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城,从博物馆开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艳

  想了解一座城市,要先从它的博物馆开始。
  很难想像伦敦没有大英博物馆,也很难想像巴黎没有卢浮宫。任何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都有着与自己不可分割的博物馆。它们就像是个性鲜明的城市脸谱,每当你在无意间回忆起这个城市时,总是不由自主地怀想起博物馆曾经带给过你的震撼。作为一个城市和地区的记忆,能否拥有一批重量级的博物馆,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品格的重要标准。
  
  海派文化的博物馆地图
  
  曾经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到,一座城市的博物馆发展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该地有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二是当地政府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三是文化氛围良好,居民的文化需求较为强烈。
  青岛,是一座有着典型海派文化的城市,所以它的博物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海洋特色为主,像海军博物馆、海产博物馆、天后宫民俗博物馆等等,无一不与海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让外地游客来青岛旅游时,会将它们作为游览的景点之一。在依山傍海的地理优势外,矗立百年的欧韵建筑也为青岛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在此基础上修建的德式监狱旧址博物馆、康有为故居纪念馆等,都让游者领略了博物馆的另一种风情。
  博物馆的种类较多,目前比较通用的是按馆内的藏品划分,可以分为综合性博物馆和专业性博物馆。像政府投资兴建的青岛市博物馆以及各区(市)博物馆就属于综合性博物馆,目的在于向参观者全面展示青岛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而海军博物馆、消防博物馆、青啤博物馆这些就属专业’性博物馆,从某一个角度来展现城市的地域特色。
  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市(包括周边县市在内)现共有市直文博展馆与行业管理的博物馆30余座,其中除了已有的青岛市博物馆以及各个区市的综合性博物馆外,海产博物馆、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等行业特色博物馆也已纳入政府财政补给的序列。而那些源于民间社会资本的小型特色博物馆或是边缘型博物馆,虽未归入有关部门的统计之列,却散布于城市的角落自发地衍生,“另类”地表述着城市文化的发展脉络。
  
  从城市脸谱到记忆收藏
  
  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究竟在城市里扮演着何种角色呢?
  游历过欧美国家的人,都会对当地的博物馆之行印象深刻。卢浮宫是巴黎的一张名片,大英博物馆是伦敦的一张名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纽约的一张名片,故宫博物院也是北京的一张名片。除了这些庞大的国立博物馆外,像奥地利的钥匙博物馆、比利时的闹钟博物馆、美国纽约的失败产品收藏馆、华盛顿的土豆博物馆、匈牙利的辣椒博物馆、加拿大温哥华的恐怖博物馆等小型博物馆也是五花八门,用有趣特别的藏品细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对这些城市的居民来讲,博物馆除了城市名片的作用,更多是让大众在浓厚的博物馆文化里获益匪浅。以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为例,许多藏有无价之宝的国家画廊都可以免费参观,于是就有很多美术学院的老师把这里当作了课堂,一群学生席地而坐听老师在点评名画,让人艳羡。
  与西方已经成熟的博物馆氛围相比,中国的博物馆业尚处在发展阶段,尤其是中小型城市的综合性博物馆,还局限在沿用以时间为主线贯穿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历史性展览,整个展览就像一本翻开的教科书样枯燥。大众早已厌倦“隔着玻璃看,耳听别人讲”的固定模式,渴望有更多的参与性和自主性。人们到博物馆已经不是单纯地获取展品本身反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参观获得一种文化休闲体验。国外经验也告诉我们,博物馆的发展不能只靠国家资金支持,大型企业、私人也可以加入到博物馆的投资中来,借以实现国立博物馆求 “全”,专业博物馆求“精”的发展方向。
  青啤博物馆的建造,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虽然建馆的初衷是为了宣传自己的企业品牌,但这个由青啤集团投资兴建的专业性博物馆,却成为国内首家并且最知名的啤酒博物馆,也打造成了青岛市引以为做的旅游产品。青啤博物馆的特点在于“精”,用1903年建设的青岛啤酒厂作为建馆地址,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历史参与感,而只围绕“青岛啤酒”所进行的集中展示,更用“排他性”保证了博物馆的专业程度。参观者可以在这里看到老啤酒厂里的老设备及车间环境与生产场景,身临其境感受当年工人翻麦芽的场景。所以在旅游旺季里,就算是收取门票,青啤博物馆内也是游客众多。
  同样出色的还有青岛消防博物馆。这些并非以历史文物收纳为主题的博物馆,或是基于企业化的双赢,或是出于民间团体难以自摒的执着,或是出自个人化的志趣。无论目的初衷如何,都可以看作是城市发展轨迹的忠实记录者,是城市文化发展的积极促讲者。
  
