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提升中职数学课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效率偏低,究其原因,并不是现代学徒制这种模式不适合中职教育,而是因为公共基础课自身的课程改革进程相对缓慢,跟不上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前进步伐。探究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去改进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以中职数学为主例),以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数学;教学效率;有效策略
  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在职业学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种校企联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教育模式,凸显了教育的职业属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然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效率在逐渐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有一种观点认为,学徒制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它占用了公共基础课的发展空间,导致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效率在逐渐下降。
  我们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有别于传统的学徒制,它不但注重培养学徒的职业素质,也注重培养学徒的人文基础素质,所以我们认为,推行现代学徒制与重视公共基础课的发展是不矛盾的。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公共基础课教学效率下降与中职生文化课的基础偏弱等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公共基础课自身的课程改革进程缓慢,跟不上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前进步伐所致。所以,我们不能因此去否认现代学徒制的教育功效,相反我们更应去研究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如何去改进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率。
  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现结合自己的一个课题研究,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谈谈一些有效策略,以供大家借鉴。
  一、寻找数学与专业课的结合点,体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效,提升教学效率
  职业教育教会学生技能是根本,基础课的教育要为专业课服务也不是新要求。而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这种要求似乎变得更为突出,在研究中也有新发现,我们的策略如下:
  (一)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甚至自学若干专业课程,了解专业课中的数学需求
  如果单纯站在数学教师的角度,去分析哪些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有联系或者是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帮助,往往是主观的,或者是不够深入的。
  例如,《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专业课,如果没有深入了解,数学教师的认识可能停留在:这门专业课需要作图,可能会与平面几何有关联。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与该专业课程的教师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沟通,并在他们的指导之下,自学了《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才明白这个科目融入了大量的立体几何知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课程的前期部分主要是绘图工具的介绍以及几何作图,这部分与平面几何是有一定的关联。但更大的关联还在于,该课程最核心的内容是点、线、面、体在三个面的空间投影(就是正立面、侧立面、水平面的三面投影图,在数学中就叫作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并会判断这些点、线、面的空间位置,需要理解空间中线与面的平行、线与面的垂直、面与面的平行、面与面的垂直等知识,如果没有立体几何的知识储备,直接在专业课中接受这些知识,难度无疑是很大的。包括后期轴侧投影、剖面圖与断面图的绘制等,都是极具空间想象的制图过程。
  可见,立体几何知识以及所培养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学好《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专业课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还有三角函数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等知识也有较大的帮助,包括函数的优化问题与工程造价、统计中的频率分布表与工程测量中的数据统计等。单对建筑专业群展开的研究,就有这么多结合点被发现。我们相信其他专业群的情况亦是相同的,这些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做的是与专业课教师保持沟通、协调,在专业学习中有用到的数学知识,我们把它讲清楚,让数学课为专业课提供服务,这样,就提升了数学课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教学地位,自然也就提升了它的教学效率。
  (二)主动创造每一章节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渗透数学思维
  其实,数学知识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是无处不在的,我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指数函数y=ax(a>0,a≠1)是如何形成的,新课引入时,跟学生交流了这样一个例子:市场营销中的常见营销策略之一就是商品打折,假设一批商品原单价是1元,现需打折促销,第一次打八折,第二次再打八折,那么两次打折之后的单价是多少?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部分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一次八折减少0.2元,两次就是减少2×0.2=0.4元,所以经两次打折之后的单价是0.6元。这当然是不对的,因为他们没有指数函数的思维,不理解这是一个指数问题,而简单理解成这是一个倍数问题。而通过引导,当学生掌握了指数函数的知识,具备了相关思维之后,他们就会明白,这个打折问题就是一个指数函数,第一次打八折后,价格是1×0.8=0.8,第二次打八折后,价格是0.82=0.64,关键还在于,只要指数函数模型的数学思维在,今后他们再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就会明白这不是倍数问题,而是几次方的问题。所以说数学知识是能为专业课服务的,这种服务不单单是某些知识点的结合,更多的是一种数学思维的渗透。
  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针对不同的专业,懂得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并渗透数学思维。
  二、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处理教材,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
  (一)可根据专业需要,适当调整章节的先后顺序
  前面我们提到过,立体几何知识以及所培养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建筑专业群的学生学好《建筑制图与识图》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但存在的问题是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就开设了,而立体几何内容是在《数学(中职基础模块)》教材下册的第九章,正常是在第二学期的末段才上的。为了形成结合,我们就把立体几何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提前到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较为前面的时间来教学。
  我们就这一策略的可行性,咨询过课题组的专家。专家们认为:学生在初中稍微接触过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所以把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提前到第一学期来上,衔接上没有问题;立体几何跟其他章节的联系相对没那么紧密,打破章节的顺序,先于函数等内容,是可行的。   (二)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重难点有所侧重
  针对同一节课——函数的单调性,笔者在给工艺美术专业以及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上课时,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害怕学习抽象的东西,但是他们对图形类的知识又比较敏感,于是在讲解函数的单调性时,尽量避免概念性的东西,多以图像为主,让他们通过观察图像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并学会划分单调区间。而在给计算机应用专业或者是层次比较好的班级上这节课时,就可以适当增加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这对他们系统的学习函数知识还是有帮助的。
  三、挖掘学科本身的亮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一)用浅显易懂的例子来引出新知,以吸引学生
  中职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在面对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能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我们简化处理。例如,在讲“等差中项”这个知识点时,我是先给了学生一个“惊喜”,突然提问一个学生“7+8+9+10+11=?”,学生确实是惊到了,然后又发现这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所以他也不好意思说不懂,于是就用加法开始7+8=15,15+9=24,24+……“好,时间到”,我打断他“这样算偏慢,可以是5×9=45。”学生都愣了一会儿,继而又想明白了:“原来可以这样。”
  紧接着我就给出了等差中项的概念,用等差中项来解释了这个运算的原理:9是8和10的等差中项,也是7和11的等差中项,所以8+10=7+11=2×9,所以7+8+9+10+11=5×9;接着我把例子推广到任何一个等差数列中。这样从浅显易懂的例子上升到重要的数学结论,学生学得积极,掌握得也深刻,教学效率明显得到了提升。
  (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实际
  在教学生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时,为了让他们能更贴切地理解具体步骤和原理,我给学生提供的例题数据是某一次考试全班的成绩。果然,学生对分析成绩很是津津乐道,我也是趁热打铁,让他们找出最高分95和最低分42,求出极差53,教他们确定组距为10、组数为6,统计每组的频数,完成频率分布表,最后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这个来源于生活的例子,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数学,通俗易懂,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如何把数学课上好,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更需要大量的实践与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方法,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罗晓玲,李艳伟.关于中职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1):109-110.
  [2]郭雪飞.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数学在中餐烹饪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3).
  [3]陳静玲.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
  [4]霍蓓筠.中职学校建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学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5).
  [作者单位]
  福建经济学校数学教研室
  (编辑:刘莉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4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