标会产生本质性的变化,逐步向学生自主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教学环节是:确定研究题目——设计实施方案——具体实施——报告研究成果及反思。
  (2)课内外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
  实际教学中,涉及实地勘查、数据测量、信息综合等活动,单纯地依靠课内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必须把教学延伸至课外。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目标与要求,安排合理的活动流程,要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学生在课外也能完成活动任务。如三下“小小设计师”在制作年历这个活动中,教材要求制作年历,活动过程包括制作经费预算、买材料、网上查资料等。一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制作经费预算、买材料、网上查资料安排在课前和课后自己独立去完成,课上也改为制作月历.学生学会制作月历的方法后,年历的制作就可以放到课余时间去独立完成。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看谁制作的年历最美”的活动进行评比,使年历做得更精美。
  (3)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但相对于一般的解决问题而言,其更具有综合性。教学中要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研究的关系,恰当地运用个体研究与小组研究。针对不同的问题层次和情境需求,组建实践活动小组,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3.转移评价重心,改革评价模式
  (1)在评价过程上,由注重结论向强调过程转变
  对学生“综合与实践”虽然不以纸笔测试为手段,不追求量化指标,但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素养,而不是通过学习所获取的学习结果。因此评价时要特别关注: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对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与发言。同时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监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程度、活动经验积累等,运用多种评价形式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2)评价主体上,由注重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教师要设计一套过程性、多主体评价方式,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包括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我评价。评价要产生良好的情感价值导向,有利于学生彰显个性,有利于“扬长”而不是一味“改短”,有利于激励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总之,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拓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大创举,为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打开了一扇门,也为学生开辟了应用数学的新天地,更是提升学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涵,改善教学组织形式,转移教学评价重心,聚焦基本活动经验,使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不再流于形式,真正对学生起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数学综合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09):45.
  [2]何华春.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的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5,(33):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7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