  博物馆的亲民牌
  
  歌德曾经说过:“假如不是通过一种光辉的民族文化均衡地流灌到全国各地,德国如何能伟大呢?遍布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剧院,作为支持和促进民族文化教养提高的力量,是绝不应被忽视的。”
  不可否认,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里,博物馆的存在还没能和普通市民建立起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我们常常只在陪远道而来的客人游览时,才会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原来还有一个不错的博物馆。近些年来,青岛的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比如在成功举办过2008奥帆赛的青岛奥帆中心内,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建筑、场馆和构筑物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并改造成奥帆博物馆;还有市北区政府正在兴建的纺织博物馆、烟草博物馆,以及小有规模的崂山茶文化博物馆等等,它们将会使青岛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但是这一日益壮大的博物馆群落如何能与市民日常生活相结台,依然是一个问题。
  在欧美各国,利用周末举家前住博物馆早已是广大民众的休闲活动。而在中国,博物馆的门庭冷落却很普遍。曾经有人调查过,中国的城市居民在5年内参观过本地博物馆的占不到总数的8%,而对博物馆满意的比重则更少。杭州已经在2003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取消了六大博物馆门票,提前预演了中国博物馆的免费时代。而在2008年4月23日启动的世界读书日系列文化活动,也标志着青岛市博物馆今后的免费开放。长期以来,许多优秀的文化宝藏都深藏在博物馆深处,似乎与普通老百姓相隔遥远。现在它的免费开放,可以看作是结束普通市民与其“老死不相往来”的开始。
  免费开放只是打开了一个走进博物馆的窗口,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则是博物馆管理者需要深思的问题。2009年4月29日到5月15日,青岛市博物馆进行了《馆藏清代扇面展》展览,这也是将不被人熟知的藏品进行专题展览的良好尝试。据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刘元鸣介绍说,青岛市博物馆内的明清书画、古代陶瓷器、玉器、钱币都是特色馆藏,甚至馆藏的古代乐器也可以单独组成一个专题展。大量的馆藏不应沉睡于库房,应当创造条件、变着花样向公共展出。除了《左臂丹青》高凤翰书画等得到认可的陈列之外,博物馆还将会深挖馆藏,形成更多的专题展览,并作成青岛市博物馆的品牌陈列。
  博物馆业的蓬勃发展,也让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愈加精彩。摒弃以往的“单打独斗”,各地博物馆,尤其是一级馆之间的合作办展也成为未来的发展之道。青岛市博物馆在今年的博物馆日与潍坊博物馆联办了扬州八怪书画大展,另有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探珍系列展等。两地展馆间的合怍,让市民“足不出市”就能够与各地珍贵馆藏见面。
  新时代的博物馆建设,面临着彻底改变老百姓心目中“博物馆就是老古董堆放地”旧观念的挑战。不妨充分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大量的馆藏珍品放到搏物馆的网站上进行展示,并提供给民间便利的研究环境,通过积极组织并参与一系列社会活动,让市民们逐渐认识并喜欢上博物馆。这样的博物馆,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朋友。
  
  链接:“国际博物馆日”在青岛
  
  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青岛市各博物馆、纪念馆围绕“展城市底蕴,现文化瑰宝――以丰富的馆藏和特色展览,展示青岛文化魅力”的主题,在5月16日至21日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的宣传活动。
  青岛市博物馆举办了“山东省一级博物馆馆长论坛”,邀请山东省首批四家一级博物馆的馆长对博物馆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还隆重推出了“清新超然彰天趣”――青岛・潍坊两馆馆藏清代“扬州画派”书画展。市民俗博物馆联合市文物商店,举办了公益性文物鉴赏活动,邀请专业人士现场免费鉴定(瓷器、字画等);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在5月18日当天也让青岛市民半价参观,并向社会提供了100张免费门票,邀请70名智障儿童到馆参观。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则与青岛海军潜艇学院联动,邀请学院师生进馆参观,并在当天免费向社会开放。
  除此之外,各区市博物馆纪念馆、各行业、专题博物馆,也都依托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本馆特色优势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增强了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对博物馆的热爱之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91.htm